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切底线装置、缝纫机和缝纫机的控制方法,切底线装置包括针板、支架、热切刀和切线驱动装置,针板设置有针位,热切刀设置在支架上,支架位于针板的下方,切线驱动装置驱动支架沿水平方向移动使热切刀移动至针位,通过热切刀对底线进行剪切,不仅解决了现有技术采用剪刀中存在的钝刀问题,且热切刀在对底线切断时,还能够对线头的端部进行热熔粘合,防止线头端部分叉,同时也能够实现线头短、不用二次修线和防鸟巢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切底线装置、缝纫机和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缝纫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切底线装置、缝纫机和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有一种具有将与加工布相连的面线及里线切断的切线装置的缝纫机,在缝制结束时,切线装置自动地或根据操作者的切线指示在加工布的底侧一并将面线及里线切断。然而上述现有的切线方式往往会在布料或衣服上留下较长的线头,后续需要人工地利用剪刀修剪,这就消耗大量的人工成本,也消耗大量的时间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面线末端粘合的切底线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面线末端粘合的缝纫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面线末端粘合的缝纫机的控制方法。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切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针板、支架、热切刀和切线驱动装置,针板设置有针位,热切刀设置在支架上,支架位于针板的下方,切线驱动装置驱动支架沿水平方向移动使热切刀移动至针位。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热切刀对底线进行剪切,不仅解决了现有技术采用剪刀中存在的钝刀问题,且热切刀在对底线切断时,还能够对线头的端部进行热熔粘合,防止线头端部分叉。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切底线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支架上的勾线装置,勾线装置的勾部经过针位并用于勾住底线,勾部位于热切刀在移动方向的前方,在水平面上勾部和热切刀之间具有引线距离。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在竖直方向上,热切刀位于针板和勾部之间的位置上。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勾线装置与支架一体成型。由上可见,通过设置勾线装置能够在切割前对底线进行一定的引线距离的拉线,使得底线的线头更长防止掉线,而勾部的一体成型能够简化结构。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支架铰接在针板的内端面,切线驱动装置驱动支架转动。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切底线装置包括传动装置,传动装置与切线驱动装置连接,传动装置设置有齿条,支架设置有齿轮,齿条与齿轮配合。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切底线装置还包括锁片,锁片与针板固定连接,传动装置设置有锁槽,锁片与锁槽配合。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切底线装置还包括排齿板,排齿板设置在针板和勾部之间,排齿板的内表面为内凹的弧形面,支可架在弧形面内转动。由上可见,由于支架是要经过针位的,在设置位置上需要进行相应的避让,故通过可转动的支架设置,在非切断工序下,支架可以转动至远离针位的位置上,在不拆卸支架而通过转动支架进行避让便可实现对排齿板进行安装定位。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缝纫机,包括压脚、机针和切底线装置,压脚位于针板的上方,机针用于在压脚的针位和针板的针位往复移动,切底线装置采用上述方案中的切底线装置。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热切刀对底线进行剪切,不仅解决了现有技术采用剪刀中存在的钝刀问题,且热切刀在对底线切断时,还能够对线头的端部进行热熔粘合,防止线头端部分叉。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缝纫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缝纫机包括压脚、机针和切底线装置,压脚位于针板的上方,机针用于在压脚的针位和针板的针位往复移动,切底线装置采用上述方案中的切底线装置。控制方法包括:切线驱动装置驱动支架沿水平方向移动;热切刀移动至针位的下方并对底线进行切断。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热切刀对底线进行剪切,不仅解决了现有技术采用剪刀中存在的钝刀问题,且热切刀在对底线切断时,还能够对线头的端部进行热熔粘合,防止线头端部分叉。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缝纫机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参考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切面线装置第一实施例在升起状态下的结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切面线装置第一实施例在下降状态下的结构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切面线装置第一实施例在引线状态下的结构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切面线装置第一实施例在切割状态下的结构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切底线装置第一实施例在表面侧的结构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切底线装置第一实施例在底面侧的结构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切底线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爆炸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切底线装置第一实施例在初始状态下的剖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切底线装置第一实施例在切割状态下的剖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切线原理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缝纫机实施例中切线触发装置的第一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缝纫机实施例中切线触发装置的第二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切底线装置第二实施例在底面侧的结构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缝纫机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缝纫机第二实施例位于底侧视角下的结构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缝纫机第二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切面线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爆炸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切面线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切线示意图。图20是本专利技术切面线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切线示意图。图21是本专利技术切底线装置第三实施例在底面侧的结构图。图22是本专利技术切底线装置第三实施例爆炸图。图23是本专利技术切面线装置第三实施例的第一切线示意图。图24是本专利技术切面线装置第三实施例的第二切线示意图。图25是本专利技术缝纫机控制方法实施例中切线的原理示意图。图26是本专利技术缝纫机控制方法实施例防鸟巢的原理示意图。图27是本专利技术缝纫机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图。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缝纫机第一实施例:参照图1,图1是缝纫机的结构参考图,缝纫机包括机头11、设置在机头11一侧的手轮111、针板41、位于针板下方的旋梭12、以及包括设置在机头11另一侧的机针112和压脚113,压脚113上设置有贯穿通孔的针位114,机针112用于在压脚113的针位114往复移动,在压脚113在朝上的端面上设置有让位槽115,让位槽115是沿送料方向在压脚113的上表面设置的滑槽。参照图2至图5,切面线装置2包括纵向驱动装置27、支架21、滑块25、热切刀(未示出)、触发器26,纵向驱动装置27设置在机针112的上方并固定在所述机头11上,在本实施例中,纵向驱动装置27采用电磁铁、线圈和弹簧的配合组成,即弹簧套在电磁铁上,电磁铁穿过线圈,在初始状态下,弹簧的预压力对电磁铁朝上方地设置,使得电磁铁位于高位,在线圈通电后,使得电磁铁朝下地移动,继而实现纵向的驱动。本案的热切刀可采用片状不锈钢,并对其进行施加直流电,使得热切刀瞬间发热继而实现对线材的切断和线头的热熔粘合,对于对热切刀的加热方式才可采用电磁波、微波或超声波进行加热。支架21包括上端连接部211、中部连接部212、侧部连接部213和下端连接部215,上端连接部211位于中部连接部212的左侧上方,侧部连接部213位于中部连接部212的右侧上方且倾斜地设置,下端连接部215位于中部连接部212的下方。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案采用上下左右的基准是基于缝纫机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用户视角下的上下左右,而送料方向是自靠近用户的位置朝向远离用户的位置的方向。上端连接部211与电磁铁固定连接,在纵向驱动装置27的带动下使得整个支架2能够实现纵向的上下移动。下端连接部215在压脚113的右侧设置有滑槽22,滑槽22是沿送料方向设置,滑槽22在靠近针位的端部上设置有开口,下端连接部215在压脚113的后侧且位于滑槽的后侧设置有限位槽23,限位槽23是沿送料方向设置且设置有滑动上限位和下限位。滑块25包括位于中部的滑动部、伸出部251和限位凸起252,滑动部位于滑槽22中并与滑槽配合滑动,伸出部251自滑槽22延伸至压脚113,伸出部251可在开口中滑动,热切刀设置在伸出部251靠近针位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切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针板、支架、热切刀和切线驱动装置,所述针板设置有针位,所述热切刀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位于所述针板的下方,所述切线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支架沿水平方向移动使所述热切刀移动至所述针位。
【技术特征摘要】
1.切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针板、支架、热切刀和切线驱动装置,所述针板设置有针位,所述热切刀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位于所述针板的下方,所述切线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支架沿水平方向移动使所述热切刀移动至所述针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底线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勾线装置,所述勾线装置的勾部经过所述针位并用于勾住底线,所述勾部位于所述热切刀在移动方向的前方,在水平面上所述勾部和所述热切刀之间具有引线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热切刀位于所述针板和所述勾部之间的位置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切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勾线装置与所述支架一体成型。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切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铰接在所述针板的内端面,所述切线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支架转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切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底线装置包括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与所述切线驱动装置连接,所述传动装置设置有齿条,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琳,
申请(专利权)人:方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