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成桩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16810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0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钻孔成桩设备,包括:安装平台,底部装设有可转动地旋转结构;与所述旋转结构驱动连接并设于所述安装平台顶部的电机;与所述旋转结构连接的钻杆,所述钻杆的内部设有上下贯通的通路;连接于所述钻杆底部的钻头,所述钻头上设有与所述通路连通的开口;混凝土输入泵,连接有泵管,所述泵管的输送口处从所述安装平台穿过并与所述通路连接;固定连接于所述泵管上并与所述泵管内部连通的接驳管;空压机,所述空压机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与所述接驳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钻孔成桩设备能够一次成桩,在钻杆钻孔的过程中,利用空压机进行吹入压缩空气,避免钻头的开口处发生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钻孔成桩设备
本技术涉及建筑机械
,特指一种钻孔成桩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的钻孔成桩施工通常采用长螺旋钻机,利用长螺栓钻机钻孔,而后再向孔内灌注混凝土成桩。为方便混凝土的灌注,现有做法有将混凝土的输送管与钻杆连通,在钻杆内部形成灌注的通路,从而实现了在钻杆钻成孔之后可通过钻杆直接向孔内灌注混凝土。但是,钻杆的钻头进入土体后,底部的出料口容易被土淤堵,造成了混凝土无法浇筑,需要提出钻杆进行清理,提钻清理后,成型的桩孔容易缩径,进而导致需要二次成孔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钻孔成桩设备,解决现有技术中钻头的出料口容易被土淤堵而提钻清理,进而使得桩孔容易缩径发生二次成孔费用的问题。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钻孔成桩设备,包括:安装平台,底部装设有可转动地旋转结构;与所述旋转结构驱动连接并设于所述安装平台顶部的电机;与所述旋转结构连接的钻杆,所述钻杆的内部设有上下贯通的通路;连接于所述钻杆底部的钻头,所述钻头上设有与所述通路连通的开口;设于所述钻杆一侧的混凝土输入泵,所述混凝土输入泵连接有泵管,所述泵管的输送口处从所述安装平台穿过并与所述通路连接;固定连接于所述泵管上并与所述泵管内部连通的接驳管,所述接驳管位于所述安装平台的上方;以及设于所述钻杆另一侧的空压机,所述空压机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与所述接驳管连接,通过所述导管和所述接驳管向所述通路内输入压缩空气,以使得所述压缩空气从所述钻头的开口处吹出从而避免所述钻头的开口发生堵塞。本技术的钻孔成桩设备能够一次成桩,在钻杆钻孔的过程中,利用空压机进行吹入压缩空气,避免钻头的开口处发生堵塞。且压缩空气的吹入,使得钻杆钻出的土体能够随着钻杆的叶片向上提升而排出桩孔,在钻孔完成后,钻头的开口为连通状,通过混凝土输入泵向孔内注入混凝土,从而形成桩体。本技术钻孔成桩设备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旋转结构通过法兰与所述钻杆连接,所述旋转结构内部形成有输送管路,所述输送管路的出口与所述钻杆的通路相连通。本技术钻孔成桩设备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泵管的输送口从所述安装平台穿过并与所述输送管路的进口相连通,从而通过所述输送管路与所述通路连接。本技术钻孔成桩设备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泵管包括位于所述安装平台上方的横向水平段和与所述横向水平段连接的弯头段,所述弯头段的底部穿过所述安装平台,所述弯头段的上连接所述接驳管。本技术钻孔成桩设备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接驳管和所述弯头段整体呈Y字形状。本技术钻孔成桩设备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钻杆包括多个相互拼接连接的钻杆单元。本技术钻孔成桩设备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导管为软管,所述软管的端部套设于所述接驳管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钻孔成桩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钻孔成桩设备,在钻头进入土体前开启空压机,空压机排出的空气通过导管输入经过钻杆直至底部的钻头,在确定气体从底部排出后开始向下钻进,在钻进的过程中地下土体依附在钻头的开口上,空压机输出的气体促使土体与开口剥离,剥离的土体随钻杆叶片向上提出,浇筑混凝土前关闭空压机,开启混凝土输入泵浇筑混凝土,从而一次完成成桩施工。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钻孔成桩设备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钻孔成桩设备20包括安装平台21、电机22、钻杆23、钻头24、混凝土输入泵25、接驳管26、以及空压机27,安装平台21的底部装设有可转动地旋转结构211,该旋转结构211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平台21的底部,较佳地,将旋转结构211卡设在安装平台21的底部,且该旋转结构211可自由转动;电机22驱动连接旋转结构211,通过电机22驱动旋转结构211的旋转;钻杆23与旋转结构211连接,在钻杆23的内部设有上下贯通的通路;钻头24连接于钻杆23的底部,钻头24上设有与钻杆23上的通路连通的开口;混凝土输入泵25设于钻杆23的一侧,混凝土输入泵25连接有泵管251,该泵管251的输送口从安装平台21的顶部穿过并与钻杆23内的通路连接,使得混凝土输入泵25能够通过泵管251向钻杆23的通路内输送混凝土,该混凝土进而通过通路从钻头24的开口241送入到钻孔的底部;接驳管26固定连接于泵管251上并与泵管251内部连通,该接驳管26位于安装平台21的上方;空压机27设于钻杆23的另一侧,该空压机27与混凝土输入泵25相对设置,并设于钻杆23的两侧,空压机27连接有导管271,该导管271与接驳管26连接,通过导管271和接驳管26向钻杆23的通路内输入压缩空气,以使得压缩空气从钻头24的开口241处吹出从而避免钻头24的开口241发生堵塞。作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旋转结构211通过法兰28与钻杆23连接,旋转结构211内部形成有输送管路,该输送管路的出口与钻杆23的通路相连通。通过电机22驱动旋转结构211旋转,进而带动底部连接的钻杆23一起旋转,进而在钻头抵在地面上时,旋转会使得钻杆23和钻头24向地面以下钻进,从而形成钻孔。进一步地,泵管251的输送口从安装平台21穿过并与输送管路的进口相连通,从而泵管251通过输送管路与钻杆23内的通路连接。更进一步地,该泵管251包括位于安装平台21上方的横向水平段2511和与横向水平段2511连接的弯头段2512,弯头段2512的底部穿过安装平台21,该弯头段2512上连接接驳管26。接驳管26和弯头段2512整体呈Y字形状。也即接驳管26呈斜向上状态设置,从而使得在关闭空压机27后,开启混凝土输入泵25时,通过泵管251输送的混凝土不会进入到接驳管26内。进一步地,在接驳管26上设置有开关阀,在灌注混凝土时,将该接驳管26上的开关阀关闭,从而能够很好的防止混凝土进入到接驳管26内。作为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钻杆23包括多个相互拼接连接的钻杆单元,相邻的两个钻杆单元之间通过连接法兰连接。钻杆23根据长度来选择钻杆单元的数量。作为本技术的又一较佳实施方式,导管271为软管,该软管的端部套设在接驳管26上,并通过箍件紧固。较佳地,导管271为胶皮导管。在钻头进入土体前开启空压机,空压机排出的空气通过胶皮导管输入至泵管弯头段处,弯头段处开设接驳管,胶皮导管套在接驳管上,输出空气经过接驳管进入钻杆内部向下移动,钻杆单元间采用法兰连接控制长度,顶部直至底部钻头位置,确定气体从底部排出后开始向下钻进。钻进过程中,地下土体依附在钻头的开口上,空压机输出的气体促使土体与开口剥离开来,剥离的土体随钻杆叶片向上提出。空压机供气压力为0.75-0.8MPa。关闭空压机时间为成孔后,即将浇筑混凝土时。浇筑混凝土前关闭空压机,开启混凝土输入泵,混凝土通过泵管进入孔内,成桩。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技术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本技术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钻孔成桩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钻孔成桩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平台,底部装设有可转动地旋转结构;与所述旋转结构驱动连接并设于所述安装平台顶部的电机;与所述旋转结构连接的钻杆,所述钻杆的内部设有上下贯通的通路;连接于所述钻杆底部的钻头,所述钻头上设有与所述通路连通的开口;设于所述钻杆一侧的混凝土输入泵,所述混凝土输入泵连接有泵管,所述泵管的输送口处从所述安装平台穿过并与所述通路连接;固定连接于所述泵管上并与所述泵管内部连通的接驳管,所述接驳管位于所述安装平台的上方;以及设于所述钻杆另一侧的空压机,所述空压机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与所述接驳管连接,通过所述导管和所述接驳管向所述通路内输入压缩空气,以使得所述压缩空气从所述钻头的开口处吹出从而避免所述钻头的开口发生堵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钻孔成桩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平台,底部装设有可转动地旋转结构;与所述旋转结构驱动连接并设于所述安装平台顶部的电机;与所述旋转结构连接的钻杆,所述钻杆的内部设有上下贯通的通路;连接于所述钻杆底部的钻头,所述钻头上设有与所述通路连通的开口;设于所述钻杆一侧的混凝土输入泵,所述混凝土输入泵连接有泵管,所述泵管的输送口处从所述安装平台穿过并与所述通路连接;固定连接于所述泵管上并与所述泵管内部连通的接驳管,所述接驳管位于所述安装平台的上方;以及设于所述钻杆另一侧的空压机,所述空压机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与所述接驳管连接,通过所述导管和所述接驳管向所述通路内输入压缩空气,以使得所述压缩空气从所述钻头的开口处吹出从而避免所述钻头的开口发生堵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孔成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凯杨振宇向勇任建军李永哲张恒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