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网浮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24916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3 1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渔网浮子,能与一绳索结合以形成浮绳,该渔网浮子包含一漂浮件,及一夹持单元。该漂浮件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贯穿该上表面与下表面的通孔,及二分别横向凹陷形成于该上表面与该下表面的凹槽,该二凹槽用以容置定位该绳索。该夹持单元穿设于该漂浮件的通孔内,且能将该绳索夹持定位于该通孔内。借由该夹持单元与该漂浮件互相配合使用的设计,让绳索可以简单快速地固定于该漂浮件的通孔内,大幅提升绑附该漂浮件而形成浮绳的效率。

Fishing net floa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fishing net float, which can be combined with a rope to form a floating rope, and the fishing net float comprises a floating part and a clamping unit. The floating piece has a surface, a surface, a through hole that always wears the upper surface and the lower surface, and two transverse sags are formed on the upper surface and the grooves of the lower surface, and the two groove is used to accommodate the rope. The clamping unit is arranged in the through hole of the floating piece and can be clamped and positioned in the through hole. By using the design of the clamping unit and the floating piece, the rope can be quickly fixed in the hole of the floating piece, and the efficiency of the floating rope is greatly enhanced and the floating rope is form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渔网浮子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浮子,特别是指一种渔网浮子。
技术介绍
一般的渔网装置是由该渔网网面的上缘网目及下缘网目分别供一上网绳及一下网绳穿设绑附结合,且在该上网绳适当间隔处绑附有浮球(或称浮子),下网绳处则绑附有铅锤、配重体(或称沉子),期使该渔网装置可因上网绳的浮力及下网绳的重量而能平均且垂直地在水中撑开该渔网。参阅图1至图3,为现有的一种浮子1,该浮子1包括类似一橄榄的本体11,本体11中央设有一上、下贯穿的通孔111,且本体11上、下各有一道横向设置的凹槽112,该通孔111及该多个凹槽112可供系绳100穿绕绑束在渔网的上网绳110,借以形成浮绳。为了能将该多个浮子1稳固地固定于上网绳110,如图3所示,现在的绑附方式,是将两条上网绳110分别定位在该本体11的上下方的凹槽112内,并且在该浮子1的左右两侧以及通孔111内绑附系绳100,以三点固定的方式增加结合的稳固性。然而,要形成位于该通孔111内的绑附点非常困难,且前述系绳100的绑附作业仅能以人工方式进行,一个渔网通常要绑附数十个甚至是上百个浮子1,整个作业过程相当耗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易于与绳索结合以形成浮绳的渔网浮子,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渔网浮子,能与一绳索结合以形成浮绳,该渔网浮子包含一漂浮件,及一夹持单元。该漂浮件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贯穿该上表面与下表面的通孔,及二分别横向凹陷形成于该上表面与该下表面的凹槽,该二凹槽用以容置定位该绳索。该夹持单元穿设于该漂浮件的通孔内,且能将该绳索夹持定位于该通孔内。本技术的另一技术手段,是在于该夹持单元包括一呈U形的夹持件,及一能与该夹持件的末端互相啮合的扣合件,该绳索是夹持定位于该夹持件与该扣合件之间。本技术的又一技术手段,是在于该漂浮件的通孔具有一中央段,及二由该中央段的两端分别往该上表面及该下表面延伸的侧边段,该二侧边段的孔径是由内而外渐增。本技术的再一技术手段,是在于该夹持件具有一基础段,及二由该基础段同向延伸且呈片状的延伸段,该基础段是位于该通孔的其中一个侧边段内,且该基础段的最大直径是大于该通孔的中央段的孔径。本技术的另一技术手段,是在于该夹持件的每一延伸段的末端具有一第一啮合部,且该二延伸段的第一啮合部是互相面对,该扣合件具有一头段,及一由该头段延伸的颈段,该颈段是位于该二延伸段之间,并具有两个分别与该二第一啮合部互相啮合的第二啮合部。本技术的又一技术手段,是在于每一第一啮合部与每一第二啮合部均呈倒勾锯齿状。本技术的再一技术手段,是在于该夹持件的基础段两侧分别形成有一第一夹持槽,该扣合件还具有两个分别位于两侧并且由该头段延伸至该颈段的第二夹持槽,该多个第一夹持槽及第二夹持槽是用以定位该绳索。本技术的另一技术手段,是在于该夹持件的该二第一夹持槽是由外而内往靠近彼此的方向倾斜延伸。本技术的又一技术手段,是在于该扣合件的该二第二夹持槽是由外而内往靠近彼此的方向倾斜延伸。本技术的再一技术手段,是在于该夹持单元是紧配合地穿设于该漂浮件的通孔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借由该夹持单元与该漂浮件互相配合使用的设计,让绳索可以简单快速地固定于该漂浮件的通孔内,大幅提升绑附该漂浮件而形成浮绳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已知浮子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辅助说明图1的侧视图;图3是说明已知浮子与渔网的上网绳结合的形态的侧视剖视图;图4是说明本技术渔网浮子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说明一漂浮件与一夹持单元的结合关系的侧视剖视图;图6是与图5垂直90度,以另一角度辅助说明图5的侧视剖视图;图7是用以说明该较佳实施例与一绳索的结合方式的侧视剖视示意图;图8是说明该较佳实施例与该绳索结合后的形态的侧视剖视示意图。图中:2漂浮件;21上表面;22下表面;23通孔;231中央段;232侧边段;24凹槽;3夹持单元;31夹持件;311基础段;312延伸段;313第一啮合部;314第一夹持槽;32扣合件;321头段;322颈段;323第二啮合部;324第二夹持槽;4绳索;5系绳;A箭头;B箭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参阅图4、图5,及图6,为本技术渔网浮子的较佳实施例,包含一漂浮件2,及一夹持单元3。该漂浮件2具有一上表面21、一下表面22、一贯穿该上表面21与下表面22的通孔23,及二分别横向凹陷形成于该上表面21与该下表面22的凹槽24。该漂浮件2的通孔23具有一中央段231,及二由该中央段231的两端分别往该上表面21及该下表面22延伸的侧边段232,该二侧边段232的孔径是由内而外渐增。该夹持单元3穿设于该漂浮件2的通孔23内,于本实施例中,该夹持单元3是紧配合地穿设于该漂浮件2的通孔23内。该夹持单元3包括一呈U形的夹持件31,及一能与该夹持件31的末端互相啮合的扣合件32。该夹持件31具有一基础段311,及二由该基础段311同向延伸且呈片状的延伸段312,该基础段311是位于该通孔23的其中一个侧边段232内,且该基础段311的最大直径是大于该通孔23的中央段231的孔径。该夹持件31的每一延伸段312的末端具有一第一啮合部313,且该二延伸段312的第一啮合部313是互相面对。该扣合件32具有一头段321,及一由该头段321延伸的颈段322。该颈段322是位于该二延伸段312之间,并具有两个分别与该二第一啮合部313互相啮合的第二啮合部323。每一第一啮合部313与每一第二啮合部323均呈倒勾锯齿状。参阅图4及图6,该夹持件31的基础段311两侧分别形成有一第一夹持槽314,该扣合件32还具有两个分别位于两侧并且由该头段321延伸至该颈段322的第二夹持槽324。该二第一夹持槽314与该二第二夹持槽324均是由外而内往靠近彼此的方向倾斜延伸。以下内容则说明本实施例的操作方式。参阅图7,该渔网浮子是用以与两条绳索4结合以形成浮绳,首先,将该二绳索4分别横跨该漂浮件2,并使该二绳索4分别定位于该上表面21与该下表面22的凹槽24内。接着,将该夹持件31如图7中的箭头A所示,由下而上的穿设于该漂浮件2的通孔23内,并如图8所示,使得该二绳索4是被夹持固定于该夹持件31的该二延伸段312之间(图8中因视角的关系只显示其中一延伸段312)。由于该夹持件31的基础段311的最大直径是大于该通孔23的中央段231的孔径,因此当该夹持件31已无法再持续推入该通孔23时,即可知道该夹持件31已移动至定位,而能避免在穿设该夹持件31时,因用力过大而将该夹持件31由下而上再推出该通孔23外。当该夹持件31移动至定位时,该基础段311是位于该通孔23下方的侧边段232内。当该夹持件31定位完成后,再如图7中的箭头B所示,由上而下将该扣合件32下压。此时,由于该夹持件31的该二延伸段312是呈片状,具有些微的移动余裕,因此当该扣合件32被下压时,该扣合件32的颈段322会提该二延伸段312撑开并伸置于该二延伸段312之间,而形成如图8所示的结合形态。当该夹持件31与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渔网浮子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渔网浮子,能与至少一绳索结合以形成浮绳,其特征在于,该渔网浮子包含:一漂浮件,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贯穿该上表面与下表面的通孔,及二分别横向凹陷形成于该上表面与该下表面的凹槽,该二凹槽能够容置定位该绳索;及一夹持单元,穿设于该漂浮件的通孔内,且能将该绳索夹持定位于该通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渔网浮子,能与至少一绳索结合以形成浮绳,其特征在于,该渔网浮子包含:一漂浮件,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贯穿该上表面与下表面的通孔,及二分别横向凹陷形成于该上表面与该下表面的凹槽,该二凹槽能够容置定位该绳索;及一夹持单元,穿设于该漂浮件的通孔内,且能将该绳索夹持定位于该通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渔网浮子,其特征在于,该夹持单元包括一呈U形的夹持件,及一能与该夹持件的末端互相啮合的扣合件,该绳索是夹持定位于该夹持件与该扣合件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渔网浮子,其特征在于,该漂浮件的通孔具有一中央段,及二由该中央段的两端分别往该上表面及该下表面延伸的侧边段,该二侧边段的孔径是由内而外渐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渔网浮子,其特征在于,该夹持件具有一基础段,及二由该基础段同向延伸且呈片状的延伸段,该基础段是位于该通孔的其中一个侧边段内,且该基础段的最大直径是大于该通孔的中央段的孔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瑞文
申请(专利权)人:协富渔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