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师翺翔专利>正文

米蛾全自动养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824896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3 1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米蛾全自动养殖系统,控温控湿车间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框架、平行轨道、摇摆式支撑座、移动式升降平台、托盘架、蛾饲养盘、补水装置和补料机,以及环绕包括框架、轨道、补水装置和补料机整体养殖设备地面一周设置有防虫隔离沟。该系统能将装有米蛾幼虫的饲养盘及其托盘架自动置换到另一个框架上,或将托盘架置于补水装置、补料机的下方,对饲养盘中的米蛾幼虫进行补水/补料,提供水供食料使米蛾成长。米蛾养成后,通过移动升降平台将托盘架和饲养盘中的米蛾移出,投放使用。饲养利用率高,饲养工艺稳定、防虫条件好,降低了成本,从根本上解决人工扩繁生产存在的缺陷,为赤眼蜂扩繁提供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

Automatic breeding system for rice moth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tomatic breeding system for a rice moth, a temperature controlled wet workshop and a control system, which also includes a frame, a parallel track, a swing support seat, a movable lifting platform, a tray rack, a moth feeding tray, a water supplement and feeder, and a ring winding, including a frame, a track, a replenishment device, and a feeding device. The feeder is equipped with insect proof isolation ditch once a week. The system can automatically replace the feeding tray and tray frame with the rice moth larva to another frame, or put the tray rack under the replenishment device and the feeder, and make up water / supplement to the rice moth larvae in the feeding disc, and provide water for the growth of the rice moth. After the rice moth is formed, the tray rack and the rice moth in the tray are removed and put into use by moving the lifting platform. High utilization rate, stable feeding technology, good pest control conditions, reduced cost, fundamentally solve the defects of artificial propagation and production, and provide a new production method for the propagation of Trichogramm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米蛾全自动养殖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生物昆虫养殖与扩繁设备,尤其是米蛾全自动养殖与扩繁系统,应用于甘蔗生物防治害虫。技术背景甘蔗螟虫是威胁我国南方糖料蔗生产的第一大害虫,每年均造成糖料蔗减产10-30%,同时导致糖料蔗糖分下降,严重影响蔗农与制糖企业经济效益。长期以来,种植者防治甘蔗螟虫只能依赖化学农药,反复使用有毒农药已造成大面积农业土地污染。螟黄赤眼蜂是甘蔗螟虫的主要天敌,采用螟黄赤眼蜂防控甘蔗螟虫是生物防治替代化学农药控制害虫的有效途径,具有对环境生态友好与提高经济效益双重效果。采用生物防控虫害,一直受到国际专业界肯定与提倡。螟黄赤眼蜂是一类体形微小的寄生蜂,通常体长不足1毫米,因具有红色单眼和复眼而得名。雌蜂将其卵产在寄主,如螟虫所产的卵内,并在其中发育成蜂蛹,使螟虫的卵不能正常发育而失去繁殖作用,从而达到间接杀灭螟虫效果。自然界螟黄赤眼蜂数量少,不足有效杀灭大量甘蔗螟虫。因此,需由人工繁育出大量的螟黄赤眼蜂蜂蛹,并将蜂蛹置放在甘蔗种植区。蜂蛹则自然发育成赤眼蜂,达到由蜂生物防治甘蔗螟虫目的。米蛾卵是甘蔗螟虫的天敌“螟黄赤眼蜂”的最佳寄主,工厂化生产“螟黄赤眼蜂”必需有大量新鲜且优质的米蛾卵,这需要通过人工饲养米蛾采收其卵取得,人工饲养米蛾工艺复杂繁琐、效率低下、长期以来均未形成规模化饲养,因此直接导致目前在国内,“螟黄赤眼蜂防控甘蔗螟虫”技术一直未能广泛应用到大田生产中。螟黄赤眼蜂繁殖时间长、且技术复杂,而米蛾养殖犹为生产关键。米蛾养殖到成品的周期共约45天,养殖期间,需进行多次定量补充水分和饲料,耗费大量人工劳力;此外,饲养过程需在一定的控温、控湿、防虫的状态下进行,任何一个环节失误,将造成米蛾扩繁减产,甚至失败。目前国内米蛾扩繁均以人工饲养方式进行生产,难点是成本高,风险大;由于受人工操作限制,生产场地空间利用率低,这些因素,使米蛾难以大规模养殖,因而“螟黄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技术推广也难以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大规模、稳定扩繁米蛾、成本低和风险小的米蛾全自动养殖系统,从根本上改变人工养殖米蛾的生产方式。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米蛾全自动养殖系统,控温控湿车间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控温控湿车间内地面上若干个水平并接成行/列的框架;在所述行/列框形机架下地面及外延长的平行轨道;设在每个框架两侧,受所述控制系统控制张开或复位的摇摆式支撑座;设在轨道上的移动式升降平台;置于每个框架内,由摇摆式支撑座支承的托盘架,托盘架在升降平台的作用能在框架内升/降;置有米蛾的饲养盘,若干个饲养盘置于托盘架上;设在所述框架外和延长的平行轨道上方的补水装置和补料机。环绕包括框架、轨道、补水装置和补料机整体养殖设备地面一周设置有防虫隔离沟,将整体养殖设备隔离为岛状,隔离沟内充有防虫药物。所述的框架包括框形架和四个立面与架顶平面配有的交叉拉索,其中,框形架主要由角钢构成,固定安装于地面上。所述的摇摆式支撑座设置于框形架的两侧下部,每侧两个为一组,对称配置在框形架两边,每组支撑可绕下端作一定幅度的摇摆动作,其摇摆动作由气缸牵拉,两组支撑同时打开/闭合;两组支撑座2闭合,四个支撑座2插入框形架内将最底层的托盘架水平牢固支撑,并支承以上所有框形架内叠置的全部托盘架。所述的托盘架为方形框状,框内设有若干个能放置饲养盘格子,并通过上面四角上的锥柱和下面四角脚上与锥柱配合的脚透孔能叠置。所述的移动式升降平台包括升降台、导向架、升降器、行走轮、平台架、定位器、减速器和伺服电机;其中,导向架的四个角上面设的与托盘架同样的定位锥,导向架置于升降台的上面,升降台置于升降器的上面,升降台置于平台架的上面,平台架的上面还置有驱动升降器升/降的减速箱和伺服电机。所述的补水装置包括摆臂、气缸、挡水管、喷咀、进水管和电磁水阀组成,其中,进水管通过两端的定管架定位;在进水管水平段上间隔装有若干个喷咀,可喷出水雾;在挡水管的上面开有与喷咀对应的若干个长孔,每一个长孔的上方对应一个喷咀。所述的补料机是一种专用饲料添加设备,能定量、均匀向饲养盘内添加饲料,并有抹平功能。以上结构的米蛾全自动养殖系统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在控温控湿车间内通过移动升降平台将装有米蛾的饲养盘及其托盘架自动置换到另一个框架上,或将托盘架置于补水装置、补料机的下方,对饲养盘中的米蛾进行补水/补料。这样,将要饲养的米蛾放入饲养盘及其托盘架中,把托盘架置于移动升降平台上,移动升降平台把托盘架置入机架饲养。在米蛾饲养过程中控制系统根据需要,通过移动升降平台对托盘架的移动,并对托盘架中的米蛾进行供水供食料使米蛾成长。米蛾养成后,通过移动升降平台将托盘架和饲养盘中的米蛾移出,投放使用。从而完成对米蛾养殖。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主示意图;图2是图1中框架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和图2中摇摆式支撑座、框架、移动升降平台和托盘架结合的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摇摆式支撑座打开状态与移动升降平台顶升原理剖视放大示意图;图5是托盘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局部放大K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移动升降平台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是补水装置结构示意图;图9是饲养盘补水过程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托盘架在框架内置换方式示意图;图11是托盘架实现调整架位后示意图;其中,框架A1~An,托盘架B,移动式升降平台C,轨道D,补水装置E,补料机F,防虫隔离沟G,控制系统H,控温控湿车间I,最低层托盘架高度J1,上下层饲养盘间距J2,局部放大K,框形架1,支撑座2,气缸3,传感器4,拉索5,升降台6,导向架7,支撑脚8,定位锥9,升降器10,盘框11,饲养盘12,定位孔13,行走轮14,平台架15,定位器16,减速箱17,伺服电机18,摆臂19,气缸20,挡水管21,长孔22,喷咀23,定管架24,进水管25,电磁阀26。具体实施方式图1所示,是本技术的结构主示意图,从图中可知,本技术包括置于控温控湿车间I之内,并受控制系统H控制的若干个框架A1~An、移动式升降平台C、轨道D、补水装置E、补料机F和防虫隔离沟G,以及设在框架A内或上下升降的托盘架B和置于其上的若干个饲养盘12。其中,框架A1~An、移动式升降平台C、补水装置E和补料机F都跨置在轨道D的上方,移动式升降平台C能在轨道D上和框架A1~An、补水装置E和补料机F的跨下行走或停留,便于通过移动式升降平台C对框架A内的各托盘架B的更换,或将托盘架B及放有米蛾幼虫的饲养盘12拿去补水和/补饲料,进行饲养米蛾幼虫;防虫隔离沟G环绕包括框形机架A、轨道D、补水装置E和补料机F整体养殖设备地面一周,将整体养殖设备隔离为岛状,隔离沟G内充有防虫药物,防止害虫进入。图2所示,是图1中框架A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知,框架A是若干个框架A1~An之一,它包括框形架1和四个立面与架顶平面配有的交叉拉索5,有部分交叉拉索5未画出,如顶面和四侧面未画全,底面无交叉拉索5;交叉拉索5起到稳固整个框形架的作用。框形架1主要由角钢构成,固定安装于地面上。框形架1一般采用框架长×宽×=2000×1600×3500mm。框形架1的两侧下部各安装有两个摇摆式支撑座2,每侧两个为一组,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米蛾全自动养殖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米蛾全自动养殖系统,控温控湿车间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控温控湿车间内地面上若干个水平并接成行/列的框架;在所述行/列框架下地面及外延长的平行轨道;设在每个框架两侧,受所述控制系统控制张开或复位的摇摆式支撑座;设在轨道上的移动式升降平台;置于每个框架内,由摇摆式支撑座支承的托盘架,托盘架在升降平台的作用能在框架内升/降;置有米蛾的饲养盘,若干个饲养盘置于托盘架上;设在所述框架外和延长的平行轨道上方的补水装置和补料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米蛾全自动养殖系统,控温控湿车间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控温控湿车间内地面上若干个水平并接成行/列的框架;在所述行/列框架下地面及外延长的平行轨道;设在每个框架两侧,受所述控制系统控制张开或复位的摇摆式支撑座;设在轨道上的移动式升降平台;置于每个框架内,由摇摆式支撑座支承的托盘架,托盘架在升降平台的作用能在框架内升/降;置有米蛾的饲养盘,若干个饲养盘置于托盘架上;设在所述框架外和延长的平行轨道上方的补水装置和补料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米蛾全自动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环绕包括框架、轨道、补水装置和补料机整体养殖设备地面一周设置的防虫隔离沟,将整体养殖设备隔离为岛状,隔离沟内充有防虫药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米蛾全自动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包括框形架和四个立面与架顶平面配有的交叉拉索,其中,框形架主要由角钢构成,固定安装于地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米蛾全自动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摇摆式支撑座设置于框形架的两侧下部,每侧两个为一组,对称配置在框形架两边,每组支撑可绕下端作一定幅度的摇摆动作,其摇摆动作由气缸牵拉,两组支撑同时打开/闭合;两组支撑座闭合,四个支撑座插入框形架内将最底层的托盘架水平牢固支撑,并支承以上所有框形架内叠置的全部托盘架。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师翺翔邓惠文宋一林
申请(专利权)人:师翺翔邓惠文宋一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