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志进专利>正文

手指牵引复位固定一体化夹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2436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5 1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主要用于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固定的手指牵引复位固定一体化夹板。在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法复位完成后能将夹板快速安装,随后通过手指牵引的韧带整复作用,腕部骨折可实现进一步复位,并能良好维持桡骨远端关节面高度,还能根据需要来调整牵引方向及纠正侧方移位,在维持复位的基础上允许手部各关节进行功能锻炼,促进消肿,也尽可能的保留了患者手部功能,保证康复效果,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可适用于多发掌骨骨折、特殊类型掌骨骨折、尺骨撞击综合征及桡腕关节炎的治疗。

Finger traction reduction and fixation integrated splin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finger splint reduction and fixation integrated splint, which is mainly used for reduction and fixation of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After the manual reduction of the distal radius fracture, the splint can be quickly installed and then th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by finger traction. The wrist fracture can be further reduced and the articular surface height of the distal radius can be maintained well. The traction direction and lateral displacement can be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need, and the reduction is maintained on the basis of maintaining the reduction. It is also suitable for the treatment of multiple metacarpal fractures, special types of metacarpal fractures, ulnar impact syndrome and radial carpal arthrit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指牵引复位固定一体化夹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固定的手指牵引复位固定一体化夹板。
技术介绍
桡骨远端骨折在临床上常见,在骨科急诊骨折病人中占比最高,17%的超过50岁的女性会发生桡骨远端骨折,主要和女性绝经后易发生骨质疏松有关。随着人类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和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越发受到重视。桡腕关节活动频率高,损伤后治疗不当容易并发慢性疼痛和关节僵硬,极大影响手部活动功能,然而如何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仍存在争议。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以下3种:闭合复位石膏或小夹板固定,闭合复位克氏针或支架外固定,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石膏固定用在科雷氏骨折时通常在手法复位后掌屈、尺偏位固定腕关节,2-3周后改换为中立位固定,而小夹板固定通常不超过腕关节固定4-6周,上述固定方式因具有简便易行、几乎无创、费用低廉的优势,常为老年患者首选,但骨折复位丢失、关节面高度不能维持、腕部长期肿胀(小夹板固定甚至引起严重肿胀)、骨折畸形愈合的情况常见,也难以早期进行有效功能锻炼,并最终导致患者腕关节无力、疼痛、僵硬及活动受限,而手术治疗虽然总体看在骨折复位后稳定性及功能恢复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老年患者中这种差异却不明显,而且还存在血管、神经、肌腱损伤,感染,住院时间延长及费用高等风险或弊端。目前,已有一些专利设计力图对传统石膏或小夹板技术做出改良,这是我们所喜见的,但这些设计仍存在一些缺陷,例如授权公告号CN201064510Y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桡骨远端骨折可调式外固定器”,该设计通过夹板在腕关节处的铰链结构,实现了腕关节于不同屈伸角度的调整及固定,但无法进行尺桡侧偏斜角度的调整;而授权公告号CN205515104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调控式桡骨远端固定夹板”,该设计同样是通过腕关节处的铰链结构同时实现了腕关节掌屈、背伸及尺偏、桡偏的调整,但上述设计还存在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桡骨远端关节面高度不能较好地维持(特别是粉碎性骨折),而桡骨远端骨折绝大部分为脆性骨折,为骨质疏松所致,传统的固定方式后期出现骨折复位丢失、桡骨远端关节面高度降低的情况非常普遍,这种情况对腕关节功能恢复影响甚大,甚至在内固定手术中这也是造成术后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另外,授权公告号CN103989546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桡骨远端骨折无创调节式夹板托支架”,该设计通过外固定架连接前臂及手掌的低温热塑板夹板,可实现腕部的各方向调整,貌似也能较好地维持桡骨远端关节面高度,但仍存在以下缺陷:1.安装过程过于繁琐,耗时长;2.需两人以上同时长时间配合,否则在安装过程中无法保证复位不丢失;3.如果安装完成后复查X线片发现复位不佳,需拆卸后再次复位安装,会耗费太多时间,此时手掌部夹板的形态是否需要重塑?4.桡骨远端关节面高度的维持需要一定的牵引力量,该专利中的手部夹板为“C”型结构,专利文书中并未提及手部夹板是从尺侧还是桡侧进行安装,若是开口在桡侧,由于手掌部由近至远是逐渐由厚变薄的生理结构,手部夹板能保持住向远端牵引的力量吗?若开口在尺侧,夹板在第一腕掌关节处有一定的支撑,当连接带扣紧后可维持一定的牵引力量,但此时拇指的活动会受到明显限制,这是绝不应该被允许发生的;5.低温热塑板材及外固定架在目前国内的价格都不便宜,有多少患者会愿意使用;6.冬季使用时,如何能做到保暖?所以,该专利技术并不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各种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手指牵引复位固定一体化夹板,在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法复位完成后能进行快速安装,随后通过进行手指牵引腕部骨折还可实现进一步的复位,既能保持桡骨远端关节面高度,还能根据情况变化调整牵引方向,在维持复位的基础上允许腕关节及其以远各关节的活动,尽可能的保留了患者手部功能,从而保证康复效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指牵引复位固定一体化夹板,包括手掌背侧夹板、前臂背侧夹板、前臂掌侧夹板及其连接的牵引装置,以及柱状硅胶垫,通过手掌背侧夹板与前臂掌侧夹板的对接,可实现桡骨远端骨折的快速有效固定,随后通过牵引装置的调节可达到韧带整复效果,能进一步稳定骨折及促进复位,还可使用柱状硅胶垫来调整骨折的侧方移位,后期再将手掌背侧夹板适时更换为前臂背侧夹板能更好的保留腕关节功能。所述的手掌背侧夹板主体为硬塑料板,其人体接触面复合有可透气的海绵,硬塑料板及海绵的形态与手背及腕部适形,并在腕部保持宽大,板材背面两侧各有一金属片,该金属片通过固定螺钉被固定于硬塑料板上,金属片近端焊接四枚对称分布的金属棒,金属棒穿过板材向掌侧凸出,并与板材形成75°~80°夹角,金属棒的两侧间距较腕关节尺桡侧间距宽1~5mm,其凸出夹板部分的长度比腕关节的厚度小2~5mm,在手掌背侧夹板近端的一侧设置有一个长条形夹板侧孔,侧孔内设置有手掌背侧夹板弹力绷带,可通过魔术贴固定,板材中部散布多个透气孔,该部件在骨折复位后早期使用。所述的前臂背侧夹板其结构与手掌背侧夹板相似,但其主体更长,金属棒与板材形成的夹角为93°~95°,该金属棒的位置分布及高度与手掌背侧夹板相同,安装方向与手掌背侧夹板相反,在治疗后期使用。所述的前臂掌侧夹板其结构与前臂背侧夹板相似,但其四枚对称分布的金属柱状结构为金属管,金属管与板材形成的夹角为直角,其内径较金属棒外径大1~1.5mm,金属管与金属棒可对接套入,金属管的分布位置及高度与金属棒相同。所述的前臂掌侧夹板其远端底面有一波纹管被波纹管螺钉横向桥接固定于夹板两侧的金属片上,波纹管内可容纳并限制牵引杆直杆。所述的前臂掌侧夹板其近端底面中部设置有扣齿区,其扣齿的朝向指向远端,扣齿区一旁设置有两个夹板侧孔,分别用于固定前臂掌侧夹板近端弹力绷带和前臂掌侧夹板远端弹力绷带。所述的牵引装置由手指牵引套、牵引杆直杆、“Y”型弓臂及塑料扣件组成,牵引装置连接于前臂掌侧夹板上使用,牵引杆直杆的远端通过牵引杆关节与“Y”型弓臂相连,在牵引杆关节处有一枚牵引杆关节螺钉,可控制“Y”型弓臂的屈伸角度,“Y”型弓臂的两臂宽度较手掌宽度大10~20mm,两臂的远端通过“Y”型弓波浪弧连接为一环形整体。所述的牵引杆直杆其近端变扁,通过扣件铆钉与塑料扣件相连,塑料扣件为长方体形,其顶面有数排横行排列的扣齿,扣齿的朝向指向近端,与前臂掌侧夹板近端底面的扣齿区可相互咬合,塑料扣件的近端向底面凸起形成扣把。所述的手指牵引套为网状结构,采用聚酯纤维编织而成,其远端用合拢扣收紧,再与金属扣环相连,金属扣环上有弹簧开关,弹簧开关可扣锁于“Y”型弓波浪弧内。所述的柱状硅胶垫设有一较窄的纵行开口,顶视呈“C”形,其内径可适配金属管的外径,在需要辅助纠正侧方移位时套入金属管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完成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法复位后可迅速通过前臂掌侧夹板和手掌背侧夹板的扣合完成固定,早期复位丢失的风险极低;通过手指的指套牵引可以维持桡骨远端关节面的高度;可根据实际需求通过波纹管和牵引杆关节来调整牵引方向及角度,当需要进行较大的侧方牵引或者仍有侧方移位需要纠正时,还可使用柱状硅胶垫在金属管对角线位置放置来达到辅助稳定效果,此时在牵引力的作用下还能辅助复位;牵引的力度可根据实际情况来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手指牵引复位固定一体化夹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指牵引复位固定一体化夹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掌背侧夹板(2)、前臂背侧夹板(8)、前臂掌侧夹板(1)及其连接的牵引装置,以及柱状硅胶垫(71),通过手掌背侧夹板(2)与前臂掌侧夹板(1)的对接,可实现桡骨远端骨折的快速有效固定,随后通过牵引装置的调节可达到韧带整复效果,能进一步稳定骨折及促进复位,还可使用柱状硅胶垫(71)来调整骨折的侧方移位,后期再将手掌背侧夹板(2)适时更换为前臂背侧夹板(8)能更好的保留腕关节功能。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2.08 CN 20171006863101.一种手指牵引复位固定一体化夹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掌背侧夹板(2)、前臂背侧夹板(8)、前臂掌侧夹板(1)及其连接的牵引装置,以及柱状硅胶垫(71),通过手掌背侧夹板(2)与前臂掌侧夹板(1)的对接,可实现桡骨远端骨折的快速有效固定,随后通过牵引装置的调节可达到韧带整复效果,能进一步稳定骨折及促进复位,还可使用柱状硅胶垫(71)来调整骨折的侧方移位,后期再将手掌背侧夹板(2)适时更换为前臂背侧夹板(8)能更好的保留腕关节功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指牵引复位固定一体化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掌背侧夹板(2)主体为硬塑料板,其人体接触面复合有可透气的海绵(12),硬塑料板及海绵(12)的形态与手背及腕部适形,并在腕部保持宽大,板材背面两侧各有一金属片(14),该金属片通过固定螺钉(16)被固定于硬塑料板上,金属片近端焊接四枚对称分布的金属棒(24),金属棒(24)穿过板材向掌侧凸出,并与板材形成75°~80°夹角,金属棒(24)的两侧间距较腕关节尺桡侧间距宽1~5mm,其凸出夹板部分的长度比腕关节的厚度小2~5mm,在手掌背侧夹板(2)近端的一侧设置有一个长条形夹板侧孔(51),侧孔内设置有手掌背侧夹板弹力绷带(25),可通过魔术贴(53)固定,板材中部散布多个透气孔(17),该部件在骨折复位后早期使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指牵引复位固定一体化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臂背侧夹板(8)其结构与手掌背侧夹板(2)相似,但其主体更长,其金属棒(24)与板材形成的夹角为93°~95°,金属棒(24)的位置分布及高度与手掌背侧夹板(2)相同,安装方向与手掌背侧夹板(2)相反,在治疗后期使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指牵引复位固定一体化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臂掌侧夹板(1)其结构与前臂背侧夹板(8)相似,但其四枚对称分布的金属柱状结构为金属管(15),金属管(15)与板材形成的夹角为直角,其内径较金属棒(24)外径大1~1.5mm,金属管(15)与金属棒(24)可对接套入,金属管(15)的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志进
申请(专利权)人:谢志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