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裹式随钻测量示踪器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938505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5 1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包裹式随钻测量示踪器回收装置,包括用于容纳示踪器的容纳装置、浮力装置、和用于包裹容纳装置以及浮力装置的包裹层,容纳装置的侧壁设有通孔。在确保示踪器的精准测量前提下,可以确保提高在任意井型、任意类型钻井液情况下示踪器的回收概率。同时还可以防止示踪器在井筒内被撞碎,从而提高了示踪器在井筒内的生存率,进而提高了示踪器的回收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裹式随钻测量示踪器回收装置
本技术属于钻井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包裹式随钻测量示踪器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在钻井过程中,全井筒温度和压力等参数始终是钻井工程师关心的参数。如何快速和准确检测出环空内的温度和压力等参数,对于安全高效钻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一种随钻测量示踪器可以快速检测井下的温度和压力数据,示踪器内部有智能的微芯片、传感器和电池,示踪器外面用耐高温耐高压复合材料包裹,工作时,示踪器被投入到钻柱水眼内,随循环泥浆下入到井底,穿过钻头水眼后进入环空,然后和泥浆、岩屑一起返回地面,在这一循环过程中,示踪器测量到了全井筒的温度和压力数据。但是,示踪器返回地面的概率与泥浆的密度、排量、动静切力、粘度等参数和井身结构、井眼规则程度、直井斜井等井型、钻具内是否有螺杆钻具、滤网、钻井液地面流程是否会导致示踪器丢失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大斜度井和水平井内,示踪器的回收概率很低,直接影响了示踪器在这类井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包裹式随钻测量示踪器回收装置,能够提高示踪器的回收概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包裹式随钻测量示踪器回收装置,包括用于容纳示踪器的容纳装置、浮力装置、和用于包裹容纳装置以及浮力装置的包裹层。容纳装置的侧壁设有通孔。本技术涉及的包裹式随钻测量示踪器回收装置,浮力装置能够给回收装置提供浮力。容纳装置侧壁设有通孔,可以使得容纳装置内外温度和压力导通,从而确保示踪器的精准测量。在钻井或完钻通井时,随钻测量示踪器回收装置搭载示踪器下入到钻具水眼内,然后经过钻头水眼进入环空,在泥浆的冲刷下和自身的浮力下返回地面,从而可以确保提高在任意井型、任意类型钻井液情况下示踪器的回收概率。示踪器放置在容纳装置内,用包裹层把容纳装置和浮力装置封住,这种设置方式不但可以使得示踪器漂浮在任意井型里和任意类型钻井液上面,还可以防止示踪器在井筒内被撞碎,从而提高了示踪器在井筒内的生存率,进而提高了示踪器的回收概率。对于上述技术方案,还可进行如下所述的进一步地改进。根据本技术的包裹式随钻测量示踪器回收装置,优选地,容纳装置构造为圆柱形套筒结构,圆柱形套筒的侧壁设有通孔。构造为圆柱形套筒结构的容纳装置结构简单,生产制造成本低,并且在布置示踪器时也简单便捷。进一步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圆柱形套筒的两端设有开口,并且浮力装置布置在圆柱形套筒的两端,从而封住所述开口。将浮力装置布置在示踪器容纳装置的两端,能够保持回收装置的整个结构平衡并且增加整个回收装置的浮力,进一步确保整个回收装置能够漂浮在钻井液上面,从而提高示踪器的回收概率。同时,圆柱形套筒的两端开口进一步简化了结构。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圆柱形套筒的直径与示踪器的直径相同,圆柱形套筒的高度略大于示踪器的直径。这种结构设计方式,可以在确保示踪器能够布置在容纳腔内的同时尽可能缩小回收装置的尺寸,从而降低生产制造成本和确保回收装置能够在钻井液中漂浮起来,进一步确保提高示踪器的回收概率。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容纳装置包括不锈钢层。这种设置方式可以确保容纳装置具有高抗挤强度和抗冲击力能力,能够保护好示踪器。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浮力装置构造为弹性泡沫球。这种弹性泡沫球可以确保整个回收装置浮在任意类型钻井液上面,并且,在挤压和冲击下能够产生弹性形变而不会解体。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包裹层包括帆布层。这种帆布包裹层能够耐高温、承受钻具的剐蹭以及高速泥浆流的冲刷而不会解体。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包裹层的收缩口通过捆绑带绑定。通过捆绑带绑定回收装置的结构非常简单,并且操作方便快捷。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地,捆绑带包括尼龙层。尼龙捆绑带具有很强的拉伸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在确保示踪器的精准测量前提下,可以确保提高在任意井型、任意类型钻井液情况下示踪器的回收概率。同时还可以防止示踪器在井筒内被撞碎,从而提高了示踪器在井筒内的生存率,进而提高了示踪器的回收概率。附图说明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图1示意性显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包裹式随钻测量失踪器回收装置;图2示意性显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容纳装置。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技术,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图1示意性显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包裹式随钻测量失踪器回收装置10。图2示意性显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容纳装置1。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包裹式随钻测量失踪器回收装置10,包括用于容纳示踪器5的容纳装置1、浮力装置2、和用于包裹容纳装置1以及浮力装置2的包裹层3。容纳装置1的侧壁设有通孔11。优选地,如图2所示,容纳装置1构造为圆柱形套筒结构,圆柱形套筒的侧壁设有通孔11。进一步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圆柱形套筒的两端设有开口12,并且浮力装置2布置在圆柱形套筒的两端,从而封住所述开口12。本技术实施例的包裹式随钻测量示踪器回收装置,浮力装置能够给回收装置提供浮力。容纳装置侧壁设有通孔,可以使得容纳装置内外温度和压力导通,从而确保示踪器的精准测量。在钻井或完钻通井时,随钻测量示踪器回收装置搭载示踪器下入到钻具水眼内,然后经过钻头水眼进入环空,在泥浆的冲刷下和自身的浮力下返回地面,从而可以确保提高在任意井型、任意类型钻井液情况下示踪器的回收概率。示踪器放置在容纳装置内,用包裹层把容纳装置和浮力装置封住,这种设置方式不但可以使得示踪器漂浮在任意井型里和任意类型钻井液上面,还可以防止示踪器在井筒内被撞碎,从而提高了示踪器在井筒内的生存率,进而提高了示踪器的回收概率。构造为圆柱形套筒结构的容纳装置结构简单,生产制造成本低,并且在布置示踪器时也简单便捷。将浮力装置布置在示踪器容纳装置的两端,能够保持回收装置的整个结构平衡并且增加整个回收装置的浮力,进一步确保整个回收装置能够漂浮在钻井液上面,从而提高示踪器的回收概率。同时,圆柱形套筒的两端开口进一步简化了结构。如图1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圆柱形套筒的直径与示踪器5的直径相同,圆柱形套筒的高度略大于示踪器5的直径。这种结构设计方式,可以在确保示踪器能够布置在容纳腔内的同时尽可能缩小回收装置的尺寸,从而降低生产制造成本和确保回收装置能够在钻井液中漂浮起来,进一步确保提高示踪器的回收概率。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容纳装置1由不锈钢材质制成。这种不锈钢材质可以确保容纳装置具有高抗挤强度和抗冲击力能力,能够保护好示踪器。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浮力装置2构造为弹性泡沫球,其密度比水低。这种弹性泡沫球可以确保整个回收装置浮在任意类型钻井液上面,并且,在挤压和冲击下能够产生弹性形变而不会解体。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包裹层3由具有透气、耐磨、柔软的薄帆布制成。这种帆布包裹层能够耐高温、承受钻具的剐蹭以及高速泥浆流的冲刷而不会解体。进一步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包裹层3的收缩口通过捆绑带4绑定。通过捆绑带绑定回收装置的结构非常简单,并且操作方便快捷。在一个优选的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包裹式随钻测量示踪器回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裹式随钻测量示踪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容纳示踪器的容纳装置、浮力装置、和用于包裹所述容纳装置以及所述浮力装置的包裹层;所述容纳装置的侧壁设有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裹式随钻测量示踪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容纳示踪器的容纳装置、浮力装置、和用于包裹所述容纳装置以及所述浮力装置的包裹层;所述容纳装置的侧壁设有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裹式随钻测量示踪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装置构造为圆柱形套筒结构,所述圆柱形套筒的侧壁设有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裹式随钻测量示踪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套筒的两端设有开口,并且所述浮力装置布置在所述圆柱形套筒的两端,从而封住所述开口。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包裹式随钻测量示踪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套筒的直径与示踪器的直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金海朱祖扬李冬倪卫宁王玉磊谢关宝崔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