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登逢专利>正文

活动式鞋后包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232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活动式鞋后包部,该鞋子包括有鞋面、一连接于鞋面底缘的鞋底,鞋面的末端部位开设一开口,鞋面相对开口的两侧各至少设有一对扣体;及一活动封闭鞋子开口的鞋后包部,鞋后包部顺应鞋子外形,于两外侧面对应扣合于对扣体而设有一配扣体,鞋后包部相对两侧配扣体之间的底侧缘枢设于鞋子鞋底末端缘面上,从而提供足部穿着鞋子的方便性以及透气性。(*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鞋,特别是一种鞋后包部。足部穿着鞋子,其功能不仅是保护足部,还应各种使用场合需要而分别设计有许多种功能用途的鞋子,以至鞋子也成为美化装饰、搭配流行服装的重要部份。诸如休闲鞋、皮鞋、运动鞋等都是包鞋的形式,即该类的鞋子是将足部整个包覆起来,包括脚趾、后跟部位。但是,每天至少八小时以上的穿着时间累积下来,脚部闷热不舒适的感觉可想而知,尤其小孩子更是如此。若想足部透透气而脱掉鞋子,在很多场合是让人感觉不太适合、不太雅观,纵使让脚后跟稍上提而脱离鞋子的动作,也因足部后跟有上提的倾斜姿态,容易让人看出来,若想走动更是相当不方便,而且容易将鞋子的鞋后跟顶缘的曲线变形压损。此外,比如和室等有些场合必须要脱鞋入内,或是诸如具有鞋带的运动鞋,或是小孩子穿着绑鞋带的鞋子,在脱鞋、穿鞋的过程相当麻烦且耗时,极不方便。小孩子穿着绑鞋带鞋子在脱鞋、穿鞋过程,更让父母费心注意、帮忙小孩子穿鞋,实在令人伤透脑筋。纵使少部份鞋子在侧边设有可开合的拉链,但因拉链位置偏向鞋子的侧面,在足后跟进入鞋子之时,因鞋子后跟部位的封闭面限制了拉开范围,使足部仍需倾斜穿入鞋子内,不免耗时费力。因此,上述经常在生活上遇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活动式鞋后包部,其特征在于:该鞋子包括有鞋面、一连接于鞋面底缘的鞋底,鞋面的末端部位开设一开口,鞋面相对开口的两侧各至少设有一对扣体;及一活动封闭该鞋子开口的鞋后包部,鞋后包部顺应鞋子的外形,于两外侧面对应设有配扣体扣合于该对扣体, 鞋后包部相对两侧配扣体之间的底侧缘枢设于鞋子的鞋底末端缘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动式鞋后包部,其特征在于该鞋子包括有鞋面、一连接于鞋面底缘的鞋底,鞋面的末端部位开设一开口,鞋面相对开口的两侧各至少设有一对扣体;及一活动封闭该鞋子开口的鞋后包部,鞋后包部顺应鞋子的外形,于两外侧面对应设有配扣体扣合于该对扣体,鞋后包部相对两侧配扣体之间的底侧缘枢设于鞋子的鞋底末端缘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式鞋后包部,其特征在于于鞋底上在该开口的范围内靠末端处凹设一浅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动式鞋后包部,其特征在于该鞋后包部的配扣体为一横长形片体,于该片体顶面侧缘垂直延伸一供手部按压的压片,片体相对压片的下侧凹设至少一卡槽,鞋后包部相对两侧配扣体之间的底侧缘连结有一连接件,该连接件为一工字形体,该连接件上部为横长状连结块固定于鞋后包部,该连接件下部设有横长状枢轴枢接于鞋子的鞋底上,该枢轴与连结块之间为一纵轴,在纵轴两侧各形成一凹入状扣掣槽,且该扣掣槽与枢轴均突出于鞋后包部的底部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登逢廖祐仪
申请(专利权)人:江登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