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防反接装置及电池仓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8430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6 0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防反接装置及电池仓,包含挡板、挡槽、格挡筋、弹片正极和弹片负极;所述挡槽连接于电池仓底板上;挡槽、挡板和格挡筋均连接于电池仓的底板上。挡槽设置在弹片负极所在的负极端;当电池反接时,挡槽用于挡住电池的正极极接入电池仓;格挡筋设置在弹片负极所在的负极端;当电池反接时,格挡筋用于挡住电池的负极接入电池仓。挡板用于使电池负极先接入所述负极端这一种安装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在电池正极负极反接时,阻止电池安装进入电池仓;还能在使用了非常规手段使电池反接进入了电池仓后,避免造成电路损害,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A battery anti connection device and battery bi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attery anti reverse connecting device and a battery bin, which includes a baffle, a grooves, a grid bar, a positive pole and a piece of bullet negative, which is connected to the floor of a battery storehouse, and the grooves, baffles and grid bars are both connected to the floor of the battery bin. The slot is set at the negative extremes of the cartridge negative pole; when the battery is back connected, the slot is used to block the battery's positive pole into the battery bin; the grid bar is set at the negative extremes of the negative pole of the cartridge; when the battery is back connected, the bar is used to block the negative electrode of the battery into the battery bin. The baffle is used to connect the negative electrode of the battery to the negative extreme. The utility model can prevent the battery from installing into the battery bin when the positive electrode negative electrode is back connected, and can also use the unconventional means to reverse the battery into the battery bin and avoid causing the damage of the circuit, and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and easy to be realiz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防反接装置及电池仓
本技术涉及电池连接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电池防反接装置及电池仓。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因电池有电池正极和电池负极之分,所以正确的安装应该是电池正极接入电池仓的正极端,电池负极接入电池仓的负极端。有时候因电池的正负极接入方向的不正确,会造成电池正负极接错,即电池正极接入到电池仓的负极端,电池的负极接入到电池仓的正极端,可能会因电池反装造成电路损害,还会影响电池的寿命,造成成本增加。所以需要一种能够防止电池正极和负极接反,避免电路的损害;或者即使电池正极负极接反,也不会造成电路的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防反接装置及电池仓,通过装置中的挡板,使得电池在安装时,只能有一种进入电池仓的方式,使得电池若反装时,无法进入电池仓;或者即使使用非常规手段使电池反装进入电池仓,也不会因电池反装造成电路损害。本技术的一种电池防反接装置,其包含:位于电池仓内第一端的格挡筋和/或位于电池仓内第二端的挡槽;所述格挡筋在电池反接时,用来防止第二极性的电池电极接入电池仓内与第一极性的弹片接触;所述挡槽在电池反接时,与第一极性的电池电极接触后的第二极性的弹片与所述挡槽接触,用来防止第二极性的电池电极接入电池仓内与第一极性的弹片接触。优选地,弹片正极位于电池仓内第一端,其与正确接入电池仓第一端的电池正极接触,或者与错误接入电池仓第一端的电池负极通过格挡筋隔开,使得弹片正极与电池负极之间留有缝隙。优选地,弹片负极位于电池仓内第二端,其与正确接入电池仓第二端的电池负极接触,并保持弹片负极与挡槽之间不接触;或者,所述弹片负极与错误接入电池仓第二端的电池正极接触并被其推动,使所述弹片负极与所述挡槽接触。优选地,所述弹片负极包含一钩状结构;所述挡槽包含切口,所述切口位于挡槽上与弹片负极的钩状结构的末端相靠近的部位;所述钩状结构不与电池接触时,或所述钩状结构与电池负极接触时,所述钩状结构的末端与所述切口之间存在间隙;或者,所述钩状结构与电池正极接触并被其推动时,所述钩状结构的末端在切口处与挡槽接触。优选地,电池总长度大于所述挡槽到所述格挡筋的距离,使电池正极的凸出部分越过所述格挡筋与电池仓内第一端的弹片正极接触;所述电池总长度等于电池的壳体长度加上电池正极的凸出部分的长度;所述电池的壳体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挡槽到所述格挡筋的距离。优选地,所述挡槽到弹片正极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电池总长度,且电池仓内弹片负极到弹片正极的距离等于电池总长度。优选地,反接且未进入电池仓的电池上,电池负极底部被挡在所述格挡筋上,使电池负极不与电池仓底板接触。优选地,其还包含设在电池仓顶部的两个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电池仓的开口处靠近第二端的位置,并分别横向延伸至开口上方,使挡板之间的距离小于电池壳体的径向距离。优选地,其还包含挡板,用于确定电池电极插入电池仓时的先后顺序;插入电池仓时电池倾斜,使该电池的一端高于另一端,该电池较低的一端位于挡板下方的电池仓第二端时,电池仓第一端具有供该电池较高的另一端接入的足够空间;或者,该电池较低的一端接入电池仓第一端时,该电池较高的另一端被挡板阻挡在该挡板的上方。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池仓,其包含如上文所述的电池防反接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通过格挡筋或挡槽,当电池正负极在反接时,可阻止电池进入电池仓内,实现电池的防反接。(2)当在使用非常规手段使电池反接进入了电池仓后,本技术还能通过格挡筋来阻止电池负极和弹片正极接触,不会造成电路损害。(3)本技术还通过设置挡板来确定电池电极插入电池仓时的先后顺序,使电池只能先从有挡板一侧塞入,即排除了电池先从挡板另一侧插入的反接情况,且该种反接情况的损害更大,所以本技术有利于减小电路损害。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正确安装电池后的示意图;图2本技术的非常规手段反接电池后的示意图;图3本技术的正确安装电池顺序示意图;图4本技术的错误安装电池顺序示意图;图5本技术的反接电池主视图;图6本技术的反接电池立体示意图;图7本技术的反接电池的A处局部示意图。其中,1.挡板;11.电池正极;22.电池负极;2.挡槽;3.格挡筋;4.弹片正极;5.弹片负极。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防反接装置及电池仓,为使本技术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结合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电池防反接装置包含两块挡板1、挡槽2、格挡筋3、弹片正极4和弹片负极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挡槽2和格挡筋3均设置在电池仓的底板上;挡板1设置在电池仓顶部、位于开口附近。挡槽2和格挡筋3分别设置在电池仓内的两端:挡槽2设置在弹片负极5所在的负极端,当在电池反接时,电池正极11接入电池仓的负极端与弹片负极5接触后,弹片负极5与挡槽2接触,电池正极11被弹片负极5顶住,使得电池负极22无法进入电池仓的正极端与弹片正极4接触;格挡筋3设置在弹片正极4所在的正极端,在电池反接时用来防止电池负极22接入电池仓的正极端。示例地,弹片正极4包含凸出部分和直线段部分;弹片正极4的凸出部分设置在其直线段部分之间。弹片正极4与电池正极11相匹配,使得当电池正确地接入电池仓时,电池正极11的凸出部分接触于弹片正极4中间的凸出部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和图3结合所示,格挡筋3设置在弹片正极4的左侧(X轴负方向定义为左侧),即是说,相比于弹片正极4,该格挡筋3到电池仓负极端的距离更近。当电池正确安装进入电池仓后,如图1和图2结合所示,电池的壳体长度L42小于或等于挡槽2到格挡筋3之间中空部分的距离L41,使电池仓有足够的空间接入电池壳体。挡槽2到弹片正极4的凸出部分之间的距离L32大于或等于电池总长度L31,使电池仓有足够的空间接入整个电池。其中,电池总长度L31等于电池的壳体长度L42加上电池正极凸出部分的长度L33。挡槽2到弹片正极4的凸出部分之间的距离L32大于挡槽2到格挡筋3之间中空部分的距离L41,使得电池正极11的凸出部分能够越过格挡筋3与弹片正极4接触。当电池反接时,电池负极22准备接弹片正极4所在的正极端时,格挡筋3挡住电池负极22,例如,通过格挡筋3的厚度设计,使得电池负极22的底部a被挡在格挡筋3上,电池负极22不能进入电池仓,从而防止电池反接,如图5、图6和图7结合所示,其中,图7是图6中的A处局部示意图。其中,弹片负极5用于连接电池负极22。示例地,弹片负极5包含长条部分和短条部分,长条部分连接短条部分形成了钩状结构。当电池正确接入到电池仓后,电池负极22与弹片负极5的长条部分和/或短条部分接触。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当未接入电池时,弹片负极5与挡槽2未接触。当电池负极22正确接入弹片负极5所在的负极端时,电池负极22与弹片负极5接触,而弹片负极5与挡槽2未接触。示例地,在挡槽2自身靠近弹片负极5的位置形成有一切口,当电池倾斜,电池正极11错误地接入弹片负极5所在的负极端时,电池正极11凸出部分接触弹片负极5,推动弹片负极5的短条部分末端与挡槽2的切口处接触,此时即使用力塞电池,因为有挡槽2顶住弹片负极5,电池正极11被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池防反接装置及电池仓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防反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位于电池仓内第一端的格挡筋(3)和/或位于电池仓内第二端的挡槽(2);所述格挡筋(3)在电池反接时,用来防止第二极性的电池电极接入电池仓内与第一极性的弹片接触;所述挡槽(2)在电池反接时,与第一极性的电池电极接触后的第二极性的弹片与所述挡槽(2)接触,用来防止第二极性的电池电极接入电池仓内与第一极性的弹片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防反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位于电池仓内第一端的格挡筋(3)和/或位于电池仓内第二端的挡槽(2);所述格挡筋(3)在电池反接时,用来防止第二极性的电池电极接入电池仓内与第一极性的弹片接触;所述挡槽(2)在电池反接时,与第一极性的电池电极接触后的第二极性的弹片与所述挡槽(2)接触,用来防止第二极性的电池电极接入电池仓内与第一极性的弹片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防反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弹片正极(4)位于电池仓内第一端,其与正确接入电池仓第一端的电池正极(11)接触,或者与错误接入电池仓第一端的电池负极(22)通过格挡筋(3)隔开,使得弹片正极(4)与电池负极(22)之间留有缝隙。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防反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弹片负极(5)位于电池仓内第二端,其与正确接入电池仓第二端的电池负极(22)接触,并保持弹片负极(5)与挡槽(2)之间不接触;或者,所述弹片负极(5)与错误接入电池仓第二端的电池正极(11)接触并被其推动,使所述弹片负极(5)与所述挡槽(2)接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池防反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负极(5)包含一钩状结构;所述挡槽(2)包含切口,所述切口位于挡槽(2)上与弹片负极(5)的钩状结构的末端相靠近的部位;所述钩状结构不与电池接触时,或所述钩状结构与电池负极(22)接触时,所述钩状结构的末端与所述切口之间存在间隙;或者,所述钩状结构与电池正极(11)接触并被其推动时,所述钩状结构的末端在切口处与挡槽(2)接触。5.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电池防反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池总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工一陈明杰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盛赛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