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碧凤专利>正文

具有循环透气排热的鞋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708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循环透气排热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大底、通气吸震块、气囊体、定型中底及鞋垫,于大底的鞋跟及鞋腰部位分别设有圆柱状凹槽与空气导槽,气囊体和风管分别置入圆柱状凹槽与空气导槽内,通气吸震块设置于大底鞋掌部位凹设的容置空间内;定型中底组设至大底上方;鞋垫于脚掌处及足弓部设有多数个软质按摩凸块与透气孔,且在背面设有多数个空心柱,并于脚跟部位设置一呈弧状凸起的软垫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由鞋底内部所设置的气囊体作一进气与排气的动作,达到脚底透气的功效,特殊设计的鞋垫,使人们足部不会与鞋体完全贴合,用以保持脚底的干爽。亦消除脚足与鞋垫过于贴合所产生的闷热,同时提供给人们脚底按摩的功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循环透气排热的鞋底结构,主要由鞋底内部所设置的气囊作一进气与排气的动作,达到脚底透气的功效,并搭配特殊设计的鞋垫,使人们足部不会与鞋体完全贴合,用以保持脚底的干爽。
技术介绍
缘,人体骨骼的组成构造中最为复杂的部位,当属手掌与脚掌,其中,脚掌由26根骨头、33个关节、107片韧带及19块筋肉所组成,且一天之中约九~十个小时的时间,必须承受人体数十公斤的重量,再加上行走时产生的冲击力,对于如此精密、复杂的脚掌结构而言,不啻是沉重的负担,若是没有穿着合适的鞋子来保护我们的双脚,并定期给自己或专科医师做健诊,我们的脚足将比身体的其它部位更容易受伤或生病。然而,习用的鞋底设计多半末重视脚掌的健康问题,故不具透气、排热与吸震等保护脚足的功能,于长时间穿着后,脚足将因流汗即无法透气而处于湿热且滋生细菌的环境中,因此许多人对于脚臭、香港脚等情况困扰不已。一般习用的鞋底(A),大部分都会于鞋底(A)后方设有一气室(A1)及气阀(A2),再配合空气道A3与鞋垫B的脚掌部位所设置的透气孔(B1),作为鞋B内部空气循环的方式,虽以改善鞋底B内部空气循环不良的缺点,由于气室(A1)经人们脚底踩踏动作后,所能产生的空气有限,加上脚底与鞋垫B又为完全贴合状态,使透气孔B1的透气功用也大打折扣,导致整体通风排气的效果不彰;尤其是大部分的鞋体,是以紧密包覆着脚的方式设计,透气孔B的设计根本很难发挥作用,形同虚设。有鉴于此,本创作人针对上述的缺点再作研究,所进行的研发改良传统技术,并尝试研究组装原理,因而设计出一种实施简易,以降低生产成本为主要目的的结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循环透气排热的鞋底结构,让穿着鞋体能更为舒适干爽,用以解决以往鞋体所不足的透气效果,又能消除脚底与鞋垫过于贴合所产生的闷热,同时提供给人们一种脚足的保健功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循环透气排热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大底、一通气吸震块、一气囊体、一定型中底及一鞋垫等组件共同组成于大底的鞋跟及鞋腰等部位分别设有一圆柱状凹槽与空气导槽,气囊体和风管分别置入圆柱状凹槽与空气导槽内,大底的鞋掌部位凹设一容置空间,通气吸震块设置于内;定型中底组设至大底上方,以防止大底受外力影响而扭曲变形该鞋垫于脚掌处及足弓部设有多数个软质按摩凸块与透气孔,且在背面设有多数个空心柱,用以支撑鞋垫所承受的重压,并于脚跟部位设置一呈弧状凸起的软垫体,让人体的脚底不会与鞋垫完全贴台,透过此鞋底的结构设计以达到透气排热的作用;具有循环透气排热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大底鞋跟的二侧,利用挖空方式设计孔洞,孔洞中放置排气阀。具有循环透气排热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定型中底脚跟处镂设有一椭圆形洞口,使鞋垫与气囊体能更为紧密地结合,使脚跟处的踩踏压力更有效率地传达至气囊体。具有循环透气排热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软垫体为一透明状的软硅胶材质制成,以吸收人体于行走时所产生的冲击力。本技术的优点是由鞋底内部所设置的气囊体作一进气与排气的动作,达到脚底透气的功效,并搭配特殊设计的鞋垫,使人们足部不会与鞋体完全贴合,用以保持脚底的干爽。本技术提供的鞋底结构并改善习用鞋底结构所忽视的透气效果,亦消除脚足与鞋垫过于贴合所产生的闷热,同时提供给人们脚底按摩的功用。附图说明图1是习用鞋底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鞋底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鞋底的组合完成图。图4是本技术鞋底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鞋底实施例图。图示符号说明(A)鞋底 (A1)气室(A2)气阀 (A3)空气道(B)鞋垫 (B1)透气孔(1)大底 (11)凹槽(12)洞孔 (13)空气导槽(14)容置空间 (2)通气吸震块(3)气囊体 (31)风管(4)定型中底 (41)椭圆洞口(5)鞋垫 (51)按摩凸块(52)透气孔(53)软垫体(54)空心柱具体实施方式为使熟习该项技艺的人士能了解本技术的目的与作用,兹由下述一较佳的具体实施例,配合所附的图式,详细说明如后,谨请参阅。请参阅图2,是本技术鞋底的立体分解图,该具有循环透气排热的鞋底结构透过一大底1、一通气吸震块2、一气囊体3、一定型中底4、一鞋垫5等构件,以组合成让人穿着舒适的鞋体。本技术于大底1的鞋跟处设有一圆柱状的凹槽11,而在鞋腰中间部位则设置一空气导槽13,气囊体3和风管31分别置入圆柱状凹槽11与空气导槽13内,大底的鞋掌部位凹设一容置空间14内,使得大底1与鞋垫5之间空气能更为流通;接着再将一通气吸震块2安装至大底鞋掌的容置空间14内,然后把定型中底4组设至大底1上方,以固定大底,其作用在于避免大底1因外力影响而扭曲变形;本技术也可以在定型中底4脚跟处镂设有一椭圆形洞口41,以便鞋垫5与气囊体3能更为紧密地结合,使脚跟处的踩踏压力更有效率地传达至气囊体3。本技术还可以在大底鞋跟的二侧,利用挖空方式设计孔洞12,孔洞12中放置排气阀,由单向进、出气阀的结合,而形成透气系统。该鞋垫5整体为依照大底1形状所设计,该鞋垫5的脚掌处及足弓部设有多数个软质按摩凸块51与透气孔52,让脚底不会与鞋垫5完全贴合,以保持一通风的效果;在脚跟部位设置一呈弧状凸起的软垫体53,软垫体53可以是用透明硅胶材质制成的,使人们于行走时所作的踩踏动作所产生的冲击力,能够被该软垫体53所吸收。经由弹力软垫体53的设置,用以增加其气室吸气与排气的效果,同时也具有吸震、消压的作用,令人们的脚底更加舒适且通风。鞋垫5在背面设有多数个空心柱54,使鞋垫5更能承受踩踏时的重压,以支撑鞋垫5所承受的重压。接着将鞋垫5组合至大底1及定型中底4的上层,完成舒适且具有透气、消压功能的鞋底结构。本技术提供的鞋底结构使人于穿着时,更为舒适干爽,并改善习用鞋底结构所忽视的透气效果,亦消除脚足与鞋垫5过于贴合所产生的闷热,同时提供给人们脚底按摩的功用,以提升脚足健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循环透气排热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大底、一通气吸震块、一气囊体、一定型中底及一鞋垫等组件共同组成:于大底的鞋跟及鞋腰等部位分别设有一圆柱状凹槽与空气导槽,气囊体和风管分别置入圆柱状凹槽与空气导槽内,大底的鞋掌部位凹设一容置空间,通气吸震块设置于内;定型中底组设至大底上方;该鞋垫于脚掌处及足弓部设有多数个软质按摩凸块与透气孔,且在背面设有多数个空心柱,用以支撑鞋垫所承受的重压,并于脚跟部位设置一呈弧状凸起的软垫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循环透气排热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大底、一通气吸震块、一气囊体、一定型中底及一鞋垫等组件共同组成于大底的鞋跟及鞋腰等部位分别设有一圆柱状凹槽与空气导槽,气囊体和风管分别置入圆柱状凹槽与空气导槽内,大底的鞋掌部位凹设一容置空间,通气吸震块设置于内;定型中底组设至大底上方;该鞋垫于脚掌处及足弓部设有多数个软质按摩凸块与透气孔,且在背面设有多数个空心柱,用以支撑鞋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碧凤
申请(专利权)人:陈碧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