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混凝土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72788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1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混凝土修复装置。它包括砼梁、沿左右方向贯穿于砼梁分布的玻璃纤维管、装设于玻璃纤维管的右端上的第一输液管、与第一输液管固定连接的加压泵、与加压泵固定连接的第二输液管、与第二输液管固定连接的储液器、同时与玻璃纤维管和加压泵电性连接的控制器以及同时充填于玻璃纤维管和储液器中的修复剂,玻璃纤维管的左端封闭。当砼梁在外部荷载或温度变化的作用下,产生内部变形或损伤,导致砼梁内的玻璃纤维管受到拉压、弯曲,玻璃纤维管中的光损耗迅速加大,使其输出的光强度、相位、波长及偏振等发生变化,控制器由此可及时监测到砼梁的损伤,驱使加压泵工作,修复剂迅速流出,对损伤处进行修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混凝土修复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混凝土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会在外力或其他因素(如温湿度变化、不均匀沉陷等)作用下,产生微开裂或局部损伤,使得各种侵蚀性介质通过混凝土表面裂缝进入到内部,从而造成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能和力学性能下降的恶性循环,严重时甚至还可能引发宏观裂缝并出现脆性断裂,给社会造成难以挽回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传统的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大多采用事后人工修复方法进行,仅能对肉眼观察到的裂缝进行修复,一些微裂缝往往因被忽视得不到及时修复而错过最佳修复时机;另外,人工法修复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作,且在修复的过程中混凝土结构不可避免的要停止运营,无形中增加了结构的生命周期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混凝土修复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混凝土修复装置,包括砼梁,它还包括沿左右方向贯穿于砼梁分布的玻璃纤维管、装设于玻璃纤维管的右端上的第一输液管、与第一输液管固定连接的加压泵、与加压泵固定连接的第二输液管、与第二输液管固定连接的储液器、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智能混凝土修复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混凝土修复装置,包括砼梁,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沿左右方向贯穿于砼梁分布的玻璃纤维管、装设于玻璃纤维管的右端上的第一输液管、与第一输液管固定连接的加压泵、与加压泵固定连接的第二输液管、与第二输液管固定连接的储液器、同时与玻璃纤维管和加压泵电性连接的控制器以及同时充填于玻璃纤维管和储液器中的修复剂,所述玻璃纤维管的左端封闭,所述储液器包括下端开设有一出液口的容置杯、与出液口的内周壁螺纹连接的衔接套管、与衔接套管的内周壁螺纹连接的活动塞组件以及与出液口的外周壁螺纹连接的出液漏斗,所述第二输液管与出液漏斗螺纹连接,所述活动塞组件位于出液漏斗中,所述衔接套管的上端口中形成有一限位环凸,所述活动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混凝土修复装置,包括砼梁,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沿左右方向贯穿于砼梁分布的玻璃纤维管、装设于玻璃纤维管的右端上的第一输液管、与第一输液管固定连接的加压泵、与加压泵固定连接的第二输液管、与第二输液管固定连接的储液器、同时与玻璃纤维管和加压泵电性连接的控制器以及同时充填于玻璃纤维管和储液器中的修复剂,所述玻璃纤维管的左端封闭,所述储液器包括下端开设有一出液口的容置杯、与出液口的内周壁螺纹连接的衔接套管、与衔接套管的内周壁螺纹连接的活动塞组件以及与出液口的外周壁螺纹连接的出液漏斗,所述第二输液管与出液漏斗螺纹连接,所述活动塞组件位于出液漏斗中,所述衔接套管的上端口中形成有一限位环凸,所述活动塞组件包括与衔接套管的内周壁螺纹连接的出液塞以及螺纹连接于出液塞的顶面上的调节限位器,所述调节限位器包括与限位环凸的顶面相抵的通液限位件以及由通液限位件的中间部向下延伸形成并螺纹插接于出液塞的顶面上的调整螺杆,所述衔接套管的内周壁为喇叭状,所述衔接套管的下端口的口径大于上端口的口径,所述衔接套管的中间部的内周壁上形成有内螺纹,所述出液塞的上端部的外周壁上形成有锁定螺纹,所述锁定螺纹与内螺纹相啮合,所述出液塞的上端部的外周壁上还开设有若干个沿出液塞的径向分布且环绕于出液塞均匀分布的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丽娜彭慈德舒婷陈嘉健程马遥胡逸捷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