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断路器的驱动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断路器
,特别涉及一种断路器的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根据我国供电网络智能化的需求,国家电网公司要求供电网络智能化。因此,需要供电网络的终端执行机构——小型断路器(或微型断路器)执行上端信号具备跳闸、合闸功能。因此小型断路器目前的发展趋势是除了具备传统的手动分合闸及过流过载自动脱扣功能外,还需要具有电动分合闸功能(俗称自动分合闸功能),以实现远程控制。传统上的自动分合闸断路器结构较为复杂,组装困难,成本高,而且拨杆推动断路器分合闸需要较大的力,使得断路器在分合闸过程中易出故障,寿命较短,不能满足电力公司的需求,因此,对其结构进行不断改进以满足客户日益提升的要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工作重点和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断路器的驱动机构,结构紧凑,容易组装,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而且零件之间推动力较大,使得断路器在分合闸过程中较顺畅,延长了断路器的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断路器的驱动机构,包括壳体,还包括设在壳体内的电机、变速箱、从动齿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断路器的驱动机构,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壳体(1)内的电机(2)、变速箱(3)、从动齿轮(4)、第一联动件(5)、第二联动件(6)和合闸齿轮(7),壳体(1)上设有通孔(8)和第二滑槽(9),电机(2)的输出轴与变速箱(3)的输入端连接,变速箱(3)的输出端为第一伞型部(10),从动齿轮(4)沿其转动中心轴方向依次包括第二伞型部(12)和第一扇齿部(13),第二伞型部(12)和第一扇齿部(13)一体同心设置,第二伞型部(12)的端部凸设有拨块(14),第二伞型部(12)与第一伞型部(10)啮合;合闸齿轮(7)沿其转动中心轴方向依次包括第二凸柱(15)、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断路器的驱动机构,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壳体(1)内的电机(2)、变速箱(3)、从动齿轮(4)、第一联动件(5)、第二联动件(6)和合闸齿轮(7),壳体(1)上设有通孔(8)和第二滑槽(9),电机(2)的输出轴与变速箱(3)的输入端连接,变速箱(3)的输出端为第一伞型部(10),从动齿轮(4)沿其转动中心轴方向依次包括第二伞型部(12)和第一扇齿部(13),第二伞型部(12)和第一扇齿部(13)一体同心设置,第二伞型部(12)的端部凸设有拨块(14),第二伞型部(12)与第一伞型部(10)啮合;合闸齿轮(7)沿其转动中心轴方向依次包括第二凸柱(15)、第二扇齿部(16)和合闸轴(17),第二凸柱(15)、第二扇齿部(16)和合闸轴(17)一体同心设置,第二扇齿部(16)与第一扇齿部(13)啮合,合闸轴(17)伸出通孔(8);第一联动件(5)的中部设有第一转动中心孔(18),第一联动件(5)的一端与拨块(14)限位配合,第一联动件(5)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一滑槽(19);第二联动件(6)的中部设有第二转动中心孔(20),第二联动件(6)的一端凸设有伸入第一滑槽(19)的第三凸柱(21),第三凸柱(21)与第一滑槽(19)滑移配合,第二联动件(6)的另一端凸设有伸出第二滑槽(9)的第四凸柱(22),第四凸柱(22)与第二滑槽(9)滑移配合;当第一扇齿部(13)与第二扇齿部(16)啮合后断路器合闸,当拨块(14)拨动第一联动件(5)后断路器分闸;驱动电机(2)带动变速箱(3)的第一伞型部(10)转动,通过第一伞型部(10)与第二伞型部(12)配合带动从动齿轮(4)转动,第一联动件(5)通过拨块(14)的转动使其沿第一转动中心孔(18)转动,第二联动件(6)通过第三凸柱(21)与第一滑槽(19)的配合使其沿第二转动中心(20)转动,第四凸柱(22)在第二滑槽(9)内转动使其拨动断路器分闸联动装置进行快速分闸动作;第一扇齿部(13)与第二扇齿部(16)配合带动合闸齿轮(7)的合闸轴(17)同步转动进行合闸动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断路器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变速箱(3)内设有二级齿轮(23)、三级齿轮(24)、四级齿轮(25)、输出齿轮(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克强,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美特微特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