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光圈原理的流量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1996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1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光圈原理的流量控制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侧沿圆周均匀分布六个转动轴,底座外侧设置有大齿轮,底座上侧沿圆周均匀分布六个叶片,所述大齿轮与底座同轴,大齿轮上侧沿圆周均匀分布六个销轴,所述叶片的一端连接于销轴,另一端连接于转动轴,叶片可绕销轴和转动轴转动,大齿轮的左侧设置有小齿轮,所述小齿轮上侧设置有调节杆,大齿轮和小齿轮相互啮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可转动的叶片,可以实现流道截面积的连续变化,通过设置有限位销钉,可以实现控制叶片的轨迹,通过设置有齿轮传动,可以使运行更加平稳,传动更加精确,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经济实用。

A flow control device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apertur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low control device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diaphragm. The upper side of the base is evenly distributed along the circumference of six rotating axes, and a large gear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base, and the upper side of the base is evenly distributed six blades along the circumference. The large gear is coaxial with the base, and the upper side of the large gear is evenly distributed along the circumference of six. One end of the blade is connected to the pin shaft,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to the rotating shaft, the blade can rotate around the pin shaft and the rotating shaft, and the left side of the large gear is provided with a small gear, and the upper side of the small gear is provided with a adjusting lever, and the large gear and the small gear are engaged to each other. By setting a rotating blade,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alize the continuous change of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flow passage. By setting a finite position pin, the trajectory of the blade can be controlled. By setting a gear transmission, it can make the operation more stable and more accurate, and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easy to operate and economical and practic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光圈原理的流量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流体流量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光圈原理的流量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小流量控制领域中多采用针阀式或者三角槽式流量控制阀,但是这些流量控制阀多存在流量稳定性差、水力半径小、存在不平衡力等缺点,限制了小流量控制领域的发展。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较为稳定的流量控制装置,以提高流体的控制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光圈原理的流量控制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光圈原理的流量控制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侧沿圆周均匀分布六个销钉轨道,底座外侧设置有大齿轮,所述销钉轨道上侧沿圆周均匀分布六个叶片,所述大齿轮与底座同轴,大齿轮上侧沿圆周均匀分布六个销轴,所述叶片的一端连接于销轴,叶片上的销钉设置于销钉轨道中,叶片绕销轴转动,叶片沿销钉轨道滑动,大齿轮的左侧设置有小齿轮,所述小齿轮上侧设置有调节杆,大齿轮和小齿轮相互啮合。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下侧焊接有底座,壳体的上侧焊接有上盖板,所述上盖板的上侧焊接有管道,上盖板的左侧设置有限位销钉,所述限位销钉中间设置有刻度。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叶片的左侧面设置有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传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叶片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底座及壳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叶片;2、销轴;3、大齿轮;4、销钉;5、调节杆;6、小齿轮;7、壳体;8、底座;9、管道;10、上盖板;11、限位销钉;12、槽;13、刻度;14、销钉轨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所述一种基于光圈原理的流量控制装置,包括底座8,所述底座8上侧沿圆周均匀分布六个销钉轨道14,底座8外侧设置有大齿轮3,所述销钉轨道14上侧沿圆周均匀分布六个叶片1,所述大齿轮3与底座8同轴,大齿轮3上侧沿圆周均匀分布六个销轴2,所述叶片1的一端连接于销轴2,叶片1上的销钉4设置于销钉轨道14中,叶片1绕销轴2转动,叶片1沿销钉轨道14滑动,大齿轮3的左侧设置有小齿轮6,所述小齿轮6上侧设置有调节杆5,大齿轮3和小齿轮6相互啮合。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7的下侧焊接有底座8,壳体7的上侧焊接有上盖板10,所述上盖板10的上侧焊接有管道9,上盖板10的左侧设置有限位销钉11,所述限位销钉11中间设置有刻度13。如图3所示,所述叶片1的左侧面设置有槽12。具体使用步骤,首先将管道连接至管路中,若为第一次使用该装置,需要进行流量标定,先将一标准流量计串联接入管路中,打开调节杆至某一刻度处,向管道中通入某一流量值的液体,记录此时刻度所对应的流量值。更改不同的流量,继续进行标定,最终得到某一液体某一流量值多对应的刻度。标定结束后,移除预先串联的标准流量计,向管路中通入液体,通过拨动调节杆即可控制流过的液体流量。若更换管路中流过的液体,需重新进行流量标定。实际使用过程中,底座、壳体、上盖板和管道通过焊接为一整体结构,上盖板左侧焊接有两个限位销钉,限位销钉的作用是使叶片转动所形成的中心流道面积变化范围从零至最大,两个限位销钉之间有刻度,刻度用来标定流量,上盖板左侧的圆柱孔和调节杆同心配合且使用O形圈密封,调节杆与小齿轮通过键连接同轴配合,小齿轮和大齿轮相互啮合,大齿轮与底座同轴心,大齿轮可在底座上转动,从而带动叶片绕着销轴转动,同时叶片沿着销钉轨道滑动。每个叶片的内侧设置有槽,当叶片所形成的中心流道截面积减小时,叶片可进入其右侧的叶片槽中,从而实现中心流道始终为六边形。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光圈原理的流量控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光圈原理的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8),所述底座(8)上侧沿圆周均匀分布六个销钉轨道(14),底座(8)外侧设置有大齿轮(3),所述销钉轨道(14)上侧沿圆周均匀分布六个叶片(1),所述大齿轮(3)与底座(8)同轴,大齿轮(3)上侧沿圆周均匀分布六个销轴(2),所述叶片(1)的一端连接于销轴(2),叶片(1)上的销钉(4)设置于销钉轨道(14)中,叶片(1)绕销轴(2)转动,叶片(1)沿销钉轨道(14)滑动,大齿轮(3)的左侧设置有小齿轮(6),所述小齿轮(6)上侧设置有调节杆(5),大齿轮(3)和小齿轮(6)相互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光圈原理的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8),所述底座(8)上侧沿圆周均匀分布六个销钉轨道(14),底座(8)外侧设置有大齿轮(3),所述销钉轨道(14)上侧沿圆周均匀分布六个叶片(1),所述大齿轮(3)与底座(8)同轴,大齿轮(3)上侧沿圆周均匀分布六个销轴(2),所述叶片(1)的一端连接于销轴(2),叶片(1)上的销钉(4)设置于销钉轨道(14)中,叶片(1)绕销轴(2)转动,叶片(1)沿销钉轨道(14)滑动,大齿轮(3)的左侧设置有小齿轮(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松李长鹏张洋凯陈海宾袁帅伟李成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