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2304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3 1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干手设备,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出风通道,围成出风通道的侧壁的周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出风孔或整个侧壁是一个完整的出风孔,以使由出风孔吹出的风在出风通道的中心线处汇聚;风机,风机设置在壳体内,风机的出风端与出风孔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干手设备的干手时间长的问题。

Dry hand equipment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dry hand equipment, including a shell with an air outlet, a circumferential air outlet of the side wall of the wind passage or the whole side wall is a complete air outlet, so that the wind blowing out of the air outlet is gathered at the center line of the outlet channel; the fan and the fan are set in the shell body. The air outlet of the fan is connected with the air outlet. The invention solves the problem of the long hand drying time of the dry hand equipment in the prior 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干手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清洁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干手设备。
技术介绍
干手设备是一种卫浴间用于烘干双手或者吹干双手的洁净器具,常见的有感应式自动干手设备以及手动干手设备的工作原理一般为传感器检测到手的信号,此信号控制打开加热电路继电器及吹风电路继电器,开始加热或吹风。当传感器检测的信号消失时释放触点,加热电路及吹风电路继电器断开,停止加热或吹风。现有的干手设备根据干手方式分为加热型和高速风吹干型干手设备,加热为主的干手设备依靠比较高温度的风把手上的水带走,优点是噪声小,缺点是干手时间一般在30秒以上,难以满足使用要求。高速风型干手设备依靠高速气流把手上的水分带走,优点是干手时间比较短,缺点是噪声偏高,使用舒适性较低,并且目前常见的高速风吹干型干手设备大都是单面或者双面出风,使用者使用时需要翻转和移动双手才能达到烘干双手的目的,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手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干手设备的干手时间长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干手设备,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出风通道,围成出风通道的侧壁的周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出风孔或整个侧壁是一个完整的出风孔,以使由出风孔吹出的风在出风通道的中心线处汇聚;风机,风机设置在壳体内,风机的出风端与出风孔连通。进一步地,出风孔为多个且为长条形孔。进一步地,各长条形孔的宽度小于等于1毫米。进一步地,长条形孔的长度方向与出风通道的延伸方向一致。进一步地,壳体上还设置有接水结构,接水结构位于出风通道的侧壁上或出风通道的下方,且接水结构和出风通道之间设置有隔板。进一步地,出风通道包括同轴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出风段和第二出风段,第一出风段和第二出风段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出风孔,且接水结构位于第一出风段和第二出风段之间。进一步地,接水结构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的接水孔;位于壳体内的接水盒,接水孔的出水端与接水盒连通。进一步地,接水盒位于壳体的下端并可拆卸地设置。进一步地,接水结构还包括导水板,导水板的中部向出风通道的中心隆起,接水孔为多个,多个接水孔位于导水板的两侧。进一步地,第一出风段围成第一环形出风通道,第二出风段围成第二环形出风通道,且第一环形出风通道和第二环形出风通道均为锥形结构并且二者的大径端彼此靠近。进一步地,出风通道还包括连接第一出风段和第二出风段的环形接水段,且环形接水段的下半部分上设置有接水孔。进一步地,干手设备还包括位置可调节的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其中,第一挡板活动设置以遮挡或避让接水孔;第二挡板活动设置以遮挡或避让接水盒的接水口;第三挡板活动设置以调节风机的出风端与第一出风段的出风孔的通断状态;第四挡板活动设置以调节风机的出风端与第二出风段的出风孔的通断状态;当第三挡板切断风机的出风端与第一出风段的出风孔的连通状态,且第四挡板切断风机的出风端与第二出风段的出风孔的连通状态时,第一挡板避让接水孔,且第二挡板避让接水盒。进一步地,接水盒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水口,干手设备还包括第五挡板,第五挡板活动设置以遮挡或避让排水口,当第三挡板切断风机的出风端与第一出风段的出风孔的连通状态,且第四挡板切断风机的出风端与第二出风段的出风孔的连通状态时,第五挡板遮挡排水口。进一步地,接水盒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设置有排水口,且各排水口处对应设置有第五挡板。进一步地,风机的轴向与出风通道的延伸方向平行,壳体的与风机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进风口,且进风口为两个,两个进风口分别位于壳体的两侧。进一步地,风机为高静压风机。进一步地,风机的风叶的外侧还套设有导流圈,导流圈的出风侧上设置有多个增压排风孔,且多个增压排风孔绕导流圈的周向间隔设置。进一步地,增压排风孔为长条形孔。进一步地,干手设备还包括加热装置,加热装置位于风机的出风端与出风通道之间。进一步地,干手设备还包括位置检测传感器,位置检测传感器设置在壳体上且能够在被检测物体与出风通道的距离小于10厘米时发送开机信号;控制部,控制部设置在壳体内并与位置检测传感器和风机均连接,以在接收到开机信号后控制风机启动。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干手设备的壳体具有出风通道,在出风通道的侧壁上设置有周向的等间隔的多个出风孔,多个出风孔能够使得风机的出风端吹出的风能够吹向出风通道的中心线的位置,实现多方位多角度出风,保证整个出风通道的出风均匀度,并实现快速干手的目的。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的干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示出了图1中的干手设备的主视图的剖视图;图3示出了图1中的干手设备的俯视图;图4示出了图3中的俯视图的剖视图;图5示出了图1中的干手设备的左视图的剖视图;图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的干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图6中的干手设备的主视图的剖视图;图8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三的干手设备的剖视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壳体;11、出风通道;111、第一出风段;112、第二出风段;113、环形接水段;12、出风孔;13、接水结构;131、接水孔;132、接水盒;133、导水板;14、隔板;15、进风口;20、风机;21、导流圈;211、增压排风孔;30、第一挡板;40、第二挡板;50、第三挡板;60、第四挡板;70、第五挡板;80、加热装置。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干手设备的干手时间长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干手设备。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干手设备,包括壳体10,壳体10具有出风通道11,围成出风通道11的侧壁的周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出风孔12或整个侧壁是一个完整的出风孔12,以使由出风孔12吹出的风在出风通道11的中心线处汇聚;风机20,风机20设置在壳体10内,风机20的出风端与出风孔12连通。具体地,干手设备的壳体10具有出风通道11,在出风通道11的侧壁上设置有周向的等间隔的多个出风孔12,多个出风孔12能够使得风机20的出风端吹出的风能够吹向出风通道11的中心线的位置,实现多方位多角度出风,保证整个出风通道11的出风均匀度,并实现快速干手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出风通道11为环形通道,在环形通道的内壁上设置有出风孔12,实现360度全方位出风,既实现了短时间内烘干双手,又实现了在无需翻转或移动双手的同时保证手部各个位置的风干均匀度,从而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性体验。可选地,出风孔12为多个且为长条形孔。进一步可选地,各长条形孔的宽度小于等于1毫米。具体地,长条形的出风孔12本身便于加工,而且美观大方,出风孔12长条形孔的宽度小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干手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干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具有出风通道(11),围成所述出风通道(11)的侧壁的周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出风孔(12)或整个侧壁是一个完整的出风孔(12),以使由所述出风孔(12)吹出的风在所述出风通道(11)的中心线处汇聚;风机(20),所述风机(2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所述风机(20)的出风端与所述出风孔(12)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具有出风通道(11),围成所述出风通道(11)的侧壁的周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出风孔(12)或整个侧壁是一个完整的出风孔(12),以使由所述出风孔(12)吹出的风在所述出风通道(11)的中心线处汇聚;风机(20),所述风机(2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所述风机(20)的出风端与所述出风孔(1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孔(12)为多个且为长条形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手设备,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长条形孔的宽度小于等于1毫米。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条形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出风通道(11)的延伸方向一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上还设置有接水结构(13),所述接水结构(13)位于所述出风通道(11)的侧壁上或所述出风通道(11)的下方,且所述接水结构(13)和所述出风通道(11)之间设置有隔板(1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干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通道(11)包括同轴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出风段(111)和第二出风段(112),所述第一出风段(111)和所述第二出风段(112)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出风孔(12),且所述接水结构(13)位于所述第一出风段(111)和所述第二出风段(112)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干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结构(13)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的接水孔(131);位于所述壳体(10)内的接水盒(132),所述接水孔(131)的出水端与所述接水盒(132)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干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盒(132)位于所述壳体(10)的下端并可拆卸地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干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结构(13)还包括导水板(133),所述导水板(133)的中部向所述出风通道(11)的中心隆起,所述接水孔(131)为多个,多个所述接水孔(131)位于所述导水板(133)的两侧。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干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段(111)围成第一环形出风通道,所述第二出风段(112)围成第二环形出风通道,且所述第一环形出风通道和所述第二环形出风通道均为锥形结构并且二者的大径端彼此靠近。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干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通道(11)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出风段(111)和所述第二出风段(112)的环形接水段(113),且所述环形接水段(113)的下半部分上设置有所述接水孔(131)。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干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手设备还包括位置可调节的第一挡板(30)、第二挡板(40)、第三挡板(50)和第四挡板(60),其中,所述第一挡板(30)活动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斌华刘浩邹建煌刘中杰黄美玲张苏北曹锋曹雷刘洋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