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风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6896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1 2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挡风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其中,该挡风件用以安装在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风道,该挡风件包括:背风板和迎风板,背风板上贯设有多个第一圆形散风孔,背风板的进风侧开设有安装敞口;迎风板盖合于安装敞口,迎风板上贯设有多个第二圆形散风孔,迎风板的外表面外凸形成有导流面。本专利提出的挡风件在背风板和迎风板上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一圆形散风孔和多个第二圆形散风孔,如此,能够改善空调器制冷模式时的无风感效果;此外,迎风板的外表面形成有外凸的导流面,如此,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热气流可沿着导流面流向地面,从而能够改善空调器的制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挡风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
,特别涉及一种挡风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器已经成为众多家庭不可或缺的家用电器之一。现有的空调器大多同时具有制冷及制热功能,以使室内环境温度维持在舒适的范围内;当开启制冷模式时,如果风力过于强劲,冷气流吹至用户身上后,会使用户患上空调病;当开启制热模式时,由于热气流的比重小,向上升,因此,热气流很难送达地面。现有空调器的空调室内机通常在出风口处设置开设有散风孔的挡风件,以实现制冷模式下的无风感,但如此又会使挡风件的导风面积变小,进而影响制热模式时挡风件对热气流的导流效果,因此,现有的空调器很难兼顾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的用户体验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挡风件,旨在同时提高空调器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用户体验的舒适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挡风件用以安装在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风道,所述挡风件包括:背风板,所述背风板上贯设有多个第一圆形散风孔,所述背风板的进风侧开设有安装敞口;以及迎风板,所述迎风板盖合于所述安装敞口,所述迎风板上贯设有多个第二圆形散风孔,所述迎风板的外表面外凸形成有导流面。优选地,所述第一圆形散风孔和所述第二圆形散风孔呈交错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圆形散风孔和所述第二圆形散风孔的孔径范围为1mm至3.5mm。优选地,在所述迎风板的延伸方向上,所述迎风板的开孔率由所述迎风板的中间区域向两侧边区域呈递增式分布。优选地,所述第二圆形散风孔的孔径自所述迎风板的中间区域向两侧边区域呈递增设置优选地,所述迎风板在背离所述背风板的方向呈外凸的双面弧形板设置,所述迎风板远离所述背风板的外表面形成所述导流面。优选地,所述背风板在背离所述迎风板的方向呈外凸的双面弧形板设置。优选地,所述迎风板与所述背风板围合形成消音腔。优选地,所述背风板在所述安装敞口边沿相对的两侧分设有凸扣和卡槽;所述迎风板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凸扣抵接的抵接槽,另一侧形成有与所述卡槽卡接的卡块。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机主体和挡风件,所述室内机主体内设有出风风道,所述挡风件可活动地设在所述出风风道的出风口处;该挡风件包括:背风板,所述背风板上贯设有多个第一圆形散风孔,所述背风板的进风侧开设有安装敞口;以及迎风板,所述迎风板盖合于所述安装敞口,所述迎风板上贯设有多个第二圆形散风孔,所述迎风板的外表面外凸形成有导流面。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机主体和挡风件,所述室内机主体内设有出风风道,所述挡风件可活动地设在所述出风风道的出风口处;该挡风件包括:背风板,所述背风板上贯设有多个第一圆形散风孔,所述背风板的进风侧开设有安装敞口;以及迎风板,所述迎风板盖合于所述安装敞口,所述迎风板上贯设有多个第二圆形散风孔,所述迎风板的外表面外凸形成有导流面。本技术提出的挡风件包括背风板和迎风板,背风板和迎风板上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一圆形散风孔和多个第二圆形散风孔,如此,当空调器处于制冷状态时,冷风顺次经过第二圆形散风孔和第一圆形散风孔的散风作用后,冷风的气流强度显著降低,因此,空调器制冷过程中只有凉感,无明显风感,如此,用户感觉更为舒适且不容易患上空调病;此外,本技术挡风件的迎风板的外表面形成有外凸的导流面,当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根据“康达效应”可知,热气流可沿着导流面流向地面,实现了用户的暖足效果和温心效果,同时还提高了空调器制热模式下的效率,降低了空调器的耗电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在制冷模式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在制热模式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挡风件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挡风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背风板和迎风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挡风件120卡槽20室内机主体130第一圆形散风孔100背风板210抵接槽200迎风板220卡块300消音腔230第二圆形散风孔110凸扣240导流面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挡风件,该挡风件既能够实现制冷时的无风感,又能在制热时将热气流送达地面。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该挡风件10用以安装在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风道,所述挡风件10包括:背风板100和迎风板200,所述背风板100上贯设有多个第一圆形散风孔130,所述背风板100的进风侧开设有安装敞口,所述迎风板200盖合于所述安装敞口,所述迎风板200上贯设有多个第二圆形散风孔230,所述迎风板200的外表面外凸形成有导流面240。空调室内机大多安装在一定高度的墙壁上,由于冷风的比重大,向下沉,热风的比重小,向上飘;因此制冷状态下,空调室内机出风风道吹出的冷风直吹到人的身上,对于身体素质较为敏感用户,极易引起空调病,而制热状态下,空调室内机出风风道吹出的热风无法送达地面,用户感觉不到;当用户明显感觉到热风时,整个房间的温度基本都处于温暖状态,这造成了热量的浪费,导致空调器的耗电量很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的挡风件10能够兼顾制冷模式与制热模式下的用户体验舒适性。具体地,如图2、图3和图5所示,挡风件10可转动地设于空调室内机的出风风道的出风口处,且迎风板200的导流面240处于出风方向的迎风侧,在制冷模式时(如图2所示),挡风件10完全盖合出风口,由出风口吹出的冷风顺次经过第二圆形散风孔230及第一圆形散风孔130的散风作用后,冷风气流强度显著减弱,使空调器在制冷时只存在凉感,从而能够实现无风感的效果;在制热模式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挡风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挡风件,用以安装在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件包括:背风板,所述背风板上贯设有多个第一圆形散风孔,所述背风板的进风侧开设有安装敞口;以及迎风板,所述迎风板盖合于所述安装敞口,所述迎风板上贯设有多个第二圆形散风孔,所述迎风板的外表面外凸形成有导流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挡风件,用以安装在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件包括:背风板,所述背风板上贯设有多个第一圆形散风孔,所述背风板的进风侧开设有安装敞口;以及迎风板,所述迎风板盖合于所述安装敞口,所述迎风板上贯设有多个第二圆形散风孔,所述迎风板的外表面外凸形成有导流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形散风孔和所述第二圆形散风孔呈交错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形散风孔和所述第二圆形散风孔的孔径范围为1mm至3.5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风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迎风板的延伸方向上,所述迎风板的开孔率由所述迎风板的中间区域向两侧边区域呈递增式分布。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挡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形散风孔的孔径自所述迎风板的中间区域向两侧边区域呈递增设置。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云前马列彭杰林陈源周元乐王琨瑶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