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死体积管路及水流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777941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05: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死体积管路及水流控制方法,包括混合池进液管(2)、Y型三通(3)、第一出液管(42)、第一出液单向阀(44)、第二出液管(52)、第二出液单向阀(54),首先,控制第二液体通过第二出液单向阀(54)向Y型三通(3)流去。当第二液体流入混合池进液管(2)后,控制第一液体通过第一出液单向阀(44)向Y型三通(3)流去。当第一液体注入完毕时,继续控制第二液体流入混合池进液管(2),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减小死体积,防止残留液的影响,配制溶液精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死体积管路及水流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体管路设计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水质分析仪校准装置中的液体管路的设计。
技术介绍
在环境水体监测体系中,一般采用在线水质分析仪对水体参数进行检测,在线水质分析仪的检测精度是否满足国家检定规程要求,一般采用人工对在线水质分析仪的计量性能进行校准,而人工检测在线分析仪的时间周期长(一般需要36小时)。而如何设置水质分析仪校准装置中的液体管路,是影响校准装置溶液配制的一大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溶液配制精度高的防死体积管路及水流控制方法。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死体积管路,包括混合池进液管(2)、Y型三通(3)、第一出液管(42)、第一出液单向阀(44)、第二出液管(52)、第二出液单向阀(54),其中:所述Y型三通(3)为两个进口一个出口的管件,分别为第一进口管、第二进口管以及第一出口管。所述混合池进液管(2)一端与第一出口管连接,另一端与混合池连接。所述第一出液管(42)、第一出液单向阀(44)以及第一进口管依次连接。所述第二出液管(52)、第二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死体积管路及水流控制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死体积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池进液管(2)、Y型三通(3)、第一出液管(42)、第一出液单向阀(44)、第二出液管(52)、第二出液单向阀(54),其中:所述Y型三通(3)为两个进口一个出口的管件,分别为第一进口管、第二进口管以及第一出口管;所述混合池进液管(2)一端与第一出口管连接,另一端与混合池连接;所述第一出液管(42)、第一出液单向阀(44)以及第一进口管依次连接;所述第二出液管(52)、第二出液单向阀(54)以及第二进口管依次连接;所述第一出液单向阀(44)封闭口到第一进口管出口的距离L小于4倍第一出液单向阀(44)出口端管径R。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死体积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池进液管(2)、Y型三通(3)、第一出液管(42)、第一出液单向阀(44)、第二出液管(52)、第二出液单向阀(54),其中:所述Y型三通(3)为两个进口一个出口的管件,分别为第一进口管、第二进口管以及第一出口管;所述混合池进液管(2)一端与第一出口管连接,另一端与混合池连接;所述第一出液管(42)、第一出液单向阀(44)以及第一进口管依次连接;所述第二出液管(52)、第二出液单向阀(54)以及第二进口管依次连接;所述第一出液单向阀(44)封闭口到第一进口管出口的距离L小于4倍第一出液单向阀(44)出口端管径R。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死体积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液管(42)与标准母液瓶的出口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死体积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液管(52)与稀释液瓶的出口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死体积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液单向阀(54)封闭口到第二进口管出口的距离L小于4倍第二出液单向阀(54)出口端管径R。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死体积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口管、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孝雄蔡冶强邢金京王以堃陈扬朱建冰欧阳广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