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室内分风器及空调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室内分风器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人居环境的舒适性要求越发严格,这包括室内空调器的占用空间、室内空气人感舒适性和静音效果。传统家用空调器在室内终端设置有将换热器及风机,一方面噪音难以改善,另一方面,装载换热器和风机后,壳体臃肿,影响美观。专利文献CN203687194U采用了旋转出风的原理,但是其转向方向限制于水平方向,水平方向的旋转无法形成气流的附壁效应,更不能形成室内气流大循环,舒适性差。同时,该设备在室内设置旋转机械,风机噪音大,设备体积大,占用室内空间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分风器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室内结构体积大、占用室内空间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室内分风器,包括:外壳,外壳围设形成安装腔,安装腔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风口,安装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风口;出风装置,出风装置安装在安装腔内,出风装置包括与第一风口连通的第一导风结构和与第二风口连通的第二导风结构;穿墙管,穿墙管内设置有沿穿墙管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室内分风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所述外壳(10)围设形成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风口(15),所述安装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风口(16);出风装置(20),所述出风装置(20)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出风装置(20)包括与所述第一风口(15)连通的第一导风结构(21)和与所述第二风口(16)连通的第二导风结构(22);穿墙管(30),所述穿墙管(30)内设置有沿所述穿墙管(30)的长方向延伸的第一风道(31)和第二风道(32),所述第一风道(31)和所述第一导风结构(21)连通,所述第二风道(32)和所述第二导风结构(22)连通;转向筒(40),所述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分风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所述外壳(10)围设形成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风口(15),所述安装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风口(16);出风装置(20),所述出风装置(20)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出风装置(20)包括与所述第一风口(15)连通的第一导风结构(21)和与所述第二风口(16)连通的第二导风结构(22);穿墙管(30),所述穿墙管(30)内设置有沿所述穿墙管(30)的长方向延伸的第一风道(31)和第二风道(32),所述第一风道(31)和所述第一导风结构(21)连通,所述第二风道(32)和所述第二导风结构(22)连通;转向筒(40),所述转向筒(40)包括送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所述转向筒(40)可转动地与所述穿墙管(3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分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结构(21)和所述第二导风结构(22)均包括:导风筒体(23),所述导风筒体(23)上设置有进口(231)和出口(232);导风板(24),所述导风板(24)设置在所述导风筒体(23)内并沿所述导风筒体(23)的高度方向沿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分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结构(21)和所述第二导风结构(22)错位相邻对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分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装置(20)上设置有沿所述穿墙管(3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通孔(25),所述进口(231)位于所述通孔(25)的侧壁上;所述穿墙管(30)的内部设置有隔板(33),所述隔板(33)沿所述穿墙管(30)的长度方向延伸将所述穿墙管(30)分隔为所述第一风道(31)和所述第二风道(32),所述穿墙管(30)的靠近所述外壳(10)的一端具有位于所述隔板(33)上的挡板(34),所述挡板(34)和所述穿墙管(30)端部围设形成连接缺口,所述连接缺口与所述进口(231)相适配,所述挡板(34)与所述通孔(25)相适配。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分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24)为2至5块。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分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口(15)沿所述穿墙管(30)的轴向上的宽度C1与所述第二风口(16)沿所述穿墙管(30)的轴向上的宽度C2均在30mm至150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芳勇,李建建,陈英强,彭光前,张兴钰,罗袁伟,吴俊鸿,高旭,陈志伟,王现林,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