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头组件及雨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8862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0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伞头组件及雨伞,所述伞头组件包括:本体,开关,其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第一壳体,其套设在所述本体外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本体匹配以使其能够围绕所述本体旋转,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第一通孔,其中,在所述第一壳体配置为能够绕所述本体旋转,以使所述开关能够从所述第一通孔中露出或被所述第一壳体遮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伞头组件及雨伞,通过将雨伞的开关进行隐藏,使雨伞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误碰开关导致的安全问题,伞头带隐藏,不会对操作者造成使用上的不便于烦恼,外观结构简洁美观,使用方便。

Umbrella head component and umbrella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umbrella head component and an umbrella. The umbrella head component comprises a body, a switch, which is set on the body, and the first housing is arranged outside the body, and the first housing is matched with the body to rotate around the body, and the first through hole is set on the first housing. In which the first housing is configured to be able to rotate around the body so that the switch can be exposed from the first through hole or covered by the first housing; the umbrella head component and the umbrella of the utility model are hidden by a switch of the umbrella so that the umbrella does not appear to be a false touch switch during the use process. The safety of the umbrella head belt is not hidden from the operator, causing no trouble to the operator, simple and beautiful appearanc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伞头组件及雨伞
本技术涉及雨伞结构
,尤其指一种伞头组件及雨伞。
技术介绍
已知,现有的雨伞一般在雨伞的伞柄上设置一个手动控制的开关,使用时通过操作该开关,使雨伞撑开或者处于能够被撑开的状态,然而,现有的雨伞的开关在雨伞收起或撑开时都暴露在雨伞的伞柄外,而使用雨伞的人在握持伞柄使经常会触碰到该开关,而容易出现误触的情况,给雨伞的使用带来不便。另外,现有的雨伞的伞面上一般会设置用于在雨伞的伞面收起时捆扎伞面的伞带,伞带在雨伞撑起时垂悬在雨伞的伞面上,美观性较差,容易损坏,实际使用中也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伞头组件及雨伞。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伞头组件,包括:本体,开关,其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第一壳体,其套设在所述本体外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本体匹配以使其能够围绕所述本体旋转,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第一通孔,其中,在所述第一壳体配置为能够绕所述本体旋转,以使所述开关能够从所述第一通孔中露出或被所述第一壳体遮挡。作为优选,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伞头带,所述伞头带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的第二通孔并形成露出所述第一壳体的伞头带头,其中,操作所述伞头带头能够将所述伞头带拉出所述第一壳体。作为优选,所述本体包括内芯及罩在所述内芯外的第二壳体,所述内芯伸入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设置凸筋,所述内芯的另一端设置用于供所述雨伞的伞柄插入的插接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设置与所述凸筋匹配的卡接槽;所述第二壳体上还设置第三通孔,所述开关包括:开关本体,所述开关本体与所述内芯的外圆周面抵接;按钮,所述按钮形成在所述开关本体上,所述按钮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并伸出所述第二壳体;其中,操作所述按钮能够使所述内芯沿自身径向移动,从而通过所述凸筋与所述卡接槽之间的分离及卡接以控制所述雨伞的启闭。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凸起的设置轴,所述伞头带缠绕的设置在所述轴上。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套在所述第二壳体上的套筒部及与所述套筒部的一端连接的底盖,所述轴底部设置凹槽,所述底盖上设置与所述凹槽匹配的凸块,其中,在所述底盖连接至所述套筒部的一端时,所述凸块卡入所述凹槽中以通过所述底盖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在所述轴的轴向方向对所述伞头带进行限位。作为优选,所述底盖上或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伞头带定位棒,所述伞头带定位棒与所述轴之间形成供所述伞头带穿过的间隙。作为优选,所述轴上设置能够将伸出所述第一壳体的伞头带拉回第一壳体的回弹机构。本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雨伞,包括所述的伞头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伞头组件及雨伞,通过将雨伞的开关进行隐藏,使雨伞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误碰开关导致的安全问题,伞头带隐藏,不会对操作者造成使用上的不便于烦恼,外观结构简洁美观,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分解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插接部、2-内芯、3-凸筋、4-旋转轴、5-第二壳体、6-凸沿、7-固定点、8-卡接槽、9-固定块、10-凹槽、11-第一壳体、12-开关本体、13-按钮、14-伞头带、15-加强筋、16-底盖、17-卡块、18-凸块、19-伞头带定位棒、20-伞头带头、21-第三通孔、22-挡条23-第一通孔24-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次,本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装置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为了便于对本技术的伞头组件及雨伞的具体结构进行描述,参照图1至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伞头组件,包括本体、开关及第一壳体11,所述第一壳体11套设在所述本体外部,所述开关设置在所述本体上,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本体匹配以使其能够围绕所述本体旋转,所述第一壳体11上设置第一通孔23,其中,所述第一通孔23配置为能够在所述第一壳体11绕所述本体旋转时露出或遮盖所述开关。具体的,本实施例的伞头组件具体使用时,当需要操作开关时,操作者通过旋转所述第一壳体11,使开关从第一通孔23中露出,操作者可以操作开关使雨伞撑起或使雨伞收回,在不需要操作开关时,操作者可以旋转第一壳体11使开关被第一壳体11遮挡,避免雨伞使用过程中误触开关,提升了雨伞使用的安全性。继续参照图1,进一步的,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伞头带14,所述伞头带14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壳体11上设置的第二通孔并形成露出所述第一壳体11的伞头带头20,其中,操作所述伞头带头20能够将所述伞头带14拉出所述第一壳体11。本实施例中,将伞头带14设置在第一壳体11中,而不是设置在雨伞的伞面上,避免了雨伞在撑起时,伞头带14在伞面上而对使用者造成的麻烦,而当雨伞收起时,将伞头带14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壳体11外部,便于持伞者手提操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优选的,继续参照图1,所述本体包括内芯2及罩在所述内芯2外的第二壳体5,本实施例中,所述内芯2呈柱状,所述第二壳体5呈筒状并套设在所述内芯2外,所述内芯2伸入所述第二壳体5的一端设置凸筋3,所述内芯2的另一端设置用于供所述雨伞的伞柄插入的插接部1;所述第二壳体5的内壁设置与所述凸筋3匹配的卡接槽8;进一步的,所述内芯2伸入所述第二壳体5的一端沿轴向凸出的设置有旋转轴4,所述凸筋3设置在所述旋转轴4的外周面上,通过所述旋转轴4,所述内芯2能够在所述第二壳体5中转动,而当所述内芯2转动至适当角度时,所述凸筋3能够卡入所述卡接槽8中,具体的,所述卡接槽8形成在所述第二壳体5内壁对称设置的两条凸沿6之间,所述卡接槽8的底部凸起的设置固定块9,所述固定块9上凸起设置有固定点7,当所述内芯2的凸筋3卡入所述卡接槽8内时,所述固定块9与所述凸筋3卡扣连接,具体的,所述固定块9及固定点7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在受外力时被压缩,并提供将所述凸筋3卡入所述卡接槽8内的轴向力。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二壳体5上还设置第三通孔21,所述开关包括开关本体12及按钮13,所述开关本体12与所述内芯2的外圆周面抵接;所述按钮13形成在所述开关本体12上,所述按钮13穿过所述第三通孔21并伸出所述第二壳体5;其中,操作所述按钮13能够使所述内芯2沿自身径向移动,从而通过所述凸筋3与所述卡接槽8之间的分离及卡接以控制所述雨伞的启闭,具体的,所述第二壳体5的内壁还设置有与所述开关本体12的抵接的挡条22,具体的,在所述按钮13沿所述第三通孔21的轴向按下时,所述挡条22能够限制所述按钮13在所述内芯2的外圆周面上的除沿所述第三通孔21的轴向方向之外的其他方向的运动。继续参照图1至图2,所述第二壳体5的底部凸起的设置轴,所述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伞头组件及雨伞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伞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开关,其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第一壳体,其套设在所述本体外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本体匹配以使其能够围绕所述本体旋转,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第一通孔,其中,在所述第一壳体配置为能够绕所述本体旋转,以使所述开关能够从所述第一通孔中露出或被所述第一壳体遮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伞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开关,其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第一壳体,其套设在所述本体外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本体匹配以使其能够围绕所述本体旋转,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第一通孔,其中,在所述第一壳体配置为能够绕所述本体旋转,以使所述开关能够从所述第一通孔中露出或被所述第一壳体遮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伞头带,所述伞头带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的第二通孔并形成露出所述第一壳体的伞头带头,其中,操作所述伞头带头能够将所述伞头带拉出所述第一壳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伞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内芯及罩在所述内芯外的第二壳体,所述内芯伸入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设置凸筋,所述内芯的另一端设置用于供雨伞的伞柄插入的插接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设置与所述凸筋匹配的卡接槽;所述第二壳体上还设置第三通孔,所述开关包括:开关本体,所述开关本体与所述内芯的外圆周面抵接;按钮,所述按钮形成在所述开关本体上,所述按钮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并伸出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俊冯晨祥
申请(专利权)人:酷波厦门进出口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