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火分隔水幕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915947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2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火分隔水幕测试装置,测试装置包括升降系统、配水系统、供水系统、称重系统、测试系统和火源,可用于不同种类防火分隔水幕在不同安装高度下的洒水分布性能和防火隔热性能,通过开展防火分隔水幕在规范规定安装高度和被测安装高度下的洒水分布性能和防火隔热性能的对比分析,以评价防火分隔水幕在被测安装高度下的各项性能要求是否达到或不低于等同于规范规定值下的各项性能要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配置灵活、操作简便、重复利用性好,可用于测试和评价防火分隔水幕的防火分隔性能,进而确定防火分隔水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技术参数,并通过测试装置可指导优化防火分隔水幕的管网布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火分隔水幕测试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火分隔水幕,特别涉及一种防火分隔水幕性能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一些诸如剧院、会堂、礼堂等大空间、大跨度建筑越来越多,由于使用功能的要求,这类建筑的舞台口、展厅等部位常常无法使用实体墙、防火卷帘等实体构件进行防火分隔。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规定,在一些特殊的剧场、会堂或礼堂的舞台口、侧台,以及应设置防火墙等防火分隔物而无法设置的局部开口部位等场所可采用防火分隔水幕。防火分隔水幕是由开式喷头或水幕喷头、管道、供水设施等组成的一种自动喷水系统,喷头喷水后利用密集喷洒形成的水墙进行防火隔断,用于一些建筑内部的开口部位,防火分隔水幕属于防火系统。同时,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设计规范》(GB50084-2017)规定了防火分隔水幕系统的设计基本参数,包括喷头的安装高度不超过12m,喷水强度不低于2L/s·m,喷水宽度不小于6m;采用开式喷头时布置不少于2排,采用水幕喷头时布置不少于3排。对于常规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可采用实体灭火试验考核系统的控、灭火性能;而对于防火分隔水幕,目前国内外标准中尚未建立其防火性能指标及性能判据。国内有关人员曾对防火分隔水幕的阻火隔热特性开展了试验研究,但未就测试装置及试验方法形成相关专利。国内有关人员形成了“基于水幕屏蔽作用的隧道消防灭火系统”专利(专利号:CN201611225107.1),但主要是利用水幕喷头组在火源两侧、沿隧道横向产生一定厚度的全断面密实水幕形成水幕分隔区段,达到阻止火灾烟气蔓延,阻隔水幕两侧空气供给的目的,最终实现隧道火灾控烟、灭火的目的,且不同于本技术着眼点。因此,当喷头安装高度超过规范规定时,需建立相应的测试装置及试验方法,并建立相应的判定指标,以评价当喷头安装高度提高后,防火分隔水幕的各项性能要求是否达到等同于规范规定的各项性能指标。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防火分隔水幕测试装置,通过建立防火分隔水幕的洒水分布性能和防火隔热性能基准值,以评判当防火分隔水幕的安装高度超过规范要求时的防火分隔性能,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火分隔水幕测试装置,包括升降系统、配水系统、供水系统、称重系统、测试系统和火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系统由立柱、滑动臂、缆索、固定销、握固件、滑轮和底座组成,所述立柱为高度12~30m的方柱,上有数个固定销用插孔,立柱顶部固接一个滑轮,滑动臂为悬臂直角三脚架,其竖梁内尺寸与立柱滑动配合,上下端开孔并通过固定销使滑动臂固定在立柱上,滑动臂的顶端固定有吊耳,握固件由固定凹爪、移动凹爪、防滑套圈、垫板和紧固螺栓组成,固定凹爪顶部固接垫板,移动凹爪和固定凹爪对扣,用紧固螺栓固定成整圆并圆内部夹固一个防滑套圈,固定凹爪顶部的垫板与滑动臂的水平悬臂梁前端下表面固接,缆索的一端绕过立柱顶部的滑轮与滑动臂上的吊耳连接,另一端系在立柱外侧的索把上,调整缆索的长度,实现滑动臂的上下滑动,所述配水系统包括主干管、连接管、支管、压力传感器、金属软管以及喷头、四通Ⅰ、三通Ⅰ、丝堵、四通Ⅱ和三通Ⅱ,所述的主干管为长度2.4~4.5m的直管,连接管为长度0.6~1.5mm的直管,支管为长度1.2~1.8m的直管,四通Ⅰ安装在主干管一端,两根支管用三通Ⅱ固定成一根长支管,配水系统分为两排配水单元组合或三排配水单元组合,两排配水单元为两根连接管的一端分别通过主干管顶端的四通Ⅰ安装在主干管两侧,连接管的另一端固定三通Ⅰ,两根长支管分别固定在两个三通Ⅰ上并平行;三排配水单元为两根连接管一端通过四通Ⅱ连接在一起,另一端固定三通Ⅰ,三根长支管分别固定在四通Ⅱ、三通Ⅰ上且平行,主干管通过顶端的四通Ⅰ与其中一根连接管固接,两排配水单元组合或三排配水单元组合为数组两排配水单元或数组三排配水单元的主干管通过其顶端的四通Ⅰ首尾相接而成长主干管,其组数由被测防火分隔水幕的喷水长度决定,所述供水系统由蓄水池、供水泵、供水立管、截止阀Ⅰ、截止阀Ⅱ、三通组成,供水立管经供水泵与蓄水池连接,蓄水池连接在供水泵的吸水端,供水立管连接在供水泵的出水端,供水立管沿水流方向依次安装截止阀Ⅰ、三通、截止阀Ⅱ,所述称重系统由数个称重单元组成,每个称重单元包括集水器、称重仪、排水管和底阀,集水器为一正方形盒体,边长为300~500mm,底部设有排水孔,排水管一端与排水孔连接,另一端连接底阀,集水器下方安装称重仪,数个称重单元按矩阵形式紧密排列,阵列长度为6~8m,宽度为3~6m,所述测试系统由吊杆、金属丝、热辐射仪、金属重锤和升降系统组成,两根金属丝一端分别连接在吊杆两端,一端分别连接一个金属重锤,吊杆穿入升降系统握固件的防滑套圈内,并随升降系统的滑动臂上下移动,每根金属丝上等距固定数个热辐射仪,所述火源为稳定火源,可采用油类、可燃气体作为燃料,也可采用标准辐射屏,总体连接为,升降系统的两根立柱垂直固定于底座上,柱间距由被测防火分隔水幕的喷水长度决定,喷头直接连接在配水系统的两排配水单元组合或三排配水单元组合的长支管的三通Ⅱ上,其中每根长支管可连接一只至三只喷头,未连接喷头的三通Ⅱ端口用丝堵锁紧,两排配水单元组合或三排配水单元组合的长主干管首、末两端分别固定于两根立柱上,握固件的防滑套圈,其中首端端口通过金属软管与供水系统的供水立管上的三通连接,末端端口用丝堵锁紧,压力传感器固定于末端两排配水单元或三排配水单元的一根长支管上,并距长支管一侧端头三通Ⅱ的距离为5~10cm,火源、测试系统分别放置于配水系统长主干管投影正下方两侧的地面上,并距长主干管投影的水平距离为3~6m,称重系统置于配水系统长主干管投影正下方的中间位置。本技术有益效果是,测试的防火分隔水幕高度、喷水长度以及水幕类型可调,装置结构简单、组成配置灵活、整体安全性高、实验操作简便、重复利用性好、对试验试件适用性强、获得试验数据丰富,可作为评价防火分隔水幕的性能指标,进而确定防火分隔水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技术参数,并通过测试装置指导优化防火分隔水幕的管网布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升降系统结构展开图;图3是本技术的升降系统滑动臂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的升降系统握固件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的两排配水单元结构图;图6是本技术的三排配水单元结构图;图7是本技术的末端两排配水单元结构图;图8是本技术的供水系统结构图;图9是本技术的称重单元结构剖视图;图10是本技术的测试系统结构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防火分隔水幕热辐射强度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11所示,以测试开式喷头防火分隔水幕在喷头安装高度为18m时的防火分隔性能为例,测试的防火分隔水幕喷水长度为20m,采用由升降系统1、配水系统2、供水系统3、称重系统4、测试系统5和火源6组成的防火分隔水幕测试装置,升降系统1由立柱1-1、滑动臂1-2、缆索1-3、固定销1-4、握固件1-5、滑轮1-6和底座1-7组成,立柱1-1采用空心正方形钢柱,高度为24m,断面尺寸为50mm×50mm,立柱1-1上每隔0.5m有固定销1-4用插孔,滑动臂1-2的竖梁1-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防火分隔水幕测试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火分隔水幕测试装置,包括升降系统(1)、配水系统(2)、供水系统(3)、称重系统(4)、测试系统(5)和火源(6),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系统(1)由立柱(1‑1)、滑动臂(1‑2)、缆索(1‑3)、固定销(1‑4)、握固件(1‑5)、滑轮(1‑6)和底座(1‑7)组成,所述立柱(1‑1)为高度12~30m的方柱,上有数个固定销(1‑4)用插孔,立柱(1‑1)顶部固接一个滑轮(1‑6),滑动臂(1‑2)为悬臂直角三脚架,其竖梁(1‑2‑3)内尺寸与立柱(1‑1)滑动配合,上下端开孔并通过固定销(1‑4)使滑动臂(1‑2)固定在立柱(1‑1)上,滑动臂(1‑2)的顶端固定有吊耳(1‑2‑1),握固件(1‑5)由固定凹爪(1‑5‑1)、移动凹爪(1‑5‑2)、防滑套圈(1‑5‑3)、垫板(1‑5‑5)和紧固螺栓(1‑5‑4)组成,固定凹爪(1‑5‑1)顶部固接垫板(1‑5‑5),移动凹爪(1‑5‑2)和固定凹爪(1‑5‑1)对扣,用紧固螺栓(1‑5‑4)固定成整圆并圆内部夹固一个防滑套圈(1‑5‑3),固定凹爪(1‑5‑1)顶部的垫板(1‑5‑5)与滑动臂(1‑2)的水平悬臂梁(1‑2‑2)前端下表面固接,缆索(1‑3)的一端绕过立柱(1‑1)顶部的滑轮(1‑6)与滑动臂(1‑2)上的吊耳(1‑2‑1)连接,另一端系在立柱(1‑1)外侧的索把(1‑1‑1)上,调整缆索(1‑3)的长度,实现滑动臂(1‑2)的上下滑动,所述配水系统(2)包括主干管(2‑1)、连接管(2‑2)、支管(2‑3)、压力传感器(2‑4)、金属软管(2‑5)以及喷头(2‑6)、四通Ⅰ(2‑7)、三通Ⅰ(2‑8)、丝堵(2‑9)、四通Ⅱ(2‑11)和三通Ⅱ(2‑12),所述的主干管(2‑1)为长度2.4~4.5m的直管,连接管(2‑2)为长度0.6~1.5mm的直管,支管(2‑3)为长度1.2~1.8m的直管,四通Ⅰ(2‑7)安装在主干管(2‑1)一端,两根支管(2‑3)用三通Ⅱ(2‑12)固定成一根长支管,配水系统(2)分为两排配水单元组合或三排配水单元组合,两排配水单元为两根连接管(2‑2)的一端分别通过主干管(2‑1)顶端的四通Ⅰ(2‑7)安装在主干管(2‑1)两侧,连接管(2‑2)的另一端固定三通Ⅰ(2‑8),两根长支管分别固定在两个三通Ⅰ(2‑8)上并平行;三排配水单元为两根连接管(2‑2)一端通过四通Ⅱ(2‑11)连接在一起,另一端固定三通Ⅰ(2‑8),三根长支管分别固定在四通Ⅱ(2‑11)、三通Ⅰ(2‑8)上且平行,主干管(2‑1)通过顶端的四通Ⅰ(2‑7)与其中一根连接管(2‑2)固接,两排配水单元组合或三排配水单元组合为数组两排配水单元或数组三排配水单元的主干管(2‑1)通过其顶端的四通Ⅰ(2‑7)首尾相接而成长主干管,其组数由被测防火分隔水幕的喷水长度决定,所述供水系统(3)由蓄水池(3‑1)、供水泵(3‑2)、供水立管(3‑3)、截止阀Ⅰ(3‑4)、截止阀Ⅱ(3‑6)、三通(3‑5)组成,供水立管(3‑3)经供水泵(3‑2)与蓄水池(3‑1)连接,蓄水池(3‑1)连接在供水泵(3‑2)的吸水端,供水立管(3‑3)连接在供水泵(3‑2)的出水端,供水立管(3‑3)沿水流方向依次安装截止阀Ⅰ(3‑4)、三通(3‑5)、截止阀Ⅱ(3‑6),所述称重系统(4)由数个称重单元组成,每个称重单元包括集水器(4‑1)、称重仪(4‑2)、排水管(4‑3)和底阀(4‑4),集水器(4‑1)为一正方形盒体,边长为300~500mm,底部设有排水孔(4‑1‑1),排水管(4‑3)一端与排水孔(4‑1‑1)连接,另一端连接底阀(4‑4),集水器(4‑1)下方安装称重仪(4‑2),数个称重单元按矩阵形式紧密排列,阵列长度为6~8m,宽度为3~6m,所述测试系统(5)由吊杆(5‑1)、金属丝(5‑2)、热辐射仪(5‑3)、金属重锤(5‑4)和升降系统(1)组成,两根金属丝(5‑2)一端分别连接在吊杆(5‑1)两端,一端分别连接一个金属重锤(5‑4),吊杆(5‑1)穿入升降系统(1)握固件(1‑5)的防滑套圈(1‑5‑3)内,并随升降系统(1)的滑动臂(1‑2)上下移动,每根金属丝(5‑2)上等距固定数个热辐射仪(5‑3),所述火源(6)为稳定火源,可采用油类、可燃气体作为燃料,也可采用标准辐射屏,总体连接为,升降系统(1)的两根立柱(1‑1)垂直固定于底座(1‑7)上,柱间距由被测防火分隔水幕的喷水长度决定,喷头(2‑6)直接连接在配水系统(2)的两排配水单元组合或三排配水单元组合的长支管的三通Ⅱ上,其中每根长支管可连接一只至三只喷头,未连接喷头(2‑6)的三通Ⅱ(2‑12)端口用丝堵(2‑9)锁紧,两排配水单元组合或三排配水单元组合的长主干管首、末两端分别固定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火分隔水幕测试装置,包括升降系统(1)、配水系统(2)、供水系统(3)、称重系统(4)、测试系统(5)和火源(6),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系统(1)由立柱(1-1)、滑动臂(1-2)、缆索(1-3)、固定销(1-4)、握固件(1-5)、滑轮(1-6)和底座(1-7)组成,所述立柱(1-1)为高度12~30m的方柱,上有数个固定销(1-4)用插孔,立柱(1-1)顶部固接一个滑轮(1-6),滑动臂(1-2)为悬臂直角三脚架,其竖梁(1-2-3)内尺寸与立柱(1-1)滑动配合,上下端开孔并通过固定销(1-4)使滑动臂(1-2)固定在立柱(1-1)上,滑动臂(1-2)的顶端固定有吊耳(1-2-1),握固件(1-5)由固定凹爪(1-5-1)、移动凹爪(1-5-2)、防滑套圈(1-5-3)、垫板(1-5-5)和紧固螺栓(1-5-4)组成,固定凹爪(1-5-1)顶部固接垫板(1-5-5),移动凹爪(1-5-2)和固定凹爪(1-5-1)对扣,用紧固螺栓(1-5-4)固定成整圆并圆内部夹固一个防滑套圈(1-5-3),固定凹爪(1-5-1)顶部的垫板(1-5-5)与滑动臂(1-2)的水平悬臂梁(1-2-2)前端下表面固接,缆索(1-3)的一端绕过立柱(1-1)顶部的滑轮(1-6)与滑动臂(1-2)上的吊耳(1-2-1)连接,另一端系在立柱(1-1)外侧的索把(1-1-1)上,调整缆索(1-3)的长度,实现滑动臂(1-2)的上下滑动,所述配水系统(2)包括主干管(2-1)、连接管(2-2)、支管(2-3)、压力传感器(2-4)、金属软管(2-5)以及喷头(2-6)、四通Ⅰ(2-7)、三通Ⅰ(2-8)、丝堵(2-9)、四通Ⅱ(2-11)和三通Ⅱ(2-12),所述的主干管(2-1)为长度2.4~4.5m的直管,连接管(2-2)为长度0.6~1.5mm的直管,支管(2-3)为长度1.2~1.8m的直管,四通Ⅰ(2-7)安装在主干管(2-1)一端,两根支管(2-3)用三通Ⅱ(2-12)固定成一根长支管,配水系统(2)分为两排配水单元组合或三排配水单元组合,两排配水单元为两根连接管(2-2)的一端分别通过主干管(2-1)顶端的四通Ⅰ(2-7)安装在主干管(2-1)两侧,连接管(2-2)的另一端固定三通Ⅰ(2-8),两根长支管分别固定在两个三通Ⅰ(2-8)上并平行;三排配水单元为两根连接管(2-2)一端通过四通Ⅱ(2-11)连接在一起,另一端固定三通Ⅰ(2-8),三根长支管分别固定在四通Ⅱ(2-11)、三通Ⅰ(2-8)上且平行,主干管(2-1)通过顶端的四通Ⅰ(2-7)与其中一根连接管(2-2)固接,两排配水单元组合或三排配水单元组合为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丙杰倪照鹏尹亮路世昌阚强刘鑫
申请(专利权)人: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