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抽拉四向移动的底保温抽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1426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06: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向抽拉四向移动的底保温抽拉装置,涉及光伏设备铸锭,包括支撑柱,两条导轨,前、后抽拉板,左、右抽拉板和保温层,导轨平行设置且各设有两个支撑孔,支撑柱设于支撑孔内且对称,导轨相邻一侧设有左右轨道,导轨中央设有前后轨道,前后轨道垂直于左右轨道,左抽拉板和右抽拉板滑动连接在左右轨道内,左抽拉板和右抽拉板上设有“八”字型斜轨道,前抽拉板和后抽拉板的底部设有与“八”字型斜轨道配合的“八”字型斜滑轨以及与前后轨道配合的前后滑轨,保温层设置在前抽拉板、后抽拉板、左抽拉板和右抽拉板上。该装置保证了底部散热的均匀性,减少了电机的使用数量,节约了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向抽拉四向移动的底保温抽拉装置
本技术涉及光伏设备铸锭
,特别是涉及一种单向抽拉四向移动的底保温抽拉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铸锭炉只依靠侧保温提升从下侧面散热,晶体内存在水平温度梯度,易造成斜向晶,随着硅锭尺寸的增加,此现象更加显著。现有G7铸锭炉除了侧保温提升散热外,又增加了底部散热。如附图1所示,长晶阶段,通过抽拉底保温,在硅锭底部产生中心散热面积,热量从底部散出。现有技术中,底保温抽拉通常采用如附图2-3所示的双向抽拉和四向抽拉的方式。对于双向抽拉,需两台电机,抽拉过程中,中心散热面积呈长条状,底部散热不均匀;对于四向抽拉,需四台电机,增加了设备费用和用电量,资源消耗大,同时连接抽拉板与电机的抽拉杆均需要设置保温层,炉体空间占用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单向抽拉四向移动的底保温抽拉装置,确保底部散热的均匀性,同时减少电机使用数量,节约能源,占用空间小。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单向抽拉四向移动的底保温抽拉装置,包括四根支撑柱、两条导轨、前抽拉板、后抽拉板、左抽拉板、右抽拉板和保温层,导轨平行设置且各设有两个支撑孔,支撑柱固定于支撑孔内且对称设置,导轨彼此相邻的一侧设有左右轨道,导轨中央设有前后轨道,前后轨道垂直于左右轨道,左抽拉板和右抽拉板的两端滑动连接在左右轨道内,左抽拉板和右抽拉板上设有沿其各自的中心轴对称的“八”字型斜轨道,“八”字型斜轨道的较大开口端相邻设置,前抽拉板和后抽拉板的底部设有与“八”字型斜轨道配合的“八”字型斜滑轨以及与前后轨道配合的前后滑轨,“八”字型斜滑轨、前后滑轨分别滑动连接在“八”字型斜轨道与前后轨道内,保温层设置在前抽拉板、后抽拉板、左抽拉板和右抽拉板上。技术效果:本技术可用于所有需要底部散热的铸锭炉台,仅需一台安装在抽拉板上的抽拉电机即可,利用电机运行程序,精确控制抽拉板位移,实现可逆抽拉;单向抽拉任意一块抽拉板时,其余三块抽拉板均可随其向内或者向外移动,前、后抽拉板与左、右抽拉板间的“八”字型斜轨道配合方式,可以为任意的能保证四块抽拉板同时向内或者向外移动的配合方式;保温层可随抽拉板移动而移动,保温中心散热面积逐渐增加,保证了底部散热的均匀性。本技术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进一步的,“八”字型斜轨道的两条轨道分别与两条导轨的中心对称轴形成夹角α,夹角α的范围为10°<α<80°。前所述的单向抽拉四向移动的底保温抽拉装置,前抽拉板、后抽拉板、左抽拉板和右抽拉板的量程L满足0<L<(d/2-w),d为炉腔内径,w为保温层宽度。前所述的单向抽拉四向移动的底保温抽拉装置,导轨上位于前后轨道两侧设有用于限制前轴拉板与后抽拉板移动范围的终止凸起。前所述的单向抽拉四向移动的底保温抽拉装置,左抽拉板、右抽拉板为矩形板,前抽拉板、后抽拉板为梯形板且在梯形顶端伸出有矩形块,矩形块朝向导轨外侧设置,前抽拉板、后抽拉板位于左抽拉板与右抽拉板上方,夹角α=45°,终止凸起与前后轨道之间的夹角也为45°。前所述的单向抽拉四向移动的底保温抽拉装置,保温层包括顶层保温板、中层保温板和下层保温板,顶层保温板包括固定于前抽拉板、后抽拉板上的两块相同的矩形保温板,下层保温板包括固定于左抽拉板、右抽拉板上的两块相同的矩形保温板,中层保温板包括固定于左抽拉板、右抽拉板上的两块位于导轨中央的大三角形保温板和四块位于导轨一侧的小三角形保温板,中层保温板填充因“八”字型斜轨道配合而产生的垂直空间。前所述的单向抽拉四向移动的底保温抽拉装置,顶层保温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保温条,支撑柱穿过保温条固定。前所述的单向抽拉四向移动的底保温抽拉装置,左抽拉板、右抽拉板为V型,前抽拉板、后抽拉板为梯形板且在梯形顶端伸出有矩形块,矩形块朝向导轨外侧设置,前抽拉板、后抽拉板位于左抽拉板与右抽拉板上方,夹角α=60°,终止凸起与前后轨道之间的夹角也为60°。前所述的单向抽拉四向移动的底保温抽拉装置,保温层包括顶层保温板、中层保温板和下层保温板,顶层保温板包括固定于前抽拉板、后抽拉板上的两块相同的矩形保温板,下层保温板包括固定于左抽拉板、右抽拉板上的两块形状与左抽拉板、右抽拉板相同的V型保温板,中层保温板固定于左抽拉板、右抽拉板上且形状与左抽拉板、右抽拉板相似,中层保温板填充因“八”字型斜轨道配合而产生的垂直空间。前所述的单向抽拉四向移动的底保温抽拉装置,顶层保温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保温条,保温条相邻一侧开设V型口,V型口的角度为120°,支撑柱穿过保温条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抽拉板形状可变,可以是方形、扇形、三角形或其他多边形,只需包含“八”字型斜轨道即可;(2)本技术保温层形状可随所需散热面积形状而变化,抽拉过程中,散热面积以为完全对称的正四边形或者相对对称的多边形或者圆形由小到大打开,保证了底部散热的均匀性;(3)本技术的导轨与四块抽拉板实现了单向抽拉,四向移动的功能,左、右抽拉板与前、后抽拉板相互配合,任一方向的抽拉板向内或者向外移动时,会带动其余三个方向的抽拉板向内或者向外移动,且移动方向可逆;(4)本技术的导轨上设置终止凸起,当抽拉板达到最大量程时,终止凸起会挡住前、后抽拉板,防止前、后抽拉板因超出量程而无法可逆抽拉;(5)本技术的顶层保温板两侧设置保温条,防止顶层保温板抽拉时,顶层保温板左右方向产生高度方向的间隙,导致左右方向热量损失不均匀;(6)本技术减少了电机的使用数量,节约了能源,并可实现全自动控制;(7)本技术有利于控制晶体内温度梯度,改善晶体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中的炉体保温结构示意图;图2为
技术介绍
中的双向抽拉结构示意图;图3为
技术介绍
中的四向抽拉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1中的抽拉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1中的导轨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1中的前、后抽拉板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2中的抽拉装置结构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导轨;1a、支撑孔;1b、左右轨道;1c、前后轨道;1d、终止凸起;2、支撑柱;3、左抽拉板;4、右抽拉板;34a、“八”字型斜轨道;5、前抽拉板;6、后抽拉板;56a、“八”字型斜滑轨;56b、前后滑轨;56c、矩形块;7、顶层保温板;8、中层保温板;9、下层保温板;10、保温条。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向抽拉四向移动的底保温抽拉装置,结构如图4-7所示。该装置包括四根支撑柱2、两条导轨1、前抽拉板5、后抽拉板6、左抽拉板3、右抽拉板4和保温层,四块抽拉板可以是石墨材料或者CC材料,导轨1为石墨材料。导轨1平行设置且各设有两个支撑孔1a,支撑柱2固定于支撑孔1a内且对称设置。支撑柱2固定于下炉腔,为铸锭炉现有的DS块。导轨1彼此相邻的一侧设有左右轨道1b,导轨1中央设有前后轨道1c,前后轨道1c垂直于左右轨道1b。左抽拉板3和右抽拉板4的两端滑动连接在两条左右轨道1b内,前抽拉板5、后抽拉板6分别滑动连接在两条前后轨道1c内,前抽拉板5、后抽拉板6位于左抽拉板3与右抽拉板4上方。左抽拉板3、右抽拉板4为矩形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单向抽拉四向移动的底保温抽拉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向抽拉四向移动的底保温抽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四根支撑柱(2)、两条导轨(1)、前抽拉板(5)、后抽拉板(6)、左抽拉板(3)、右抽拉板(4)和保温层,所述导轨(1)平行设置且各设有两个支撑孔(1a),所述支撑柱(2)固定于支撑孔(1a)内且对称设置,所述导轨(1)彼此相邻的一侧设有左右轨道(1b),所述导轨(1)中央设有前后轨道(1c),所述前后轨道(1c)垂直于左右轨道(1b),所述左抽拉板(3)和右抽拉板(4)的两端滑动连接在左右轨道(1b)内,所述左抽拉板(3)和右抽拉板(4)上设有沿其各自的中心轴对称的“八”字型斜轨道(34a),所述“八”字型斜轨道(34a)的较大开口端相邻设置,所述前抽拉板(5)和后抽拉板(6)的底部设有与“八”字型斜轨道(34a)配合的“八”字型斜滑轨(56a)以及与前后轨道(1c)配合的前后滑轨(56b),所述“八”字型斜滑轨(56a)、前后滑轨(56b)分别滑动连接在“八”字型斜轨道(34a)与前后轨道(1c)内,所述保温层设置在前抽拉板(5)、后抽拉板(6)、左抽拉板(3)和右抽拉板(4)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向抽拉四向移动的底保温抽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四根支撑柱(2)、两条导轨(1)、前抽拉板(5)、后抽拉板(6)、左抽拉板(3)、右抽拉板(4)和保温层,所述导轨(1)平行设置且各设有两个支撑孔(1a),所述支撑柱(2)固定于支撑孔(1a)内且对称设置,所述导轨(1)彼此相邻的一侧设有左右轨道(1b),所述导轨(1)中央设有前后轨道(1c),所述前后轨道(1c)垂直于左右轨道(1b),所述左抽拉板(3)和右抽拉板(4)的两端滑动连接在左右轨道(1b)内,所述左抽拉板(3)和右抽拉板(4)上设有沿其各自的中心轴对称的“八”字型斜轨道(34a),所述“八”字型斜轨道(34a)的较大开口端相邻设置,所述前抽拉板(5)和后抽拉板(6)的底部设有与“八”字型斜轨道(34a)配合的“八”字型斜滑轨(56a)以及与前后轨道(1c)配合的前后滑轨(56b),所述“八”字型斜滑轨(56a)、前后滑轨(56b)分别滑动连接在“八”字型斜轨道(34a)与前后轨道(1c)内,所述保温层设置在前抽拉板(5)、后抽拉板(6)、左抽拉板(3)和右抽拉板(4)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抽拉四向移动的底保温抽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八”字型斜轨道(34a)的两条轨道分别与两条导轨(1)的中心对称轴形成夹角α,所述夹角α的范围为10°<α<8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抽拉四向移动的底保温抽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抽拉板(5)、后抽拉板(6)、左抽拉板(3)和右抽拉板(4)的量程L满足0<L<(d/2-w),所述d为炉腔内径,所述w为保温层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向抽拉四向移动的底保温抽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1)上位于前后轨道(1c)两侧设有用于限制前轴拉板与后抽拉板(6)移动范围的终止凸起(1d)。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向抽拉四向移动的底保温抽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抽拉板(3)、右抽拉板(4)为矩形板,所述前抽拉板(5)、后抽拉板(6)为梯形板且在梯形顶端伸出有矩形块(56c),所述矩形块(56c)朝向导轨(1)外侧设置,所述前抽拉板(5)、后抽拉板(6)位于左抽拉板(3)与右抽拉板(4)上方,所述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松松周硕路景刚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环太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