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子的绕线结构及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83338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14: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定子的绕线结构及电机,定子的绕线结构,包括定子铁芯、U相导线和V相导线;定子铁芯的形状为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圆柱形,在定子的周侧设置有两个以上绕线单元,两个以上绕线单元沿定子的周向依次排布,绕线单元包括U相绕组和V相绕组;在第一端面上设置有支撑部件,支撑部件包括沿定子铁芯径向依次间隔布设的第一绕线板和第二绕线板,U相导线能够绕设在第一绕线板上,并且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绕线单元中的U相绕组上;V相导线能够绕设在第二绕线板上,并且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的绕线单元中的V相绕组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能够保证各相绕组的过线之间存在较大的距离,防止相间短路的现象出现,提高了安全性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定子的绕线结构及电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制作
,特别涉及一种定子的绕线结构及电机。
技术介绍
目前,电机定子骨架绕组线的齿间过线均是通过定子的一侧来完成的,电机定子骨架通过设置高度不同的多个绕线柱(过线柱)来实现不同相之间的绝缘。目前多个绕线柱均是设置在以电机定子轴线为圆心的圆周上,同时由于电机定子的高度有限,留给三相间的过线高度空间也是有限,存在三相绕组的过线之间的距离较近,容易出现相间短路,而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子的绕线结构及电机,其能够保证各相绕组的过线之间存在较大的距离,防止相间短路的现象出现,提高了安全性。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定子的绕线结构,包括定子铁芯、U相导线和V相导线;所述定子铁芯的形状为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圆柱形,在所述定子的周侧设置有两个以上绕线单元,两个以上所述绕线单元沿所述定子的周向依次排布,所述绕线单元包括U相绕组和V相绕组;在所述第一端面上设置有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包括沿所述定子铁芯径向依次间隔布设的第一绕线板和第二绕线板,所述U相导线能够绕设在所述第一绕线板上,并且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所述绕线单元中的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定子的绕线结构及电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定子的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铁芯(1)、U相导线(211)和V相导线(221);所述定子铁芯(1)的形状为具有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12)的圆柱形,在所述定子的周侧设置有两个以上绕线单元(2),两个以上所述绕线单元(2)沿所述定子的周向依次排布,所述绕线单元(2)包括U相绕组(21)和V相绕组(22);在所述第一端面(11)上设置有支撑部件(3),所述支撑部件(3)包括沿所述定子铁芯(1)径向依次间隔布设的第一绕线板(31)和第二绕线板(32),所述U相导线(211)能够绕设在所述第一绕线板(31)上,并且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所述绕线单元(2)中的所述U相绕组(21)上,所述V...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子的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铁芯(1)、U相导线(211)和V相导线(221);所述定子铁芯(1)的形状为具有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12)的圆柱形,在所述定子的周侧设置有两个以上绕线单元(2),两个以上所述绕线单元(2)沿所述定子的周向依次排布,所述绕线单元(2)包括U相绕组(21)和V相绕组(22);在所述第一端面(11)上设置有支撑部件(3),所述支撑部件(3)包括沿所述定子铁芯(1)径向依次间隔布设的第一绕线板(31)和第二绕线板(32),所述U相导线(211)能够绕设在所述第一绕线板(31)上,并且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所述绕线单元(2)中的所述U相绕组(21)上,所述V相导线(221)能够绕设在所述第二绕线板(32)上,并且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的所述绕线单元(2)中的所述V相绕组(2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端面(11)上设置有第一绝缘骨架(111),所述支撑部件(3)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绝缘骨架(111)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3)的数量与所述绕线单元(2)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绕线板(32)位于所述第一绕线板(31)和所述定子铁芯(1)的轴线之间;所述第一绕线板(31)上具有第一左绕线柱(311)和第一右绕线柱(312),二者之间形成第一过线槽(313);所述U相导线(211)依次穿过相连的两个所述第一绕线板(31)上的所述第一过线槽(313),并绕设在所述第一绕线板(31)的第一左绕线柱(311)和相邻的所述第一绕线板(31)的第一右绕线柱(312)上。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W相导线(231),所述绕线单元(2)包括W相绕组(23);在所述第二端面(12)上设置有第二绝缘骨架(121),所述第二绝缘骨架(121)上绕线机构(122),所述W相导线(231)绕设在所述绕线机构(122)上,并且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的所述绕线单元(2)中的所述W相绕组(23)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绕线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胜宇王旭阳焦雷肖智勇刘伟健郜曦谢芳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