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詹兴淇专利>正文

止滑防震鞋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535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止滑防震鞋跟,包括:一鞋跟、一定位组件、一弹性件及一止滑组件;其特征在于:    该鞋跟设有一装置弹性缓冲件的容置室;该定位组件贴设于容置室底部,且具有固定弹性件一端的定位结构;该具适当弹性的弹性件设于容置室中定位组件与止滑组件之间;该止滑组件的底面稍凸出于容置室外,具有固定弹性件另一端的定位结构。(*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止滑防震鞋跟,尤指一种于鞋跟中置入组装简便的弹性缓冲结构及高摩擦系数构件,使行走时具有弹性、缓冲、防震作用,以防脚部的不适、受伤及防止滑倒的止滑防震鞋跟。
技术介绍
不论现今鞋体外观、鞋款功能如何多样化,保护足部、增进穿着的舒适性、预防足腿部的运动伤害,始终是业者研发的主要目标。另外,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提升,工作之外的休闲生活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户外旅游及健行、跑步有与日俱增的趋势,因此,具有较佳鞋底缓冲结构及具有止滑作用的鞋体,就成了我们选购时的考虑因素之一,然而市面上,虽然已有相关的产品,但仍存在许多的缺点,故将习知鞋跟缓冲结构及其缺欠陈述如下1.如台湾专利公告第343463号《具缓冲避震效果的鞋跟垫》,该案属内建型构造,主要于鞋底设一内部可充空气的外衬块,以及一可设于外衬块开放槽中的弹性体,使其具有弹性、缓冲、防震作用。但此种结构易于变形,且其效果有限。其鞋底没有止滑结构,故没有止滑作用。2.如台湾专利公告第285844号《鞋跟避震结构》,该案亦属内建型构造,主要将一般的鞋跟内部设为中空状,于该中空状鞋跟中央底部凹设一凹槽,并于鞋跟二侧分别设一透空的穿孔,可供一组由上下盖板夹置的弹性件,由穿孔向内穿置到中央的凹槽,以使鞋跟部具有弹性缓冲、弹性防震的功效。此种结构易于变形,且其效果有限。由于其须设置多个弹簧,其实际成型模具的制造、构件的组装成本皆一直无法适当地降低;另外,其组装容易脱落及装填不易。且其鞋底亦没有止滑结构,故没有止滑作用。3.如台湾专利公告第350234号《鞋跟避震结构追加一》,该案亦属内建型构造,主要用来改善上述第285844号《鞋跟避震结构》。此种结构同样容易变形,且其效果有限。其鞋底仍然没有止滑结构,故亦没有止滑作用。4.如台湾专利公告第521586号《鞋底缓冲结构改良》,该案属内建型构造,主要于鞋大底设置塑胶式缓冲结构。但其须设置多个塑胶式缓冲结构,构造上仍嫌复杂及昂贵。且其鞋底因没有止滑结构,故没有止滑作用。如上所述,习知具有防震、缓冲效果的鞋跟构造仍有改良的必要。有鉴于习知鞋跟缓冲构造上的缺欠,本人乃秉持多年从事产品设计、开发的实际经验,经过无数次的设计、实验,终于研发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弹性、缓冲、防震作用的止滑防震鞋跟,其于鞋跟中设置一容置室,该容置室中装设由定位组件、弹性组件、止滑组件构成的弹性缓冲件,其中弹性组件二端分别与定位组件、止滑组件连接,而止滑组件底面稍凸出于容置室外,当使用者行走或跳跃时,经由止滑组件、弹性组件的弹性作用,可有效吸收、分散震动力,而具有弹性、缓冲、防震作用,以防脚部的不适、受伤及防止滑倒。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止滑防震鞋跟,其将具有止滑作用的止滑组件底面稍凸出于鞋跟容置室外,由于止滑组件采用弹性柔韧橡胶(如优力胶等材质)及高摩擦系数材料制成,故具有高摩擦力,可用以止滑。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止滑防震鞋跟,包括一鞋跟、一定位组件、一弹性件及一止滑组件;其特征在于该鞋跟设有一装置弹性缓冲件的容置室;该定位组件贴设于容置室底部,且具有固定弹性件一端的定位结构;该具适当弹性的弹性件设于容置室中定位组件与止滑组件之间;该止滑组件的底面稍凸出于容置室外,具有固定弹性件另一端的定位结构。本技术还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止滑防震鞋跟,其于一般鞋跟容置室中置入油压缓冲器,该油压缓冲器包括一外压缸、一内压缸、一弹性件、一活塞及一止滑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外压缸上设有可密封外压缸的一外盖;该内压缸套置于外压缸中;该弹性件设于内压缸中;该活塞设于内压缸中,且抵压于弹性件;该止滑组件后端设一撞击块,由一杆体与活塞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第六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第七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第八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特征及其功效,能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兹举数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参见图1所示,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一种止滑防震鞋跟,主要包括设于鞋体末端的鞋跟10及设于鞋跟容置室中,由定位组件20、弹性件30、止滑组件40构成的弹性缓冲件,其中 一鞋跟10具适当的高度,内设一装设弹性缓冲件的容置室11;一定位组件20贴设于容置室11底部,设一紧密卡固于弹性件30一端的凹槽21;一弹性件30可为一具有适当弹性力的弹簧,设于容置室11中,抵压于定位组件20与止滑组件40之间;一止滑组件40底面稍凸出于容置室11外,利用容置室11开口尺寸略小于止滑组件40的最大外径,可防止止滑组件40的脱落,该止滑组件40采用弹性柔韧橡胶(如优力胶等材质)及高摩擦系数材料制成,且设套固弹性件30另一端的一凸柱41,可将弹性件30的另一端固定。由上述组件制成的鞋跟,当使用者穿着行走或跳跃时,由于止滑组件40底面稍凸出于容置室11外,与地面接触受到压力后,止滑组件40、弹性件30稍内缩,经止滑组件40、弹性件30的弹力作用,可有效吸收、分散震动力,因而具有弹性、缓冲、防震作用,可以防脚部不适、受伤及防止滑倒。当压力消失后止滑组件40、弹性件30亦由弹性力的作用而恢复原状。另外,由于止滑组件40采用弹性柔韧橡胶(如优力胶等材质)及高摩擦系数材料制成,在其与地面接触时,除具有弹性、缓冲、防震作用外,还具有高摩擦力,故可用以止滑。本技术主要用于高跟的淑女鞋,但亦可适用于中跟鞋与硬底鞋,其构造与原理皆与上述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参见图2所示,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其具有弹性件30的定位组件20设有一凸柱22,而其止滑组件40设有一凹槽42。由于凹槽42二侧具有一定高度的侧壁,可以进一步防止异物的进入。该弹性件30一端套固于凸柱22外,另一端卡固于凹槽42中,同样可具有弹性、缓冲、防震及止滑的功效。参见图3所示,为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其具有弹性件30的定位组件20亦设有一凸柱22,止滑组件40亦设有一凸柱41。同样具有弹性、缓冲、防震及止滑的功效。参见图4所示,为本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三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其具有弹性件30的定位组件20亦设有一凸柱22,止滑组件40亦设有一凸柱41。该凸柱22外缘上设有螺旋沟槽221,该弹性件30一端螺固于该螺旋沟槽221中。同样具有弹性、缓冲、防震及止滑的功效。参见图5所示,为本技术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结构与第四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其具有弹性件30的定位组件20的凸柱22亦设有螺旋沟槽221,而止滑组件40设有具一定深度的一凹槽42,该凹槽42中设有一凸柱43。使弹性件30一端螺固于凸柱22外,另一端装入止滑组件40的凹槽42内,套固于凸柱43外,使弹性件30另一端的内、外径皆被扣紧,其固定力较佳。同样具有弹性、缓冲、防震及止滑的功效。参见图6所示,为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止滑防震鞋跟,包括一鞋跟、一定位组件、一弹性件及一止滑组件;其特征在于该鞋跟设有一装置弹性缓冲件的容置室;该定位组件贴设于容置室底部,且具有固定弹性件一端的定位结构;该具适当弹性的弹性件设于容置室中定位组件与止滑组件之间;该止滑组件的底面稍凸出于容置室外,具有固定弹性件另一端的定位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滑防震鞋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设有可紧密卡固弹性件一端的一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滑防震鞋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设有套固于弹性件一端的一凸柱。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止滑防震鞋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的凸柱设有可螺固弹性件一端的螺旋沟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滑防震鞋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组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滑防震鞋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锥状弹簧组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滑防震鞋跟,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滑组件由具弹性的柔韧橡胶制成,如优力胶材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滑防震鞋跟,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滑组件采用高摩擦系数材料制成。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滑防震鞋跟,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滑组件设有套固弹性件另一端的一凸柱。10.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兴淇
申请(专利权)人:詹兴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