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广凯专利>正文

用于阳光房的主大梁型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37449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5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阳光房建筑材料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阳光房的主大梁型材。包括主大梁上型材、主大梁下型材和两个用于连接主大梁上型材、主大梁下型材的连接型材;所述主大梁上型材包括中间的上方管型材和对称设置在上方管型材两侧的上型材结构;所述主大梁下型材包括中间的下方管型材和对称设置在下方管型材两侧的下型材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主要由主大梁上型材和主大梁下型材构成的多腔体结构,不仅美观大方,而且,整体重量轻,承重能力强,密封性能好;此外,主大梁上型材和主大梁下型材通过连接型材连接在一起,不仅连接牢固,而且,拆装也非常方便。

Main beam section for sunlight roo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building materials for sunlight rooms, in particular to a main girder section used for sunlight rooms. The profile of the main beam, the main beam and two sections are used to connect the profile of the main beam and the main beam. The profile of the main beam includes the upper section of the middle section and the profile structure symmetrical on both sides of the upper section. It is called the lower section structure set on both sides of the square pipe profile. The utility model is a multi cavity structure composed mainly of the main beam and the main beam. It is not only beautiful and generous, but also has light weight, strong load-bearing capacity and good sealing performance. In addition, the sections of the main beam and the main beam are connected by connecting profiles, not only firmly connected but also disassembled. It's also very conven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阳光房的主大梁型材
本技术涉及阳光房建筑材料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阳光房的主大梁型材。
技术介绍
阳光房具有良好的隔声保温效果,克服了传统阳光房冬冷夏热、结雾结冰等缺陷,而且现场施工时间短,强度高,安全可靠的特点,并具根据其划分的多种基本形状,可任意组合发挥出多种组合造型,还能满足创意需求,任意组建出与众不同的创新阳光房。因此,阳光房越来越受到使用者的欢迎。阳光房设计包括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建筑设计主要内容是根据客户的使用功能要求及经济能力,对阳光房造型、使用材料、平面布局、照明、通风等进行规划设计。阳光房骨架材料采用高强度碳钢焊接,结构坚固,并采用喷涂技术保持漆面长久如新,永不生锈。阳光房根据各种需要提供钢化、夹胶、中空等各类特种玻璃屋面,造型新颖,设计华美,构造安全,而且高密闭工艺结构确保密封不渗漏,具有优越的保温、隔热、防水和防紫外线性能。阳光房的屋顶一般包括有主大梁、次大梁和玻璃。主大梁与次大梁连接形成排列有序的方框架,每个方框架内固定一块玻璃,屋顶呈倾斜状,玻璃与主横梁、次横梁之间的防水主要通过密封硅胶来实现。现有的阳光房主大梁主要存在的缺点是:承重能力小,密封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阳光房的主大梁型材,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阳光房的主大梁型材,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大梁上型材、主大梁下型材和两个用于连接主大梁上型材、主大梁下型材的连接型材;所述主大梁上型材包括中间的上方管型材和对称设置在上方管型材两侧的上型材结构;所述上方管型材的内部为用于插放加强钢板的上中心型腔;所述上型材结构包括顶部横板、截面呈L形的支撑板、呈弧形外凸的造型连接板;所述顶部横板的内端边与上方管型材的上部外壁相接,其外端边缘部位内侧设有胶条槽;所述造型连接板的顶部边缘与顶部横板的外端边缘相接,造型连接板的底部边缘与支撑板的顶部边缘相接;所述支撑板的底板内端边缘与上方管型材的底端外壁相接;所述主大梁下型材包括中间的下方管型材和对称设置在下方管型材两侧的下型材结构;所述下方管型材的内部为用于插放加强钢板的下中心型腔;所述下型材结构为上下两个腔体,包括位于上方的下型材上层型腔和位于下方的下型材下层型腔,下方管型材两侧的下型材结构共同拼成截面呈“凸”字形的结构;所述下型材下层型腔的外侧顶部设有卡爪扣槽;所述连接型材包括截面呈“3”字形的盖板,所述盖板的上部弧形部位的内侧连接有上卡爪,所述盖板的下部弧形部位的内侧连接有下卡爪;两个连接型材分别从两侧连接主大梁上型材、主大梁下型材;所述盖板的顶端边缘与所述支撑板下部的外侧壁相接,上卡爪紧紧卡在支撑板的底板底面上;所述盖板的底端边缘与所述下型材下层型腔的顶部外壁相接,下卡爪的端部设有向下凸出的V形卡边,该V形卡边卡在所述卡爪扣槽内。进一步地说:所述胶条槽与方管型材之间的槽状结构为二次排水槽。再进一步说:所述支撑板的顶端边缘侧壁与上方管型材的中部外壁之间连接有上加强板,支撑板的中下部内侧壁与上方管型材的下部外壁之间连接有下加强板;所述上加强板与顶部横板之间的空腔为上型材上层型腔;所述上加强板与下加强板之间的空腔为上型材中层型腔;所述下加强板与支撑板的底板之间的空腔为上型材下层型腔。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为主要由主大梁上型材和主大梁下型材构成的多腔体结构,不仅美观大方,而且,整体重量轻,承重能力强,密封性能好;此外,主大梁上型材和主大梁下型材通过连接型材连接在一起,不仅连接牢固,而且,拆装也非常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本技术所述用于阳光房的主大梁型材,包括主大梁上型材、主大梁下型材和两个用于连接主大梁上型材、主大梁下型材的连接型材。所述主大梁上型材包括中间的上方管型材101和对称设置在上方管型材101两侧的上型材结构;所述上方管型材101的内部为用于插放加强钢板的上中心型腔102;所述上型材结构包括顶部横板103、截面呈L形的支撑板109、呈弧形外凸的造型连接板107;所述顶部横板103的内端边与上方管型材101的上部外壁相接,其外端边缘部位内侧设有胶条槽105;所述胶条槽105与方管型材之间的槽状结构为二次排水槽104。所述造型连接板107的顶部边缘与顶部横板103的外端边缘相接,造型连接板107的底部边缘与支撑板109的顶部边缘相接;所述支撑板109的底板内端边缘与上方管型材101的底端外壁相接;所述支撑板109的顶端边缘侧壁与上方管型材101的中部外壁之间连接有上加强板108,支撑板109的中下部内侧壁与上方管型材101的下部外壁之间连接有下加强板111;所述上加强板与顶部横板103之间的空腔为上型材上层型腔106;所述上加强板108与下加强板111之间的空腔为上型材中层型腔110;所述下加强板111与支撑板109的底板之间的空腔为上型材下层型腔112。所述主大梁下型材包括中间的下方管型材21和对称设置在下方管型材21两侧的下型材结构;所述下方管型材21的内部为用于插放加强钢板的下中心型腔22;所述下型材结构为上下两个腔体,包括位于上方的下型材上层型腔24和位于下方的下型材下层型腔23,下方管型材21两侧的下型材结构共同拼成截面呈“凸”字形的结构;所述下型材下层型腔23的外侧顶部设有卡爪扣槽25;所述连接型材包括截面呈“3”字形的盖板31,所述盖板31的上部弧形部位的内侧连接有上卡爪32,所述盖板31的下部弧形部位的内侧连接有下卡爪33;两个连接型材分别从两侧连接主大梁上型材、主大梁下型材;所述盖板31的顶端边缘与所述支撑板109下部的外侧壁相接,上卡爪32紧紧卡在支撑板109的底板底面上;所述盖板31的底端边缘与所述下型材下层型腔23的顶部外壁相接,下卡爪33的端部设有向下凸出的V形卡边,该V形卡边卡在所述卡爪扣槽25内。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用于阳光房的主大梁型材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阳光房的主大梁型材,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大梁上型材、主大梁下型材和两个用于连接主大梁上型材、主大梁下型材的连接型材;所述主大梁上型材包括中间的上方管型材(101)和对称设置在上方管型材(101)两侧的上型材结构;所述上方管型材(101)的内部为用于插放加强钢板的上中心型腔(102);所述上型材结构包括顶部横板(103)、截面呈L形的支撑板(109)、呈弧形外凸的造型连接板(107);所述顶部横板(103)的内端边与上方管型材(101)的上部外壁相接,其外端边缘部位内侧设有胶条槽(105);所述造型连接板(107)的顶部边缘与顶部横板(103)的外端边缘相接,造型连接板(107)的底部边缘与支撑板(109)的顶部边缘相接;所述支撑板(109)的底板内端边缘与上方管型材(101)的底端外壁相接;所述主大梁下型材包括中间的下方管型材(21)和对称设置在下方管型材(21)两侧的下型材结构;所述下方管型材(21)的内部为用于插放加强钢板的下中心型腔(22);所述下型材结构为上下两个腔体,包括位于上方的下型材上层型腔(24)和位于下方的下型材下层型腔(23),下方管型材(21)两侧的下型材结构共同拼成截面呈“凸”字形的结构;所述下型材下层型腔(23)的外侧顶部设有卡爪扣槽(25);所述连接型材包括截面呈“3”字形的盖板(31),所述盖板(31)的上部弧形部位的内侧连接有上卡爪(32),所述盖板(31)的下部弧形部位的内侧连接有下卡爪(33);两个连接型材分别从两侧连接主大梁上型材、主大梁下型材;所述盖板(31)的顶端边缘与所述支撑板(109)下部的外侧壁相接,上卡爪(32)紧紧卡在支撑板(109)的底板底面上;所述盖板(31)的底端边缘与所述下型材下层型腔(23)的顶部外壁相接,下卡爪(33)的端部设有向下凸出的V形卡边,该V形卡边卡在所述卡爪扣槽(25)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阳光房的主大梁型材,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大梁上型材、主大梁下型材和两个用于连接主大梁上型材、主大梁下型材的连接型材;所述主大梁上型材包括中间的上方管型材(101)和对称设置在上方管型材(101)两侧的上型材结构;所述上方管型材(101)的内部为用于插放加强钢板的上中心型腔(102);所述上型材结构包括顶部横板(103)、截面呈L形的支撑板(109)、呈弧形外凸的造型连接板(107);所述顶部横板(103)的内端边与上方管型材(101)的上部外壁相接,其外端边缘部位内侧设有胶条槽(105);所述造型连接板(107)的顶部边缘与顶部横板(103)的外端边缘相接,造型连接板(107)的底部边缘与支撑板(109)的顶部边缘相接;所述支撑板(109)的底板内端边缘与上方管型材(101)的底端外壁相接;所述主大梁下型材包括中间的下方管型材(21)和对称设置在下方管型材(21)两侧的下型材结构;所述下方管型材(21)的内部为用于插放加强钢板的下中心型腔(22);所述下型材结构为上下两个腔体,包括位于上方的下型材上层型腔(24)和位于下方的下型材下层型腔(23),下方管型材(21)两侧的下型材结构共同拼成截面呈“凸”字形的结构;所述下型材下层型腔(23)的外侧顶部设有卡爪扣槽(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广凯
申请(专利权)人:孙广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