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思源专利>正文

凉爽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928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鞋。解决穿着凉爽问题,其特征是,鞋底由大底、下膛底、上膛底及邦角组成;鞋底的最底层为大底,大底的上面设有凹孔;最上层为上膛底;在上膛底与大底间设有下膛底;在下膛底上设有和大底上面凹孔相一一对应的承力支撑柱;各个承力支撑柱之间构成空气可自然流通的通气窗口。因此穿着特别凉爽。可广泛用作为凉鞋、单鞋。(*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鞋,尤指一种鞋底设有透气结构的凉爽鞋。至今,市场上凉鞋的主要通风、透气作用基本是通过鞋帮开孔或网、筛状结构来实现的。经检索并查阅全部相关新设计内容,所有新设计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问题(一)脚底通风换气要通过行走时抬脚、落脚的重力变化才能起到空气置换作用,站、坐等重力不发生变化时效果很小或不起作用。而人们生活、工作中行走时间只占其全部时间的较小部分。(二)脚底通风换气通过各种形式的孔、道、槽、气室、气囊、气眼等进行,人脚掌直接接触空气面积小;又因孔、道、槽中空气体积小,汗水蒸汽蒸发空间也就小,且因其方向限制,通风透气及排湿效果也不明显。因此有设计采取多层数或较复杂的结构,通过行走压力变化增强空气置换功能。但结构复杂化,很难投入规模生产。(三)除穿着不舒适及难以通风换气的简易设计外,一般制作工艺较复杂,实用性差,成本较高,故生产厂家不予采纳。本技术的目的是有鉴于现有凉鞋在结构上存在上述缺点,主要对鞋底结构进行了全新的结构设计,以改善通气凉爽的效果而提供一种凉爽鞋。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凉爽鞋,包括鞋帮、鞋底、鞋跟及其联结件等,其特征是,鞋底由大底3、下膛底1、上膛底5及邦角4组成;鞋底的最底层为直接与地面相接触的大底3;在大底3的上面设有凹孔11;最上层为上膛底5;在上膛底5与大底3间设有下膛底1;并在上膛底5与下膛底1之间的外周为邦角4;在下膛底1上设有和大底3上面凹孔11相一一对应的承力支撑柱7;该承力支撑柱7的柱脚插入大底3上面凹孔11内而形成下膛底1与大底3的固结;各个承力支撑柱7之间构成空气可自然流通的通气窗口2、6。上述鞋底的结构,其承力支撑柱为均匀布置,承力可靠,通气左右前后四通八达;在工艺上适于成批制造、装配、投入规模生产,可降低成本;可用于各种不同规格的凉鞋或制成单鞋,实用性强,穿着舒适。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下膛底结构主视示意图;图2为图1俯视示意图;图3为图1A-A剖视示意图;图4为图1B-B剖视示意图;图5为图1C-C剖视示意图;图6为图1D-D剖视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大底结构主视示意图;图8为图7俯视示意图;图9为图7后视示意图;图10为图7E-E部视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下膛底结构主视示意图12为图11俯视示意图;图13为图11后视示意图;图14为图11A-A剖视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大底结构主视示意图;图16为图15俯视示意图;图17为图15后视示意图;图18为图17A-A剖视示意图;图19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鞋底外观主视示意图;图20为图19俯视示意图;图21为本技术实施例鞋底结构示意图;图22为本技术实施例1整体外观立体示意图;图23为本技术实施例2整体外观立体示意图;图24为本技术实施例3整体外观立体示意图。图中标记1、下膛底;2、6、通气窗口;3、大底;4、邦角;5、上膛底;7、承力支撑柱;8、框架;9、筛板;10、支撑架;11、凹孔;12、护边;13、吸盘结构;14、鞋帮鼻眼;15、重力托篦子;16、框架前掌部份;17、鞋的“关节”。本技术的设计原理是(一)鞋底的脚掌接触面设计为大面积的直接接触空气面。(二)将该面架空,使其下方形成汗水蒸气蒸发的充裕空气空间,使得人不行走时,因空气自然流动(空气冷热对流、循环)、脚温高于脚下空气造成的空气冷热置换、环境风(室内风扇、室外自然风)、行走时空气向相反方向相对流动等随时都进行着空气置换过程。(三)环鞋底侧面设计为充裕的空气自由流动出入面。(四)上述架空面支撑占有架空面下方空间体积最小且按重力大小合理分布,并使鞋穿着舒适。(五)鞋底的地面接触面设计为特殊吸盘,增加摩擦力和行走、站立时的柔软舒适感。如图1-13所示其中,下膛底由承力支撑柱、支撑架、框架、筛板及支撑架组成为承力支撑式筛架结构。其制作方法是用树脂塑料或其它有一定强度的弹性材料制成为下膛底1。将有关各组件结合成一整体结构,是此种结构的主体部分,其次为下底即大底。承力支撑柱7的柱脚对应大底的凹孔11插入并粘合于大底3上。筛板的外侧边与大底3的护边12对应位置粘合,大底3的护边12并与鞋帮侧下沿对应位置粘合,形成该结构的整体(图21、22、23为该结构的部分款式外观)。各组件长度、高度、厚度等量度根据承受重力、成本要求、材质灵活掌握设计。本结构适合于皮鞋、橡胶底鞋或塑料鞋的制作。本结构脚底直接接触空气面积占全部有效面积(指除鞋帮与底接合的周边面积外的全部鞋底面积,下同。)的54%左右。如图14-18所示其中,下膛底1设计为外包筋式的网筛架结构。其制作方法是在无网结的网(有网结穿着不舒适)或筛板9的上、下两面分别粘合皮革、人造革、制鞋塑料及橡胶筋架。其疏密、粗细等量度依鞋的用途灵活设计,在橡胶筋架下设有连为一体的承力支撑柱7,三者粘合后形成无结的网(或筛)架结构的主体部分。其次为大底8与第一种结构类似形成该种结构的整体。其粘合位置与第一种结构类似。制作皮鞋时,可将无结的网架从下面橡胶筋架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筋、网、橡胶筋三小层,作为上膛底之用,下层为橡胶筋架作为下膛底之用,大底即为下底。本结构适合于塑料鞋、皮鞋、人造合成革特别是旅游鞋等胶底鞋的制作。本结构脚底直接接触空气面积占全部有效面积的40%以上。如图7-10及图15-18所示其中,大底在与地面接触面上设有吸盘结构13。塑料底、皮底,特别是橡胶底及树脂胶底,其增加吸附力、摩擦力及行走舒适感很明显。由于承力支撑柱柱脚正好将重力集中于倒扣吸盘的盘底中心部位,故造成吸盘的全部作用都能发挥出来,该种重力吸盘结构与全盘底都受力的普通鞋底结构不同,正是本设计的一种特殊吸盘结构。本技术的鞋底部份还可以设计成如图19、20及图24所示那样,称为周边支撑式编织网架结构。其制造方法是用硬质树脂塑料或其它硬质坚韧型材料制成框架,在脚掌行走弯曲位置处设一~二个轴,作为鞋的“关节”,用藤皮、人造藤皮等韧性材料穿过框架相应的孔编织成网(此种网无结),其承受的重力均在框架上支撑,形成该种结构的主体。该框架上面编织成网,下面不透底,而为鞋底板,鞋底板下可安装橡胶垫,缓冲重力的反作用。框架前掌部分16与“关节”17为一体,上面承重最大部分有重力托篦子15起到承重作用,框架8上侧设有鞋帮鼻眼14,可根据鞋的款式灵活设计。图24为该结构的部分款式、结构与外观,本结构适合于硬质塑料、硬木质及如藤皮等韧性编织材料的编织鞋的制作。尤其以晚间休闲鞋制作为佳。本结构脚底直接接触空气面积占全部有效面积的45%左右。“凉爽鞋”系列产品制造工艺简单易行,只比现有同类凉鞋多1~2道机械作业工艺程序;用料比现有同类产品节省20~30%;制造成本可低于同类同档产品10~15%;选材广泛;穿着舒适耐用;产品档次、制作成本可有较大选择范围;除周边支撑式编织网架结构型鞋适于劳动密集型鞋业厂家生产外,可机器制造,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普通技术人员、现有厂家基本都可不增设备而胜任制造。权利要求1.凉爽鞋包括鞋帮、鞋底、鞋跟及其联结件等,其特征是,鞋底由大底、下膛底、上膛底及帮角组成;鞋底的最底层为直接与地面相接触的大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凉爽鞋包括鞋帮、鞋底、鞋跟及其联结件等,其特征是,鞋底由大底、下膛底、上膛底及帮角组成;鞋底的最底层为直接与地面相接触的大底;在大底的上面设有凹孔;最上层为上膛底;在上膛底与大底间设有下膛底;并在上膛底与下膛底之间的外周为邦角;在下膛底上设有和大底上面凹孔相一一对应的承力支撑柱;该承力支撑柱柱脚插入大底上面凹孔内而形成下膛底与大底的固结;各个承力支撑柱之间构成空气可自然流通的通气窗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思源
申请(专利权)人:韩思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