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可抑制移动对象物的旋转的连杆机构、驱动装置、照相装置、光学装置与电子设备。其中的连杆机构联结固定体侧部件与对着所述固定侧部件移动的移动体侧部件,该连杆机构16具备4个中间连杆、联结所述固定体侧部件与各自的所述中间连杆的第1能动连杆、联结所述移动体侧部件与各自的所述中间连杆的第2能动连杆,第1能动连杆与第2能动连杆分别具备易移动轴方向以及难移动轴方向,连接于同一中间连杆的第1能动连杆的易移动轴方向与第2能动连杆的易移动轴方向相互垂直相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杆机构、驱动装置、照相装置、光学装置与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杆机构、驱动装置、照相装置、光学装置与电子设备。照相装置的手抖补偿装置有一种方式是通过沿与光轴垂直相交的方向移动作为移动对象物的透镜座来进行手抖补偿。此种手抖补偿装置如专利文献1所示,由从作为基准对象物的基座竖立、与光轴平行的4根悬挂线支撑,允许移动对象物对着基准对象物向与光轴垂直相交的方向移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JP2013-24938A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上述现有技术中有一个问题点是:因为利用4根悬挂线支撑移动对象物向固定对象物自由移动,移动对象物容易绕着光轴旋转或旋转振动,无法正确移动移动对象物或者正确检测移动对象物的位置。本技术的目的旨在解决上述旧问题点,提供可抑制移动对象物的旋转的连杆机构、驱动装置、照相装置、光学装置与电子设备。【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一种形态为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为联结固定体侧部件与对着所述固定侧部件移动的移动体侧部件的连杆机构,具备沿参考圆的圆周方向间隔90度循环配置或者说在一参考中心的四周分别配置的4个中间连杆、联结所述固定体侧部件与各自的所述中间连杆的第1能动连杆、联结所述移动体侧部件与各自的所述中间连杆的第2能动连杆,所述第1能动连杆与所述第2能动连杆分别具备易移动轴方向以及比所述易移动轴方向的移动更困难并与所述易移动轴方向垂直相交的难移动轴方向,连接于同一中间连杆的所述第1能动连杆的所述易移动轴方向与所述第2能动连杆的所述易移动轴方向相互垂直相交。优选地,连接于相邻的所述中间连杆的所述第1能动连杆的所述易移动轴方向相互间、或者所述第2能动连杆的所述易移动轴方向相互间垂直相交。此外,所述第1能动连杆的所述易移动轴方向与连接于与连接该第1能动连杆的所述中间连杆相邻的所述中间连杆的所述第2能动连杆的所述易移动轴方向相互平行。此外,优选地,所述第1能动连杆或所述第2能动连杆具备与所述固定体侧部件或移动体侧部件连接的第1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中间连杆的第2连接部,所述第1连接部以及所述第2连接部在易移动轴方向比难移动轴方向形成得更薄。此外,优选地,连接部配置有粘弹性树脂。此外,所述第1能动连杆或者所述第2能动连杆至少一方亦可由弹片形成,而非形成较薄结构的连接部。优选地,所述中间连杆配置于方形的边部或者角部。本技术的另一种形态为一种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具备前述连杆机构以及使所述移动体侧部件对着所述固定体侧部件移动的驱动机构。此外,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具备至少1个组成部分,所述至少1个组成部分配置于所述固定侧部件、所述移动侧部件、以及所述中间连杆三者中的两者之间。本技术的另一种形态为一种照相装置或光学装置,该照相装置或光学装置具备前述驱动装置与固定于移动体侧部件上的透镜单元或者光学元件。另外,本技术的另一种形态为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具备前述照相装置或者光学装置。【有益效果】根据本技术,通过具备易移动轴方向和难移动轴方向的第1能动连杆和第2能动连杆以及中间连杆联结固定体侧部件与移动体侧部件,因此第1能动连杆与第2能动连杆相互不干涉,可允许移动体侧部件相对于固定体侧部件移动,可抑制移动对象物的旋转。【附图说明】【图1】为体现本技术第1实施形态所涉照相装置的斜视图。【图2】为体现本技术第1实施形态所涉驱动装置的切去部分的斜视图。【图3】为体现本技术第1实施形态所涉驱动装置的平面图。【图4】为体现本技术第1实施形态所涉驱动装置,图3的A-A线断面图。【图5】为体现本技术第1实施形态所涉驱动装置,图3的B-B线断面图。【图6】为体现本技术第2实施形态所涉驱动装置的一部分的断面斜视图。【图7】为体现本技术第3实施形态所涉驱动装置的一部分的断面斜视图。【图8】为体现本技术第4实施形态所涉驱动装置的一部分的斜视图。【图9】为体现本技术第5实施形态所涉驱动装置的一部分的斜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图1至图5体现的是本技术第1实施形态所涉照相装置10。本说明书中,照相装置10的光轴方向称为Z方向,与光轴方向垂直相交并相互垂直相交的方向称为X方向以及Y方向。照相装置10具备自动聚焦单元12和驱动该自动聚焦单元12的驱动装置14。驱动装置14具备连杆机构16与驱动机构18。自动聚焦单元12形成为从Z方向看呈正方形的长方体状。该自动聚焦单元12众所周知,内部具备透镜单元,该透镜单元设计为于Z方向上下由弹簧保持,通过由磁石、线圈、磁轭等构成的驱动部使透镜单元沿Z方向上下移动,调节透镜单元的Z方向的位置。连杆机构16联结固定体侧部件20与移动体侧部件22。固定体侧部件20具备形成为方框状的基台24。而移动体侧部件22亦同样具备形成为方框状的移动体保持部26。自动聚焦单元12通过将该自动聚焦单元12的下表面外周固定于移动体保持部26的上表面内周而保持于移动体保持部26上。固定体侧部件20具备与基台24一体、形成于外缘部的固定体侧突出部28。该固定体侧突出部28于基台24的4个边部向Z方向上方突出形成。而另一方面,移动体侧部件22具备与移动体保持部26一体、形成于外缘角部的移动体侧突出部30。该移动体侧突出部30在移动体保持部26的4个角上向与X方向和Y方向成45度的方向突出。连杆机构16具备绕着以光轴为中心的参考圆间隔90度循环配置的4个中间连杆32a~32d、8个第1能动连杆34a~34h以及8个第2能动连杆36a~36h。4个中间连杆32a~32d对应基台24以及移动体保持部26的4个边形成棒状。8个第1能动连杆34a~34h于Z方向联结着固定体侧部件20的固定体侧突出部28与中间连杆32a~32d。即2个第1能动连杆34a、34b于固定体侧部件20的固定体侧突出部28的两端联结着固定体侧部件20的固定体侧突出部28与中间连杆32a,2个第1能动连杆34c、34d于固定体侧部件20的固定体侧突出部28的两端联结着固定体侧部件20的固定体侧突出部28与中间连杆32b,2个第1能动连杆34e、34f于固定体侧部件20的固定体侧突出部28的两端联结着固定体侧部件20的固定体侧突出部28与中间连杆32c,2个第1能动连杆34g、34h于固定体侧部件20的固定体侧突出部28的两端联结着固定体侧部件20的固定体侧突出部28与中间连杆32d。8个第2能动连杆36a~36h于Z方向联结着移动体侧部件22的移动体侧突出部30与中间连杆32a~32d。即2个第2能动连杆36a、36b于中间连杆32a的两端联结着移动体侧部件22的移动体侧突出部30与中间连杆32a,2个第2能动连杆36c、36d于中间连杆32b的两端联结着移动体侧部件22的移动体侧突出部30与中间连杆32b,2个第2能动连杆36e、36f于中间连杆32c的两端联结着移动体侧部件22的移动体侧突出部30与中间连杆32c,2个第1能动连杆36g、36h于中间连杆32d的两端联结着移动体侧部件22的移动体侧突出部30与中间连杆32d。移动体侧部件22通过连杆机构16支撑,对固定体侧部件20于Z方向空出预先规定的间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联结固定体侧部件与对着所述固定侧部件移动的移动体侧部件,并且包括:在一参考中心的四周分别配置的4个中间连杆;联结所述固定体侧部件与各自的所述中间连杆的第1能动连杆;以及联结所述移动体侧部件与各自的所述中间连杆的第2能动连杆;所述第1能动连杆与所述第2能动连杆分别具备易移动轴方向以及比所述易移动轴方向的移动更困难并与所述易移动轴方向垂直相交的难移动轴方向,连接于同一中间连杆的所述第1能动连杆的所述易移动轴方向与所述第2能动连杆的所述易移动轴方向相互垂直相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联结固定体侧部件与对着所述固定侧部件移动的移动体侧部件,并且包括:在一参考中心的四周分别配置的4个中间连杆;联结所述固定体侧部件与各自的所述中间连杆的第1能动连杆;以及联结所述移动体侧部件与各自的所述中间连杆的第2能动连杆;所述第1能动连杆与所述第2能动连杆分别具备易移动轴方向以及比所述易移动轴方向的移动更困难并与所述易移动轴方向垂直相交的难移动轴方向,连接于同一中间连杆的所述第1能动连杆的所述易移动轴方向与所述第2能动连杆的所述易移动轴方向相互垂直相交。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连接于相邻的所述中间连杆的所述第1能动连杆的所述易移动轴方向相互间、或者所述第2能动连杆的所述易移动轴方向相互间垂直相交。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能动连杆的所述易移动轴方向与连接于与连接该第1能动连杆的所述中间连杆相邻的所述中间连杆的所述第2能动连杆的所述易移动轴方向相互平行。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能动连杆或所述第2能动连杆具备与所述固定体侧部件或移动体侧部件连接的第1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中间连杆的第2连接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寺嶋厚吉,
申请(专利权)人: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