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鼓棒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演奏架子鼓的鼓棒,更为详细地,涉及一种鼓棒,在演奏架子鼓时棒本体利用固定带沿着夹持杆的外周缘进行弹性移动,从而可以用很小的力量摇动手腕旋转(wristsnap)进行演奏,同时容易对握棒法进行矫正。
技术介绍
通常,架子鼓是由军鼓(snare)、低音大鼓(base)、嗵嗵鼓(tomtom)、吊镲(cymbal)、踩镲(hi-hat)等组合为一套(set)并通过鼓棒的打击进行演奏的打击乐器。所述架子鼓与通常乐器一样,基础十分重要,所以为了演奏必须经过掌握握鼓棒的方法和打击的方法等的基本姿势的过程,并且即使实力提升至基础以上,为了掌握鼓棒的技术(technic)也应该始终坚持练习。如上所述的架子鼓棒形成为具有一定长度的杆状,演奏者在直接握紧一端部的状态下击打架子鼓并演奏。然而,就所述鼓棒而言,若演奏者向架子鼓施加强有力的打击,则不仅担心在打击后鼓棒向上弹起并到处动,而且担心鼓棒从演奏者的手中脱离。此外,在不熟练的初学者自己练习的情况,有如下问题:很难使得握鼓棒的姿势保持正确,同时演奏快节拍时,反复做演奏者的手腕过分地被弯曲伸直的动作,从而会诱发手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鼓棒,其特征在于,包括:棒本体(10);夹持杆(20),其为圆柱形状,配置为中间部相接于所述棒本体(10)并进行交叉,在一侧向下凸出形成有第一插入环(21),以便演奏者的拇指能够插入于所述第一插入环(21),在其他侧向上凸出形成有第二插入环(22),以便演奏者的食指能够插入于所述第二插入环(22);一对固定带(30),其以X字形态缠绕所述棒本体(10)和所述夹持杆(20),并且由具有伸缩性的材质构成,以便使得所述夹持杆(20)的角度变更成为可能;所述棒本体(10)通过所述固定带(30)的弹性力来沿着所述夹持杆(20)外周面的周向进行弹性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0.17 KR 20-2016-00059801.一种鼓棒,其特征在于,包括:棒本体(10);夹持杆(20),其为圆柱形状,配置为中间部相接于所述棒本体(10)并进行交叉,在一侧向下凸出形成有第一插入环(21),以便演奏者的拇指能够插入于所述第一插入环(21),在其他侧向上凸出形成有第二插入环(22),以便演奏者的食指能够插入于所述第二插入环(22);一对固定带(30),其以X字形态缠绕所述棒本体(10)和所述夹持杆(20),并且由具有伸缩性的材质构成,以便使得所述夹持杆(20)的角度变更成为可能;所述棒本体(10)通过所述固定带(30)的弹性力来沿着所述夹持杆(20)外周面的周向进行弹性旋转。2.根...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