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重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90913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16: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体重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对于检测年龄较小的儿童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该方法包括:S1、获取第一用户在体重检测装置的检测信息;S2、将所述第一用户的检测信息置零;S3、当检测到在当前状态下有第二用户进行检测时,判断所述第二用户是否与所述第一用户有肌肤接触,若有,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的检测信息。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置零功能引入体重检测装置,从而实现对年龄较小的儿童进行简单快速并准确的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体重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体重检测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体重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已经变成人们心中最关心的问题。体重检测装置是指能够对用户进行体重相关检测的装置。比如体脂秤、电子秤等。以体脂秤为例,体脂秤主要利用生物电阻抗法进行身体成分测量。体脂秤可以给出身体的成分信息,使人们在家就能知道自己的身体健康状态,因此,体脂秤越来越普遍。现有的体脂秤只能针对大人和自制力好的小孩使用,对于好动的小孩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当对小孩或婴儿进行称重或者测量身体成分时,他们都不能很好地配合,从而增加了操作难度。因为小孩好动,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很难好好配合大人进行称重或者测量身体成分,这时候需要大人将小孩抱起,称完总体重后,再人工价算出小孩的体重,不仅麻烦,而且难以检测出小孩的身体成分信息。公开号为CN107155150A的专利提供了一种基于体重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及系统,包括:步骤S100当用户账号登录时,获取当前用户的当前检测信息;步骤S300根据所述当前检测信息、登录的所述用户账号对应的用户信息和预设计算规则,查找对应的建议信息;步骤S400将所述当前检测信息与所述建议信息推送给所述用户账号对应的智能终端。该专利技术简化了联网流程;且同时将当前检测信息和建议信息推送给智能终端,方便用户了解其健康状态,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另外,通过两次对当前用户与用户账号的匹配过程,保证了当前检测信息可以被推送到正确的用户账号,方便用户账号存储的历史检测信息的精确性,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和满意度。但是该方法只能针对一个用户进行检测,当有多个用户检测时,操作十分麻烦且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重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对于检测年龄较小的儿童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体重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包括步骤:S1、获取第一用户在体重检测装置的检测信息;S2、将所述第一用户的检测信息置零;S3、当检测到在当前状态下有第二用户进行检测时,判断所述第二用户是否与所述第一用户有肌肤接触,若有,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的检测信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二用户都全部负重于所述体重检测装置。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将所述第一用户的检测信息发送至与所述体重检测装置连接的智能终端。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将所述第二用户的检测信息发送至与所述体重检测装置连接的智能终端。进一步地,步骤S2具体包括:当获取到设置于体重检测装置的置零键被点击的信息时,将所述第一用户的检测信息置零。进一步地,步骤S2具体包括:当获取到与所述体重检测装置连接的智能终端发送的置零指令时,将所述第一用户的检测信息置零。一种体重检测装置的检测系统,包括:第一检测模块,用于获取第一用户在体重检测装置的检测信息;置零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用户的检测信息置零;第二检测模块,用于当检测到在当前状态下有第二用户进行检测时,判断所述第二用户是否与所述第一用户有肌肤接触,若有,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的检测信息。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检测模块的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二用户都全部负重于所述体重检测装置。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用户的检测信息发送至与所述体重检测装置连接的智能终端。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用户的检测信息发送至与所述体重检测装置连接的智能终端。进一步地,所述置零模块具体包括:置零键单元,用于当获取到设置于体重检测装置的置零键被点击的信息时,将所述第一用户的检测信息置零。进一步地,所述置零模块具体包括:置零指令单元,用于当获取到与所述体重检测装置的置连接的智能终端发送的置零指令时,将所述第一用户的检测信息置零。本专利技术与传统的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将置零功能引入体重检测装置,从而实现对年龄较小的儿童进行简单快速并准确的检测。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体重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流程图;图2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体重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流程图;图3是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体重检测装置的检测系统结构图;图4是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体重检测装置的检测系统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一本实施提供了一种体重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步骤:S11:获取第一用户在体重检测装置的检测信息;S12:将第一用户的检测信息置零;S13:当检测到在当前状态下有第二用户进行检测时,判断第二用户是否与第一用户有肌肤接触,若有,获取第二用户的检测信息。体重检测装置是用于检测用户体重等相关健康信息的装置。比如体脂秤、电子秤等。通常,大人和自制力较强的小孩在检测时能够自主地进行检测,对于年龄太小,比较好动的小孩,婴儿,甚至宠物来说,检测都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需要大人将小孩抱起,用总的体重减去大人的体重,这样称量不仅麻烦,而且不能检测出除了体重指标之外的健康信息。本实施例在体重检测装置增加了一个置零功能,可以将正在检测的数据进行清零。当大人检测时,体重检测装置会给出当前使用者的体重和身体成分信息,并给出相关的数据。大人可以爆出现状并点击置零键将当前的测量数据置零,之后再将小孩或者婴儿抱起,并保证两者之间有肌肤接触,这样智能监测装置就可以给出小孩或者婴儿的体重及相关健康数据。如,身体成分信息。本实施例中,第一用户指能够自主完成检测的用户,如上述的大人或自制力较强的小孩。第二用户是指需要由第一用户帮助检测的用户,如上述小孩,婴儿或者宠物。本实施例中,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都全部负重于体重检测装置。例如,第一用户抱起第二用户,或者牵着第二用户,但是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全部重量都在体重检测装置上。本实施例中,步骤S11为获取第一用户在体重检测装置的检测信息。具体的,第一用户站在体重检测装置上,体重检测装置检测出第一用户的体重及相关健康信息。体重检测装置获取第一用户在体重检测装置的检测信息。本实施例中,步骤S12为将第一用户的检测信息置零。具体的,体重检测装置获取第一用户的检测信息后,当获取用户发送的置零指令后,将第一用户的检测信息清零。此时,第一用户与体重那个检测装置作为一体,第二用户再进行称量时,体重检测装置只会检测到第二用户的健康信息。以称量体重为例,第一用户的体重为50kg。体重检测装置检测出50kg。当用户选择置零,此时,体重检测装置在第一用户保持当前检测状态的情况下,将检测结果清零。第一用户抱起第二用户称量时,体重检测装置从零开始进行称量,若第二用户体重为10kg,则体重检测装置检测结果为10kg。其中,步骤S12具体包括:当获取到设置于体重检测装置的置零键被点击的信息时,将第一用户的检测信息置零。具体的,将置零键设置在体重检测装置上,当第一用户按置零键时,体重检测装置将第一用户的检测信息置零。或者,步骤S12具体包括:当获取到与体重检测装置连接的智能终端发送的置零指令时,将第一用户的检测信息置零。具体的,置零键设置在与体重检测装置连接的智能终端的应用程序上,第一用户通过点击智能终端的应用程序的置零键发送置零指令至体重检测装置。体重检测装置获取到置零指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体重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及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体重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获取第一用户在体重检测装置的检测信息;S2、将所述第一用户的检测信息置零;S3、当检测到在当前状态下有第二用户进行检测时,判断所述第二用户是否与所述第一用户有肌肤接触,若有,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的检测信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体重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获取第一用户在体重检测装置的检测信息;S2、将所述第一用户的检测信息置零;S3、当检测到在当前状态下有第二用户进行检测时,判断所述第二用户是否与所述第一用户有肌肤接触,若有,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的检测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重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二用户都全部负重于所述体重检测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重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将所述第一用户的检测信息发送至与所述体重检测装置连接的智能终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体重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将所述第二用户的检测信息发送至与所述体重检测装置连接的智能终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重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具体包括:当获取到设置于体重检测装置的置零键被点击的信息时,将所述第一用户的检测信息置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重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具体包括:当获取到与所述体重检测装置连接的智能终端发送的置零指令时,将所述第一用户的检测信息置零。7.一种体重检测装置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检测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公文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