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板的抗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4954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4 0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屋顶板的抗风装置,用以使用于屋顶板,屋顶板具有相间隔的板体部与突脊部,屋顶板的抗风装置包括:风压件、夹具以及横杆。风压件用以跨置于屋顶板的板体部;夹具用以夹固于屋顶板的突脊部;以及横杆跨置于风压件及夹具的顶面,并通过第一结合结构及第二结合结构分别与风压件及夹具结合固定。借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屋顶板的抗风装置,风压件、夹具及横杆形成压抵于屋顶板上的整条横体型态的牢固结构体,使得板体部能牢固的抵抗风压,避免屋顶板及其板体部被强风吹掀损坏。

The wind resistant device of the roof boar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oof plate anti wind device, which is used for the roof board, the roof board has the plate body and the ridge part separated by each other, and the wind resistance device of the roof board comprises the wind pressure parts, the jig and the crossbar. The wind pressure piece is used to cross the roof of the roof plate; the clamp is used to clamp the ridge of the roof plate; and the horizontal bar is placed on the top surface of the wind pressure and fixture, and is fixed by the first combined structure and the two combination structure with the wind pressure parts and the jig respectively. As a result, the wind resistance device of the roof board of the utility model, the wind pressure parts, the jig and the crossbar form a solid structure of the whole cross body type on the roof plate, so that the plate body can firmly resist the wind pressure and avoid the roof plate and the plate body part to be damaged by strong wind blowing and lif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屋顶板的抗风装置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抗风装置,尤其是关于一种屋顶板的抗风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58所示,一般的屋顶板600包含有相间隔的板体610与突脊部620。现有是利用铆钉或自攻螺丝将屋顶板固定于屋梁上。但铆钉或螺丝为点状型态的固定,其固定力有限。在屋顶板遭受强风吹袭时,其屋顶板容易向上掀起而损坏,如图59所示意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屋顶板的抗风装置,可以牢固的将屋顶板固定。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屋顶板的抗风装置,用以使用于屋顶板,屋顶板具有相间隔的板体部与突脊部,屋顶板的抗风装置包括:风压件、夹具以及横杆。风压件用以跨置于屋顶板的板体部;夹具用以夹固于屋顶板的突脊部;以及横杆跨置于风压件及夹具的顶面,并通过第一结合结构及第二结合结构分别与风压件及夹具结合固定。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风压件包含结合部与支撑部,支撑部位于结合部的下部。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结合部与支撑部为一体成型。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结合部与支撑部为两件式构件,再相互结合。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支撑部包含直板与底板,直板接续于结合部的下部,底板接续于直板的下部。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支撑部为三角形支撑座,其接续于结合部的下部。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支撑部包含斜板与底板,斜板接续于结合部的下部,底板接续于斜板的下部。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结合部包含位于相对向的两个结合板,支撑部包含两个斜板与底板,各斜板分别接续于各结合板的下部,底板接续于各斜板的下部。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支撑部包含直板与底座,直板接续于结合部的下部,底座接续于直板的下部。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结合部包含位于相对向的两个结合板,各结合板的上部相接续,支撑部包含两个直板与两个底板,各直板分别接续于各结合板的下部,各底板分别接续于各直板的下部。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支撑部包含直板与底座,直板接续于结合部的下部,底座结合于直板的下部。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支撑部包含直板与底座,直板结合于结合部的下部,底座结合于直板的下部。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结合部包含位于相对向的两个结合板,支撑部包含两个直板与底座,各直板分别接续于各结合板的下部,各直板的下部分别结合于底座的两侧。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结合部包含位于相对向的两个结合板,各结合板的上部相接续,支撑部包含两个直板与两个底座,各直板分别接续于各结合板的下部,各底座分别接续于各直板的下部。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横杆为底面两侧各具有内突缘的ㄇ型横杆,第一结合结构包含有第一螺丝与第一结合块,第一结合块容置于横杆的内部,并跨置于各内突缘,第一螺丝结合第一结合块及风压件的结合部。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横杆为平板型横杆、T型横杆、矩型横杆或圆形横杆,第一结合结构为第一螺丝,第一螺丝结合横杆及风压件的结合部。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风压件的结合部具有夹口,横杆的全部或一部分容置于夹口。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横杆具有平板部,平板部的端部具有钩口,风压件的结合部的外端容置于钩口。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风压件的结合部具有夹口,横杆具有平板部,平板部的端部具有钩口,钩口与夹口相互结合。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风压件的结合部具有夹口,夹口的内壁具有内凸体,横杆具有平板部,平板部的端部具有扣体,扣体的内壁形成凹口,扣体容置于夹口,内凸体容置于凹口。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夹具包含位于相对向的两个夹块,两个夹块分别夹固于突脊部的两侧;横杆为底面两侧各具有内突缘的ㄇ型横杆,第二结合结构包含有两个第二螺丝与两个第二结合块,各第二结合块容置于横杆的内部,并跨置于各内突缘,各第二螺丝结合各夹块与各第二结合块。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夹具包含位于相对向的两个夹块,两个夹块分别夹固于突脊部的两侧,并以第一结合件结合两个夹块,两个夹块的其中一个夹块的顶面具有横杆承载部。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夹具包含位于相对向的两个夹块,两个夹块分别夹固于突脊部的两侧,两个夹块的顶面各具有相对齐的横杆承载部。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夹具为夹环,夹环夹固于突脊部,夹环的顶面形成横杆承载部。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夹具为ㄇ形夹块,ㄇ形夹块夹固于突脊部,并以第二结合件结合突脊部与ㄇ形夹块,ㄇ形夹块的顶面形成横杆承载部。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夹具为ㄇ形夹块,ㄇ形夹块夹固于突脊部,并以第二结合件结合突脊部与ㄇ形夹块,ㄇ形夹块的顶面结合有横杆承载件。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夹具为ㄇ形夹块,ㄇ形夹块夹固于突脊部,并以第二结合件结合突脊部与ㄇ形夹块,ㄇ形夹块贯穿具有横杆承载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屋顶板的抗风装置,是将风压件及夹具分别跨置于及夹固于屋顶板的板体部及突脊部,再利用第一结合结构及第二结合结构分别将风压件及夹具结合固定于横杆。借由横杆的连结,使得风压件、夹具及横杆形成压抵于屋顶板上的整条横体型态的牢固结构体,其中的风压件受横杆压制而压抵于屋顶板的板体部,使得板体部能牢固的抵抗风压,避免屋顶板及其板体部被强风吹掀损坏。附图说明图1是绘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屋顶板的抗风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绘示图1所示的抗风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绘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屋顶板的抗风装置的立体图。图4是绘示图3所示的抗风装置的主视图。图5至图42是绘示本技术屋顶板的抗风装置其中风压件及横杆的各种实施例的主视图。图43至图57是绘示本技术屋顶板的抗风装置其中夹具及横杆的各种实施例的结构图。图58是绘示屋顶板的主视图。图59是绘示图58所示的屋顶板被强风吹袭而向上掀起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实施例详细说明当中,将可清楚的呈现。请参阅图1及图2,依照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屋顶板的抗风装置包含风压件100、夹具200、横杆300、第一结合结构400与第二结合结构500。风压件100用以跨置于屋顶板600的板体部610。风压件100包含结合部110与支撑部120。其中,支撑部120位于结合部110的下端,用以跨抵于屋顶板600的板体部610;结合部110则用以与横杆300结合。支撑部120包含有直板121与底板122,其中,直板121接续于结合部110的下部,底板122则接续于直板121的下部。同时参阅图43所示,夹具200用以夹固于屋顶板600的突脊部620。夹具200包含位于相对向的两个夹块210,其分别夹固于突脊部620的两侧。横杆300为底面两侧各具有内突缘311的ㄇ型横杆310。风压件100以第一结合结构400与ㄇ型横杆310结合固定。第一结合结构400包含两个第一螺丝410与两个第一结合块420。两个第一结合块420容置于ㄇ型横杆310的内部,并跨置于内突缘311,两个第一螺丝410则分别结合两个第一结合块420与风压件100的结合部110。夹具200以第二结合结构500与ㄇ型横杆310结合固定。第二结合结构500包含两个第二螺丝510与两个第二结合块520。两个第二结合块520容置于ㄇ型横杆310的内部,并跨置于内突缘311,两个第二螺丝510则分别结合两个第二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屋顶板的抗风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屋顶板的抗风装置,用以使用于屋顶板,所述屋顶板具有相间隔的板体部与突脊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板的抗风装置包括:风压件,其用以跨置于所述屋顶板的所述板体部;夹具,其用以夹固于所述屋顶板的所述突脊部;以及横杆,其跨置于所述风压件及所述夹具的顶面,并通过第一结合结构及第二结合结构分别与所述风压件及所述夹具结合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顶板的抗风装置,用以使用于屋顶板,所述屋顶板具有相间隔的板体部与突脊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板的抗风装置包括:风压件,其用以跨置于所述屋顶板的所述板体部;夹具,其用以夹固于所述屋顶板的所述突脊部;以及横杆,其跨置于所述风压件及所述夹具的顶面,并通过第一结合结构及第二结合结构分别与所述风压件及所述夹具结合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顶板的抗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压件包含结合部与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结合部的下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屋顶板的抗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部与所述支撑部为一体成型。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屋顶板的抗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部与所述支撑部为两件式构件,再相互结合。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屋顶板的抗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含直板与底板,所述直板接续于所述结合部的下部,所述底板接续于所述直板的下部。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屋顶板的抗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为三角形支撑座,所述三角形支撑座接续于所述结合部的下部。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屋顶板的抗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含斜板与底板,所述斜板接续于所述结合部的下部,所述底板接续于所述斜板的下部。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屋顶板的抗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部包含位于相对向的两个结合板,所述支撑部包含两个斜板与底板,各所述斜板分别接续于各所述结合板的下部,所述底板接续于各所述斜板的下部。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屋顶板的抗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含直板与底座,所述直板接续于所述结合部的下部,所述底座接续于所述直板的下部。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屋顶板的抗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部包含位于相对向的两个结合板,各所述结合板的上部相接续,所述支撑部包含两个直板与两个底板,各所述直板分别接续于各所述结合板的下部,各所述底板分别接续于各所述直板的下部。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屋顶板的抗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含直板与底座,所述直板接续于所述结合部的下部,所述底座结合于所述直板的下部。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屋顶板的抗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含直板与底座,所述直板结合于所述结合部的下部,所述底座结合于所述直板的下部。13.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屋顶板的抗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部包含位于相对向的两个结合板,所述支撑部包含两个直板与底座,各所述直板分别接续于各所述结合板的下部,各所述直板的下部分别结合于所述底座的两侧。14.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屋顶板的抗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部包含位于相对向的两个结合板,各所述结合板的上部相接续,所述支撑部包含两个直板与两个底座,各所述直板分别接续于各所述结合板的下部,各所述底座分别接续于各所述直板的下部。1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屋顶板的抗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为底面两侧各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志霖
申请(专利权)人:广懋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