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滴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0146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7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滴斗,其管体由上竖管、斜管和下竖管组成,斜管连接上竖管和下竖管,管体下端的出液口连接有流量控制器,药液从上竖管上的进液口滴下时斜管的倾斜侧壁会起到缓冲作用,药液沿斜管内壁流至输液面,流入流量控制器的进液口,进入底座部分,从底座间隙进入调节阀螺旋槽,并通过第二段侧壁凹槽和第三段侧壁凹槽进入第三腔,调节阀在底座的阀腔中旋转过程中第二段与第二腔的间隙与斜螺旋槽可形成不同的液体通过面积从而调节液体的流量,最后液体通过第三腔进入调节器出液口流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滴斗管体上设置有刻度方便观察液体量,通过流量控制器快速、准确控制滴斗流速,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A kind of drop bucke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rop bucket. The pipe body is composed of an upper vertical pipe, a inclined tube and a lower vertical pipe. The inclined tube is connected with a vertical pipe and a lower vertical pipe. The outlet port of the lower end of the pipe is connected with a flow controller. When the liquid is dripped from the inlet of the upper vertical pipe, the inclined side wall of the inclined tube will play a buffer action, and the liquid is flowing along the inner wall of the inclined tube to the infusion. In the inlet of the flow controller, the inlet of the flow controller enters the base section, enters the spiral groove of the regulating valve from the base gap, and enters the third cavity through the second side wall grooves and the third side wall grooves, and the clearance between the second and the second cavities and the oblique spiral grooves can form different liquid through the adjustment valve in the valve cavity of the base. The area adjuster the flow rate of the liquid. Finally, the liquid flows through the third chamber into the outlet of the regulator. The pipe body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set with a scale to observe the volume of the liquid, which can quickly and accurately control the flow velocity of the bucket through a flow controller, so as to reduce the work burden of the medical and nursing staff and improve the work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滴斗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滴斗。
技术介绍
滴斗是输液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医护人员通过滴斗可清楚观察药液输送的速度,并且在输液过程中可以通过滴斗向输液管路中加入一些特殊药物,方便控制药物加入的时间。现有滴斗在排气过程中,当药液从其输入端滴到输液面时,由于药液往下滴时与液面产生冲击及流速难以控制、气泡直接冲入滴管下方而产生气泡,此时,医护人员需将气泡弹至滴斗液面以上,如果产生气泡过多无法弹出,需要将部分药液排出,造成药液的浪费。此外,滴斗的滴液速度通过输液器的流量调节器进行调节,现有的输液器流量调节器常通过调节轮与调节槽的共同配合来挤压输液导管,减少或增加药液的流经通道从而达到对输液流速的控制,这种流量调节器存在调节轮回弹问题,长时间挤压输液导管会造成输液导管失去弹性,进而流速降低,难以保证输液流速的稳定性控制。在需要严格控制滴液速度和药量时,使用现有滴斗无法满足要求或调节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在输液过程中不产生气泡,流量控制可靠的滴斗。本技术采用如下方案:一种滴斗,包括管体和设置在管体上端进液口,所述管体上端还设有药液注射口和进气口,所述管体由上竖管、斜管和下竖管组成,斜管上端连接上竖管的下端,下端连接下竖管的上端,管体下端的出液口连接有流量控制器,所述流量控制器包括底座和调节阀,底座上设有控制器进液口、阀腔和出液口,阀腔由第一腔、第二腔和第三腔组成,第一腔、第二腔和第三腔直径呈减小趋势,第二腔连接控制器进液口,第三腔连接控制器出液口,调节阀插入阀腔中并可在阀腔中转动,相应地插入阀腔中的调节阀部分分为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调节阀的第一段与第一腔密封配合,第二段与第二腔配合,第二段上设有斜螺旋槽和第二段侧壁凹槽,第二段与第二腔间控制器进液口侧有间隙,第三段与第三腔配合,第三段的内腔与第三腔间通过第三段侧壁凹槽连通。所述底座与调节阀的装配端的前端为导向固定部,导向部为与水平呈13°-15°的导向角,固定部为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与调节阀的L形卡口形成互锁结构。所述底座圆柱段外壁上设置有标记调节量程刻度,在调节阀与底座圆柱段相对应的面上设有指示标记。本技术的滴斗管体采用上竖管、斜管和下竖管组合结构,药液从上竖管上的进液口滴下时斜管的倾斜侧壁会起到缓冲作用,药液沿斜管内壁流至输液面,不会在滴斗下方产生气泡,通过流量控制器快速、准确控制滴斗流速,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调节阀的结构示意图。图4调节阀内侧示意图。图中,1滴管进液口,2进气口,3药液注射口,4上竖管,5斜管,6下竖管,7流量控制器,71底座,711控制器进液口,712导向角,713第一腔,714环形凹槽,715控制器出液口,716第三腔,717第二腔,72调节阀,721手持部,722第一段,723L形卡口,724第二段,725第三段,726第三段侧壁凹槽,727第二段侧壁凹槽,728螺旋槽,729内腔,73间隙,74液体容纳腔。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滴斗,包括管体4和设置在管体上端滴管进液口1,在管体上端还设有药液注射口3和进气口2,所述管体由上竖管4、斜管5和下竖管6组成,斜管5上端连接上竖管4的下端,下端连接下竖管6的上端,管体下端的出液口连接有流量控制器7。药液从上竖管4上的进液口滴下时,斜管5的倾斜侧壁会起到缓冲作用,药液沿斜管5内壁流至输液面,不会在滴斗下方产生气泡,进而从下竖管6上的出液口流出的液体不会有气泡。流量控制器7包括底座71和调节阀72,底座71上设有控制器进液口711、阀腔和出液口,阀腔由第一腔713、第二腔717和第三腔716组成,第一腔713、第二腔717和第三腔716直径呈减小趋势,第二腔717连接控制器进液口711,第三腔716连接控制器出液口715,调节阀72插入阀腔中并可在阀腔中转动,相应地插入阀腔中的调节阀72部分分为第一段722、第二段724和第三段725,调节阀72的第一段722与第一腔713密封配合,第二段724与第二腔717配合,第二段724上设有斜螺旋槽728和第二段侧壁凹槽727,第二段724与第二腔717间在控制器进液口711侧有间隙73,第三段725与第三腔716配合,第三段725的内腔729与第三腔716间通过第三段侧壁凹槽726连通。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在调节阀第三段725的前端与底座71间形成液体容纳腔74。在底座71与调节阀72的装配端的前端为导向固定部,导向部为与水平呈13°-15°的导向角712,固定部为环形凹槽714,所述环形凹槽714与调节阀的L形卡口723形成互锁结构。所述调节阀L形卡口723有四个。采用该结构可实现底座71与调节阀72的快速装配。在调节阀72的外部形成手持部721,用于抓握调节阀。在底座71圆柱段外壁上(如图2中B所指示位置)设置有标记调节量程的刻度,在调节阀72与底座71圆柱段相对应的面上(如图3中A所指示的位置)设有指示标记。设置刻度和指示标记可方便快速调节流量。输液瓶中的液体从滴管进液口1进入管体,从滴管出液口流入流量控制器7的控制器进液口711,进入底座71部分,从底座间隙进入调节阀螺旋槽728,并通过第二段侧壁凹槽727和第三段侧壁凹槽726进入第三腔716,调节阀72在底座的阀腔中旋转过程中第二段724与第二腔717的间隙与斜螺旋槽728可形成不同的液体通过面积从而调节液体的流量,最后液体通过第三腔716进入调节器出液口流出。在不需要使用滴斗的流量控制器7进行流量调节时,可以将流量控制器7开至最大流量位置,通过输液器的流量调节器进行输液流量调节。在输液过程中需要加入严格控制输入时间药物时,可将连接输液瓶与滴管进液口1端的连接管夹紧止液,关闭滴斗的流量控制器7,从药液注射口3向滴斗中注入所需要的药物,打开进气口2,将流量控制器7的调节阀72旋转至所需输液流量位置,进行输液,其调节方便、迅速,并通过滴斗上的刻度观察滴斗中液体量的变化,提高整个输液器的安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滴斗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滴斗,包括管体和设置在管体上端进液口,其特征是所述管体上端还设有药液注射口和进气口,所述管体由上竖管、斜管和下竖管组成,斜管上端连接上竖管的下端,下端连接下竖管的上端,管体下端的出液口连接有流量控制器,所述流量控制器包括底座和调节阀,底座上设有控制器进液口、阀腔和出液口,阀腔由第一腔、第二腔和第三腔组成,第一腔、第二腔和第三腔直径呈减小趋势,第二腔连接控制器进液口,第三腔连接控制器出液口,调节阀插入阀腔中并可在阀腔中转动,相应地插入阀腔中的调节阀部分分为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调节阀的第一段与第一腔密封配合,第二段与第二腔配合,第二段上设有斜螺旋槽和第二段侧壁凹槽,第二段与第二腔间控制器进液口侧有间隙,第三段与第三腔配合,第三段的内腔与第三腔间通过第三段侧壁凹槽连通,所述底座圆柱段外壁上设置有标记调节量程刻度,在调节阀与底座圆柱段相对应的面上设有指示标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滴斗,包括管体和设置在管体上端进液口,其特征是所述管体上端还设有药液注射口和进气口,所述管体由上竖管、斜管和下竖管组成,斜管上端连接上竖管的下端,下端连接下竖管的上端,管体下端的出液口连接有流量控制器,所述流量控制器包括底座和调节阀,底座上设有控制器进液口、阀腔和出液口,阀腔由第一腔、第二腔和第三腔组成,第一腔、第二腔和第三腔直径呈减小趋势,第二腔连接控制器进液口,第三腔连接控制器出液口,调节阀插入阀腔中并可在阀腔中转动,相应地插入阀腔中的调节阀部分分为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调节阀的第一段与第一腔密封配合,第二段与第二腔配合,第二段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霞于文晓
申请(专利权)人:荣成市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