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硬结合体螺母紧固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95472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5 1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硬结合体螺母紧固件,其中,第一封体、第二封体和弹性体组装完成后形成的螺母的内螺纹孔的两端为硬结构,内螺纹孔的中部为软结构。从而,在该螺母与螺杆配合时,通过两端的硬结构可保证锁紧效果,通过中部的软结构,可对螺母与螺杆的配合位置进行密封,防止漏气漏水等不稳定因素。

A kind of hard and soft binding nut fasten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oft and hard binding nut fastener, in which the two ends of the inner thread hole of the nut formed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first body, the second body and the elastic body are hard structure, and the middle of the inner thread hole is a soft structure. Thus, when the nut is cooperated with the screw, the locking effect can be ensured through the hard structure at both ends. Through the soft structure in the middle, the matching position of the nut and screw can be sealed to prevent the unstable factors such as leakage and water leak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硬结合体螺母紧固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软硬结合体螺母紧固件。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而汽车的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也发展迅速,汽车轮毂和钢圈是汽车零部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关系着汽车的使用安全,汽车轮毂和钢圈之间的连接采用的是螺栓来实现的,因此需要螺栓、螺母具有很好的固定性。但是,现有的汽车紧固件螺母为普通螺母,这种螺母与螺栓配合后,在拧紧或拆卸过程中,会出现滑丝的现象,安全系数比较低;而且,螺栓螺母完全采用硬连接,密封性难以保证,容易生锈,需要经常检查并更换,且增加了汽车的使用成本,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软硬结合体螺母紧固件。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软硬结合体螺母紧固件,包括:第一封体、第二封体和弹性体;第一封体包括第一帽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一限位部,第一帽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一限位部均为环形结构,第一限位部与第一帽部连接并且同轴设置,且第一限位部的内圈直径等于第一帽部的内圈直径;第一连接部与第一帽部连接并且同轴设置,第一连接部与第一限位部位于第一帽部同一侧;第一连接部的内圈直径大于第一限位部的外圈直径,第一连接部的外圈直径小于第一帽部的外圈直径;第二封体包括第二帽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二帽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二限位部均为环形结构,第二限位部与第二帽部连接并且同轴设置,且第二限位部的内圈直径等于第二帽部的内圈直径;第二连接部与第二帽部连接并且同轴设置,第二连接部与第二限位部位于第二帽部同一侧;第二连接部的内圈直径大于第二限位部的外圈直径,第二连接部的外圈直径等于第二帽部的外圈直径;第一连接部上设有外螺纹,第二连接部上设有内螺纹,第一封体和第二封体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螺纹连接;第一封体和第二封体相互配合形成环形腔,弹性体为环形结构并安装在环形腔内;第一封体、第二封体和弹性体的内圈直径均相等,且第一封体、第二封体和弹性体的内圈设有形同参数的内螺纹。优选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两者的轴向长度相等。优选地,第一帽部的内圈直径和外圈直径分别等于第二帽部的内圈直径和外圈直径优选地,第一帽部和第二帽部的端面均为正多边形结构。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封体、第二封体和弹性体组装完成后形成的螺母的内螺纹孔的两端为硬结构,内螺纹孔的中部为软结构。从而,在该螺母与螺杆配合时,通过两端的硬结构可保证锁紧效果,通过中部的软结构,可对螺母与螺杆的配合位置进行密封,防止漏气漏水等不稳定因素。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软硬结合体螺母紧固件螺母组装时,可首先将弹性体安装在第一封体的第一环形槽中,然后,将第二封体与第一封体通过螺纹结构组装。如此,既方便了弹性体植入螺母中部,由方便了螺母结构的拆卸,以便废弃后回收有用零部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软硬结合体螺母紧固件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软硬结合体螺母紧固件爆炸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软硬结合体螺母紧固件,包括:第一封体1、第二封体2和弹性体3。第一封体1包括第一帽部11、第一连接部12和第一限位部13,第一帽部11、第一连接部12和第一限位部13均为环形结构,第一限位部13与第一帽部11连接并且同轴设置,且第一限位部13的内圈直径等于第一帽部11的内圈直径。第一连接部12与第一帽部11连接并且同轴设置,第一连接部12与第一限位部13位于第一帽部11同一侧,且第一限位部13的轴向长度小于第一连接部12的轴向长度。第一连接部12的内圈直径大于第一限位部13的外圈直径,第一连接部12的外圈直径小于第一帽部11的外圈直径。如此,第一连接部12环绕在第一限位部13的外周,且第一连接部12、第一限位部13和第一帽部11相互配合形成第一环形槽。且第一帽部11延伸出第一连接部12。第二封体2包括第二帽部21、第二连接部22和第二限位部23,第二帽部21、第二连接部22和第二限位部23均为环形结构,第二限位部23与第二帽部21连接并且同轴设置,且第二限位部23的内圈直径等于第二帽部21的内圈直径。第二连接部22与第二帽部21连接并且同轴设置,第二连接部22与第二限位部23位于第二帽部21同一侧,且第二限位部23的轴向长度小于第二连接部22的轴向长度。第二连接部22的内圈直径大于第二限位部23的外圈直径,第二连接部22的外圈直径等于第二帽部21的外圈直径。如此,第二连接部22和第二限位部23分别分布在第一帽部11的外周和内周,且第二连接部22、第二限位部23和第二帽部21相互配合形成第二环形槽。第一连接部12上设有外螺纹,第二连接部22上设有内螺纹,第一封体1和第二封体2通过第一连接部12和第二连接部22螺纹连接。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12的轴向长度与第二连接部22的轴向长度相等,且第一连接部12的外圈直径与第二连接部22的内圈直径匹配。如此,当第一封体1和第二封体2通过螺纹旋转连接后,第一封体1上的第一环形槽和第二封体2上的第二环形槽部分重叠,第一封体1和第二封体2配合形成环形腔,该环形腔与经过其轴向线的平面的交界面为凸字形结构。弹性体3为环形结构并安装在环形腔内,且弹性体3的结构与环形腔相互契合。第一封体1、第二封体2和弹性体3的内圈直径均相等,且第一封体1、第二封体2和弹性体3的内圈设有相同参数的内螺纹。如此,第一封体1、第二封体2和弹性体3组装完成后形成的螺母的内螺纹孔的两端为硬结构,内螺纹孔的中部为软结构。从而,在该螺母与螺杆配合时,通过两端的硬结构可保证锁紧效果,通过中部的软结构,可对螺母与螺杆的配合位置进行密封,防止漏气漏水等不稳定因素。本实施方式中,该螺母组装时,可首先将弹性体3安装在第一封体1的第一环形槽中,然后,将第二封体2与第一封体1通过螺纹结构组装。如此,既方便了弹性体3植入螺母中部,由方便了螺母结构的拆卸,以便废弃后回收有用零部件。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帽部11的内圈直径和外圈直径分别等于第二帽部21的内圈直径和外圈直径,以保证整个螺母结构外观的规整。具体的,第一帽部11和第二帽部21的端面均为正多边形结构。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软硬结合体螺母紧固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软硬结合体螺母紧固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封体(1)、第二封体(2)和弹性体(3);第一封体(1)包括第一帽部(11)、第一连接部(12)和第一限位部(13),第一帽部(11)、第一连接部(12)和第一限位部(13)均为环形结构,第一限位部(13)与第一帽部(11)连接并且同轴设置,且第一限位部(13)的内圈直径等于第一帽部(11)的内圈直径;第一连接部(12)与第一帽部(11)连接并且同轴设置,第一连接部(12)与第一限位部(13)位于第一帽部(11)同一侧;第一连接部(12)的内圈直径大于第一限位部(13)的外圈直径,第一连接部(12)的外圈直径小于第一帽部(11)的外圈直径;第二封体(2)包括第二帽部(21)、第二连接部(22)和第二限位部(23),第二帽部(21)、第二连接部(22)和第二限位部(23)均为环形结构,第二限位部(23)与第二帽部(21)连接并且同轴设置,且第二限位部(23)的内圈直径等于第二帽部(21)的内圈直径;第二连接部(22)与第二帽部(21)连接并且同轴设置,第二连接部(22)与第二限位部(23)位于第二帽部(21)同一侧;第二连接部(22)的内圈直径大于第二限位部(23)的外圈直径,第二连接部(22)的外圈直径等于第二帽部(21)的外圈直径;第一连接部(12)上设有外螺纹,第二连接部(22)上设有内螺纹,第一封体(1)和第二封体(2)通过第一连接部(12)和第二连接部(22)螺纹连接;第一封体(1)和第二封体(2)相互配合形成环形腔,弹性体(3)为环形结构并安装在环形腔内;第一封体(1)、第二封体(2)和弹性体(3)的内圈直径均相等,且第一封体(1)、第二封体(2)和弹性体(3)的内圈设有形同参数的内螺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硬结合体螺母紧固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封体(1)、第二封体(2)和弹性体(3);第一封体(1)包括第一帽部(11)、第一连接部(12)和第一限位部(13),第一帽部(11)、第一连接部(12)和第一限位部(13)均为环形结构,第一限位部(13)与第一帽部(11)连接并且同轴设置,且第一限位部(13)的内圈直径等于第一帽部(11)的内圈直径;第一连接部(12)与第一帽部(11)连接并且同轴设置,第一连接部(12)与第一限位部(13)位于第一帽部(11)同一侧;第一连接部(12)的内圈直径大于第一限位部(13)的外圈直径,第一连接部(12)的外圈直径小于第一帽部(11)的外圈直径;第二封体(2)包括第二帽部(21)、第二连接部(22)和第二限位部(23),第二帽部(21)、第二连接部(22)和第二限位部(23)均为环形结构,第二限位部(23)与第二帽部(21)连接并且同轴设置,且第二限位部(23)的内圈直径等于第二帽部(21)的内圈直径;第二连接部(22)与第二帽部(21)连接并且同轴设置,第二连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刚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西马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