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微电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885464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6 0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微电网系统,包括储能管理系统、用户端、外部接入控制系统、微网中央控制系统和发电管理系统,所述发电管理系统包括无线通信模块五和发电模块,所述发电模块的输出端与无线通信模块五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五的输出端与互联网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微网中央控制系统包括远程监控模块、电力平衡模块、功率控制模块、分配调度模块、负载预测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远程监控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一、无线通信模块二、无线通信模块三、无线通信模块四和无线通信模块五,解决目前的微电网系统电能传输路径较长,电能在传输过程中能量损耗较多,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

An intelligent microgrid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micro grid system, including energy storage management system, user side, external access control system, micro network central control system and power gene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he power gene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ncludes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ule five and a power generation module. The output end of the power generation module and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ule five are lost. The output terminal of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ule five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input terminal of the Internet. The central control system of the micronet includes a remote monitoring module, an electric power balance module, a power control module, a distribution scheduling module, a load forecasting module and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ule. By setting a remote monitoring module,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ule one,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ule two,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ule three,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ule four and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ule five, the current micro grid system has a long power transmission path, and the energy loss is more in the transmission process, resulting in the waste of resour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微电网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网
,具体为一种智能微电网系统。
技术介绍
微电网也称为微网,是指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负荷和监控等组成的小型发配电系统,微电网的提出旨在实现分布式电源的灵活、高效应用,解决数量庞大、形式多样的分布式电源并网问题,开发和延伸微电网能够充分促进分布式电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实现了对负荷多种能源形式的高可靠供给,是实现主动式配电网的一种有效方式。目前的微电网系统电能的传输路径大多较长,电能在传输过程中能量损耗较多,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微电网系统,解决目前的微电网系统电能的传输路径大多较长,电能在传输过程中能量损耗较多,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微电网系统,包括储能管理系统、用户端、外部接入控制系统、微网中央控制系统和发电管理系统,所述发电管理系统包括无线通信模块五和发电模块,所述发电模块的输出端与无线通信模块五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五的输出端与互联网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微网中央控制系统包括远程监控模块、电力平衡模块、功率控制模块、分配调度模块、负载预测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一,所述远程监控模块、电力平衡模块、功率控制模块、分配调度模块和负载预测模块均与无线通信模块一双向电连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一与互联网双向电连接。所述外部接入控制系统包括外部接入控制器和无线通信模块二,所述外部接入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无线通信模块二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二与互联网双向电连接,所述外部接入控制系统与国家电力网双向电连接。所述储能管理系统包括无线通信模块三和储能单元,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三与互联网双向电连接,所述储能单元分别与国家电力网和发电模块双向电连接,所述储能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无线通信模块三和多级优化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用户端包括用户负载、用户端监控模块、负载控制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四,所述用户负载和用户端监控模块的输出端均与无线通信模块四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负载控制模块与无线通信模块四双向电连接。优选的,所述发电模块包括太阳能发电单元、水力发电单元、地热能发电单元和风力发电单元。优选的,所述太阳能发电单元包括光逆变器和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的输出端与光逆变器的输入端电连接。优选的,所述水力发电单元包括水电变流器和水力发电机,所述水力发电机的输出端与水电变流器的输入端电连接。优选的,所述地热能发电单元包括地热电变流器和地热发电组件,所述地热发电组件的输出端与地热电变流器的输入端电连接。优选的,所述风力发电单元包括风电变流器和风力发电机,所述风力发电机的输出端与风电变流器的输入端电连接。优选的,所述储能单元包括大型电池储能模块和飞轮储能模块。(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微电网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远程监控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一、无线通信模块二、无线通信模块三、无线通信模块四和无线通信模块五,微网中央控制系统实现对整个微电网系统的监督和调控,根据发电模块的发电量和用户负载用电量对比结果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后续措施,供电量不足则实现从国家电力网接入外部电源,若发电量保证负载正常工作和储能单元电量充足以后,将多余电量供给国家电力网,实现电能传输断开与闭合智能化,防止电能传输路径永久性闭合,最大程度上减少电能传输路径长度,减少能量消耗,解决目前的微电网系统电能的传输路径大多较长,电能在传输过程中能量损耗较多,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系统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微电网系统,包括储能管理系统、用户端、外部接入控制系统、微网中央控制系统和发电管理系统,储能管理系统用于存储能量,外部接入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国家电力网电能的接入与否,微网中央控制系统用于对各个模块的数据存储、分析和处理,发电管理系统用于管理分布式电源,发电管理系统包括无线通信模块五和发电模块,发电模块包括太阳能发电单元、水力发电单元、地热能发电单元和风力发电单元,太阳能发电单元包括光逆变器和光伏组件,光伏组件的输出端与光逆变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水力发电单元包括水电变流器和水力发电机,水力发电机的输出端与水电变流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地热能发电单元包括地热电变流器和地热发电组件,地热发电组件的输出端与地热电变流器的输入端电连接,风力发电单元包括风电变流器和风力发电机,风力发电机的输出端与风电变流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光伏组件用于对太阳能产生的不稳定的电流进行调整处理,水电变流器用于对水力发电机产生的不稳定的电流进行调整处理,地热电变流器用于对地热发电组件产生得不稳定的电流调整处理,风电变流器用于对风力发电机产生的不稳定的电流调整处理,方便传输和使用,发电模块的输出端与无线通信模块五的输入端电连接,无线通信模块五的输出端与互联网的输入端电连接。微网中央控制系统包括远程监控模块、电力平衡模块、功率控制模块、分配调度模块、负载预测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一,远程监控模块用于对监控用户端,方便及时发现用户负载出现的问题,电力平衡模块和分配调度模块用于分析、处理和平衡发电量与用电量之间的关系,负载预测模块根据负载消耗电量预测用电量,根据储能单元存储的电能,综合分析是否需要从国家电力网下调电能,远程监控模块、电力平衡模块、功率控制模块、分配调度模块和负载预测模块均与无线通信模块一双向电连接,无线通信模块一与互联网双向电连接。外部接入控制系统包括外部接入控制器和无线通信模块二,外部接入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无线通信模块二的输出端电连接,外部接入控制器为单片机,且单片机的型号为AT89S51,AT89S51型单片机相对于传统的89C51单片机支持在线程序更新功能,成本降低,而且提升了功能,适用性更加广泛,无线通信模块二与互联网双向电连接,外部接入控制系统与国家电力网双向电连接。储能管理系统包括无线通信模块三和储能单元,储能单元包括大型电池储能模块和飞轮储能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三与互联网双向电连接,储能单元分别与国家电力网和发电模块双向电连接,储能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无线通信模块三和多级优化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无线通信模块三将储能管理系统的数据信息通过互联网传递给微网中央控制系统。用户端包括用户负载、用户端监控模块、负载控制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四,用户负载和用户端监控模块的输出端均与无线通信模块四的输入端电连接,负载控制模块与无线通信模块四双向电连接。在使用时,发电模块负责产生电能并将产生的电能传输给储能单元,无线通信模块五将产生电量的数据通过无线网传递到微网中央控制系统,储能单元的电量经过多级优化处理传输到用户端供负载使用,用户监控模块将用户端的用电量和负载数量的数据信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四和互联网传递给微网中央控制系统,微网中央控制系统通过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智能微电网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微电网系统,包括储能管理系统、用户端、外部接入控制系统、微网中央控制系统和发电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管理系统包括无线通信模块五和发电模块,所述发电模块的输出端与无线通信模块五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五的输出端与互联网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微网中央控制系统包括远程监控模块、电力平衡模块、功率控制模块、分配调度模块、负载预测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一,所述远程监控模块、电力平衡模块、功率控制模块、分配调度模块和负载预测模块均与无线通信模块一双向电连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一与互联网双向电连接;所述外部接入控制系统包括外部接入控制器和无线通信模块二,所述外部接入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无线通信模块二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二与互联网双向电连接,所述外部接入控制系统与国家电力网双向电连接;所述储能管理系统包括无线通信模块三和储能单元,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三与互联网双向电连接,所述储能单元分别与国家电力网和发电模块双向电连接,所述储能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无线通信模块三和多级优化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用户端包括用户负载、用户端监控模块、负载控制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四,所述用户负载和用户端监控模块的输出端均与无线通信模块四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负载控制模块与无线通信模块四双向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微电网系统,包括储能管理系统、用户端、外部接入控制系统、微网中央控制系统和发电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管理系统包括无线通信模块五和发电模块,所述发电模块的输出端与无线通信模块五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五的输出端与互联网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微网中央控制系统包括远程监控模块、电力平衡模块、功率控制模块、分配调度模块、负载预测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一,所述远程监控模块、电力平衡模块、功率控制模块、分配调度模块和负载预测模块均与无线通信模块一双向电连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一与互联网双向电连接;所述外部接入控制系统包括外部接入控制器和无线通信模块二,所述外部接入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无线通信模块二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二与互联网双向电连接,所述外部接入控制系统与国家电力网双向电连接;所述储能管理系统包括无线通信模块三和储能单元,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三与互联网双向电连接,所述储能单元分别与国家电力网和发电模块双向电连接,所述储能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无线通信模块三和多级优化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用户端包括用户负载、用户端监控模块、负载控制模块和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松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