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equipment to solve the existing beam searching and tracking mechanism. When the barrier occurs, the system reenters the beam search stage. It needs to traverse the beam combination of the receiving and receiving beam, resulting in a large amount of system resources, system delay and lower system efficiency. Question. The method is as follows: in the process of sending the information to the second communication node in the first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beam combination, the first communication node determines the need for the communication link recovery; the transmission beam in the second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beam combination sends the information to the second communication node; The receiving beam combination and the second transmit and receive beam combination belong to a set of candidat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beam combinations between the transmitter of the first communication node and the second communication no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介绍
鉴于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MIMO)技术对于提高峰值速率与系统频谱利用率的重要作用,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LTE)/先进的长期演进(LTE-Advanced,LTE-A)等无线接入技术标准都是以MIMO+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OFDM)技术为基础构建起来的。MIMO技术的性能增益来自于多天线系统所能获得的空间自由度,因此MIMO技术在标准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演进方向便是维度的扩展。在LTERel-8中,最多可以支持4层的MIMO传输。Rel-9重点对多用户MIMO(Multi-UserMIMO,MU-MIMO)技术进行了增强,传输模式(TransmissionMode,TM)-8的MU-MIMO传输中最多可以支持4个下行数据层。Rel-10则通过8端口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StateInformation-ReferenceSignals,CSI-RS)、移动台特定的参考信号(UE-specificReferenceSignal,URS)与多颗粒度码本的引入进一步提高了信道状态信息的空间分辨率,并进一步将单用户MIMO(Single-UserMIMO,SU-MIMO)的传输能力扩展至最多8个数据层。采用传统无源天线系统(PassiveAntennaSystem,PAS)结构的基站天线系统中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通信节点通过第一发送接收波束组合中的发送波束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息的过程中,确定需要进行通信链路恢复;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采用第二发送接收波束组合中的发送波束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发送接收波束组合和所述第二发送接收波束组合,属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发射机与第二通信节点的接收机之间的、候选的发送接收波束组合的集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通信节点通过第一发送接收波束组合中的发送波束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息的过程中,确定需要进行通信链路恢复;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采用第二发送接收波束组合中的发送波束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发送接收波束组合和所述第二发送接收波束组合,属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发射机与第二通信节点的接收机之间的、候选的发送接收波束组合的集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确定需要进行通信链路恢复,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根据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或网络侧的通知,确定所述第一发送接收波束组中能够进行通信的波束数量小于预设门限,则确定需要进行通信链路恢复;或者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监测获得所述第一发送接收波束组中能够进行通信的波束数量小于预设门限,则确定需要进行通信链路恢复;或者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根据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或网络侧的通知,确定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通信质量低于预设门限,则确定需要进行通信链路恢复;或者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通过监测确定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通信质量低于预设门限,则确定需要进行通信链路恢复。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通过第一发送接收波束组合中的发送波束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确定所述发送接收波束组合的集合,所述发送接收波束组合的集合中包括至少两个发送接收波束组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以预设时长为周期更新所述发送接收波束组合的集合。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确定需要进行通信链路恢复之后,采用第二发送接收波束组合中的发送波束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确定配置为切换至备选的发送接收波束组合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息。6.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通信节点通过第一发送波束组合中的接收波束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信息的过程中,确定需要进行通信链路恢复;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采用第二发送接收波束组合中的接收波束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发送接收波束组合和所述第二发送接收波束组合,属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发射机与第二通信节点的接收机之间的、候选的发送接收波束组合的集合。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确定需要进行通信链路恢复,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监测获得所述第一发送接收波束组中能够进行通信的波束数量小于预设门限,则确定需要进行通信链路恢复;或者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通过监测确定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之间的通信质量低于预设门限,则确定需要进行通信链路恢复。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通信节点通过第一发送接收波束组合中的接收波束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确定所述发送接收波束组合的集合,所述发送接收波束组合的集合中包括至少两个发送接收波束组合。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以预设时长为周期更新所述发送接收波束组合的集合。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确定所述发送接收波束组合的集合,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发射机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接收机之间的多组发送接收波束组合,并按照通信质量从高到低的顺序对所述多组发送接收波束组合进行排序,将排序后的前N组发送接收波束组合作为所述发送接收波束组合的集合,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11.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确定需要进行通信链路恢复之后,采用第二发送接收波束组合中的接收波束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昕,高秋彬,拉盖施,陈润华,李传军,王蒙军,李辉,黄秋萍,
申请(专利权)人: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