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波检测触发式兜底防堵清理式下水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7230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1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滤波检测触发式兜底防堵清理式下水管,基于主下水管(1)引入电控兜底结构,在其中设计漏网(3),并基于与主下水管(1)所连通直线形侧管(2)的设计,在直线形侧管(2)中通过电控伸缩杆(8)、旋转电机(9)构建针对漏网(3)的电控传动机构,结合具体所设计的滤波检测电路(14),在所设计水流流速传感器(7)对主下水管(1)中下水的实时检测基础上,由电控传动机构针对漏网(3)在主下水管(1)与直线形侧管(2)的位置实现切换,通过漏网(3)实现针对主下水管(1)中异物的兜底,并结合直线形侧管(2)所连下位管(4),以及所设计电控转轴(10)对下位管(4)对应封板(5)的转动控制,实现对漏网(3)所兜异物的清理,如此能够更好实现管路的防堵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滤波检测触发式兜底防堵清理式下水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滤波检测触发式兜底防堵清理式下水管,属于智能家居

技术介绍
下水管是建筑物中最为常见、普通的设施,多连接于用水之处,用于排水之用,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各种建筑材料正不断推层出新,同样各式各样的下水管不断被推出市场,纵观水管的发展,最大的更新就是材料的不断升级,从早期的铸铁到后来的工程塑料,一直在成本、使用寿命的不断追求中进行改进,众所周知,在水池的下水口位置会有漏网之类的结构,用于将异物排出在外,放置丢入下水管路中引起堵塞,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时常会因为清理漏网,而忘记将漏网归位,因此,就有可能存在异物落入下水管路的情况发生,现有的下水结构还是在不完美之处,还可以有进一步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全新结构设计,能够更好实现管路防堵效果的滤波检测触发式兜底防堵清理式下水管。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滤波检测触发式兜底防堵清理式下水管,包括主下水管,主下水管竖直设置,主下水管的顶端端口与水池下水口相对接,主下水管的另一端端口对接后续下水管;还包括直线形侧管、漏网、下位管、封板、水流流速传感器和控制模块,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的电控伸缩杆、旋转电机、电控转轴、滤波检测电路、控制按钮;水流流速传感器经过滤波检测电路与控制模块相连接,控制按钮与控制模块之间无线通信连接;控制模块连接外部供电网络进行取电,由控制模块分别为电控伸缩杆、旋转电机、电控转轴、控制按钮进行供电;同时,由控制模块经过滤波检测电路为水流流速传感器进行供电;主下水管的侧面设置贯穿其内外空间的第一通孔,直线形侧管的口径与第一通孔的口径相适应,直线形侧管上其中一端口敞开,另一端口封闭,直线形侧管的敞开端与主下水管上第一通孔相对接,且直线形侧管与主下水管彼此垂直;控制模块和滤波检测电路设置于直线形侧管外侧壁上;滤波检测电路包括运放器A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其中,水流流速传感器与滤波检测电路输入端相连接,滤波检测电路输入端依次串联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运放器A1的同向输入端,运放器A1的输出端连接滤波检测电路输出端,滤波检测电路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第一电容C1的其中一端与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之间的导线相连接,另一端与运放器A1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电容C2的其中一端与运放器A1的同向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接地;运放器A1的反向输入端串联第三电阻R3,并接地;第四电阻R4串联在运放器A1的反向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水流流速传感器设置于主下水管中、高于第一通孔的位置;旋转电机通过支架固定设置于直线形侧管内部的封闭端面上,旋转电机上驱动杆顶端指向主下水管上第一通孔,且旋转电机上驱动杆所在直线与主下水管相垂直;电控伸缩杆的电机与旋转电机上驱动杆顶端相固定连接,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顶端指向主下水管上第一通孔方向,且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所在直线与旋转电机上驱动杆所在直线相共线;漏网的形状、外径与主下水管内部内径相适应,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顶端与漏网边缘相固定连接;直线形侧管上侧壁的低位设置贯穿内外空间的第二通孔,下位管的口径与第二通孔的口径相适应,下位管两端敞开、且相互贯通,下位管位于直线形侧管下部,下位管的其中一端口对接直线形侧管上第二通孔,且下位管中心线与主下水管中心线相平行,封板的外径与下位管的外径相适应,封板的边缘通过电控转轴与下位管的另一端口边缘相对接,且封板在电控转轴转动控制下,实现针对下位管另一端口的敞开或封闭;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处于最大长度时,漏网位于主下水管中;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处于最小长度时,漏网位于直线形侧管中,且漏网的位置与直线形侧管上第二通孔的位置彼此相对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控伸缩杆为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所述旋转电机为无刷旋转电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模块为微处理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微处理器为ARM处理器。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滤波检测触发式兜底防堵清理式下水管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设计的滤波检测触发式兜底防堵清理式下水管,采用全新结构设计,在水池下水口设置镂空结构的同时,基于主下水管引入电控兜底结构,在其中设计漏网,并基于与主下水管中漏网相对应位置所连通直线形侧管的设计,在直线形侧管中通过电控伸缩杆、旋转电机构建针对漏网的电控传动机构,结合具体所设计的滤波检测电路,在所设计水流流速传感器对主下水管中下水的实时检测基础上,由电控传动机构针对漏网在主下水管与直线形侧管的位置实现切换,通过漏网实现针对主下水管中异物的兜底,并结合直线形侧管所连下位管,以及所设计电控转轴对下位管对应封板的转动控制,实现对漏网所兜异物的清理,如此能够更好实现管路的防堵效果;(2)本专利技术设计的滤波检测触发式兜底防堵清理式下水管中,针对电控伸缩杆,进一步设计采用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以及针对旋转电机,进一步设计采用无刷旋转电机,使得本专利技术设计滤波检测触发式兜底防堵清理式下水管在实际使用中,能够实现静音工作,既保证了所设计滤波检测触发式兜底防堵清理式下水管具有高效的防堵功能,又能保证其工作过程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体现了设计过程中的人性化设计;(3)本专利技术设计的滤波检测触发式兜底防堵清理式下水管中,针对控制模块,进一步设计采用微处理器,以及具体采用ARM处理器,一方面能够适用于后期针对滤波检测触发式兜底防堵清理式下水管的扩展需求,另一方面,简洁的控制架构模式能够便于后期的维护。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设计滤波检测触发式兜底防堵清理式下水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主下水管,2.直线形侧管,3.漏网,4.下位管,5.封板,6.控制模块,7.水流流速传感器,8.电控伸缩杆,9.旋转电机,10.电控转轴,11.第一通孔,12.支架,13.第二通孔,14.滤波检测电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滤波检测触发式兜底防堵清理式下水管,包括主下水管1,主下水管1竖直设置,主下水管1的顶端端口与水池下水口相对接,主下水管1的另一端端口对接后续下水管;还包括直线形侧管2、漏网3、下位管4、封板5、水流流速传感器7和控制模块6,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6相连接的电控伸缩杆8、旋转电机9、电控转轴10、滤波检测电路14、控制按钮;水流流速传感器7经过滤波检测电路14与控制模块6相连接,控制按钮与控制模块6之间无线通信连接;控制模块6连接外部供电网络进行取电,由控制模块6分别为电控伸缩杆8、旋转电机9、电控转轴10、控制按钮进行供电;同时,由控制模块6经过滤波检测电路14为水流流速传感器7进行供电;主下水管1的侧面设置贯穿其内外空间的第一通孔11,直线形侧管2的口径与第一通孔11的口径相适应,直线形侧管2上其中一端口敞开,另一端口封闭,直线形侧管2的敞开端与主下水管1上第一通孔11相对接,且直线形侧管2与主下水管1彼此垂直;控制模块6和滤波检测电路14设置于直线形侧管2外侧壁上;滤波检测电路14包括运放器A1、第一电阻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滤波检测触发式兜底防堵清理式下水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滤波检测触发式兜底防堵清理式下水管,包括主下水管(1),主下水管(1)竖直设置,主下水管(1)的顶端端口与水池下水口相对接,主下水管(1)的另一端端口对接后续下水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直线形侧管(2)、漏网(3)、下位管(4)、封板(5)、水流流速传感器(7)和控制模块(6),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6)相连接的电控伸缩杆(8)、旋转电机(9)、电控转轴(10)、滤波检测电路(14)、控制按钮;水流流速传感器(7)经过滤波检测电路(14)与控制模块(6)相连接,控制按钮与控制模块(6)之间无线通信连接;控制模块(6)连接外部供电网络进行取电,由控制模块(6)分别为电控伸缩杆(8)、旋转电机(9)、电控转轴(10)、控制按钮进行供电;同时,由控制模块(6)经过滤波检测电路(14)为水流流速传感器(7)进行供电;主下水管(1)的侧面设置贯穿其内外空间的第一通孔(11),直线形侧管(2)的口径与第一通孔(11)的口径相适应,直线形侧管(2)上其中一端口敞开,另一端口封闭,直线形侧管(2)的敞开端与主下水管(1)上第一通孔(11)相对接,且直线形侧管(2)与主下水管(1)彼此垂直;控制模块(6)和滤波检测电路(14)设置于直线形侧管(2)外侧壁上;滤波检测电路(14)包括运放器A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其中,水流流速传感器(7)与滤波检测电路(14)输入端相连接,滤波检测电路(14)输入端依次串联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运放器A1的同向输入端,运放器A1的输出端连接滤波检测电路(14)输出端,滤波检测电路(14)输出端与控制模块(6)相连接;第一电容C1的其中一端与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之间的导线相连接,另一端与运放器A1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电容C2的其中一端与运放器A1的同向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接地;运放器A1的反向输入端串联第三电阻R3,并接地;第四电阻R4串联在运放器A1的反向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水流流速传感器(7)设置于主下水管(1)中、高于第一通孔(11)的位置;旋转电机(9)通过支架(12)固定设置于直线形侧管(2)内部的封闭端面上,旋转电机(9)上驱动杆顶端指向主下水管(1)上第一通孔(11),且旋转电机(9)上驱动杆所在直线与主下水管(1)相垂直;电控伸缩杆(8)的电机与旋转电机(9)上驱动杆顶端相固定连接,电控伸缩杆(8)上伸缩杆顶端指向主下水管(1)上第一通孔(11)方向,且电控伸缩杆(8)上伸缩杆所在直线与旋转电机(9)上驱动杆所在直线相共线;漏网(3)的形状、外径与主下水管(1)内部内径相适应,电控伸缩杆(8)上伸缩杆顶端与漏网(3)边缘相固定连接;直线形侧管(2)上侧壁的低位设置贯穿内外空间的第二通孔(13),下位管(4)的口径与第二通孔(13)的口径相适应,下位管(4)两端敞开、且相互贯通,下位管(4)位于直线形侧管(2)下部,下位管(4)的其中一端口对接直线形侧管(2)上第二通孔(13),且下位管(4)中心线与主下水管(1)中心线相平行,封板(5)的外径与下位管(4)的外径相适应,封板(5)的边缘通过电控转轴(10)与下位管(4)的另一端口边缘相对接,且封板(5)在电控转轴(10)转动控制下,实现针对下位管(4)另一端口的敞开或封闭;电控伸缩杆(8)上伸缩杆处于最大长度时,漏网(3)位于主下水管(1)中;电控伸缩杆(8)上伸缩杆处于最小长度时,漏网(3)位于直线形侧管(2)中,且漏网(3)的位置与直线形侧管(2)上第二通孔(13)的位置彼此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波检测触发式兜底防堵清理式下水管,包括主下水管(1),主下水管(1)竖直设置,主下水管(1)的顶端端口与水池下水口相对接,主下水管(1)的另一端端口对接后续下水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直线形侧管(2)、漏网(3)、下位管(4)、封板(5)、水流流速传感器(7)和控制模块(6),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6)相连接的电控伸缩杆(8)、旋转电机(9)、电控转轴(10)、滤波检测电路(14)、控制按钮;水流流速传感器(7)经过滤波检测电路(14)与控制模块(6)相连接,控制按钮与控制模块(6)之间无线通信连接;控制模块(6)连接外部供电网络进行取电,由控制模块(6)分别为电控伸缩杆(8)、旋转电机(9)、电控转轴(10)、控制按钮进行供电;同时,由控制模块(6)经过滤波检测电路(14)为水流流速传感器(7)进行供电;主下水管(1)的侧面设置贯穿其内外空间的第一通孔(11),直线形侧管(2)的口径与第一通孔(11)的口径相适应,直线形侧管(2)上其中一端口敞开,另一端口封闭,直线形侧管(2)的敞开端与主下水管(1)上第一通孔(11)相对接,且直线形侧管(2)与主下水管(1)彼此垂直;控制模块(6)和滤波检测电路(14)设置于直线形侧管(2)外侧壁上;滤波检测电路(14)包括运放器A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其中,水流流速传感器(7)与滤波检测电路(14)输入端相连接,滤波检测电路(14)输入端依次串联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运放器A1的同向输入端,运放器A1的输出端连接滤波检测电路(14)输出端,滤波检测电路(14)输出端与控制模块(6)相连接;第一电容C1的其中一端与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之间的导线相连接,另一端与运放器A1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电容C2的其中一端与运放器A1的同向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接地;运放器A1的反向输入端串联第三电阻R3,并接地;第四电阻R4串联在运放器A1的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晓慧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合利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