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炉自动提煤加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6855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1 2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锅炉自动提煤加煤装置,包括加料斗、输送管、电机、螺旋轴、叶片、煤仓、主动轮、从动轮、输送带、盛料铲和落料斗;所述输送管为左端封闭的管状结构,输送管的左上部设有进料口,所述加料斗的下端开口与输送管的进料口连接,所述电机安装在输送管的左端,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设置在输送管内的螺旋轴连接,所述输送管的右端与煤仓的左下方相连,所述煤仓内安装从动轮,所述从动轮正上方安装主动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省事省力,可自动进行提煤、加煤工作,并且加煤速率均匀,不会造成燃烧不彻底或者供热不稳定等现象,通过收集箱可以收集洒落煤粉,保护工作环境,节约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锅炉自动提煤加煤装置
本技术涉及锅炉提煤加煤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锅炉自动提煤加煤装置。
技术介绍
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锅炉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锅的原义指在火上加热的盛水容器,炉指燃烧燃料的场所,锅炉包括锅和炉两大部分。锅炉中产生的热水或蒸汽可直接为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所需热能,也可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或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提供热水的锅炉称为热水锅炉,主要用于生活,工业生产中也有少量应用。产生蒸汽的锅炉称为蒸汽锅炉,常简称为锅炉,多用于火电站、船舶、机车和工矿企业。锅炉在工作时需要大量的煤炭作为燃料,目前车间中所用的锅炉都是人工加料,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加煤速率不均匀,造成燃烧不彻底或者供热不稳定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锅炉自动提煤加煤装置。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锅炉自动提煤加煤装置,包括加料斗、输送管、电机、螺旋轴、叶片、煤仓、主动轮、从动轮、输送带、盛料铲和落料斗;所述输送管为左端封闭的管状结构,输送管的左上部设有进料口,所述加料斗的下端开口与输送管的进料口连接,所述电机安装在输送管的左端,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设置在输送管内的螺旋轴连接,所述输送管的右端与煤仓的左下方相连,所述煤仓内安装从动轮,所述从动轮正上方安装主动轮,所述输送带安装在主动轮上和从动轮上,所述输送带上安装有盛料铲,所述主动轮的右侧设有落料斗,所述落料斗的底端与锅炉的进料斗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盛料铲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所述盛料铲的宽度与落料斗到输送带之间的距离相等。进一步的,所述叶片安装在螺旋轴上,所述叶片为实体螺旋面型。进一步的,所述煤仓的右侧设有用于收集洒落煤粉的收集箱。进一步的,所述螺旋轴的长度与输送管的长度相等。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电机驱动螺旋轴转动,由于煤炭的重力及其与输送管内壁所产生的摩擦力,使煤炭只能在叶片的推送下沿着输送管的槽底向前移动进入煤仓内,通过盛料铲将煤仓内的煤块提升至落料斗内,从而输送至锅炉的进料斗内,省事省力,可自动进行提煤、加煤工作,并且加煤速率均匀,不会造成燃烧不彻底或者供热不稳定等现象,通过收集箱可以收集洒落煤粉,保护工作环境,节约能源。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锅炉自动提煤加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盛料铲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加料斗、2-输送管、3-电机、4-螺旋轴、5-叶片、6-煤仓、7-主动轮、8-从动轮、9-输送带、10-盛料铲、11-落料斗、12-锅炉、13-进料斗、14-收集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参照图1-2,一种锅炉自动提煤加煤装置,包括加料斗1、输送管2、电机3、螺旋轴4、叶片5、煤仓6、主动轮7、从动轮8、输送带9、盛料铲10和落料斗11;输送管2为左端封闭的管状结构,输送管2的左上部设有进料口,加料斗1的下端开口与输送管2的进料口连接,电机3安装在输送管2的左端,电机3的输出轴与设置在输送管2内的螺旋轴4连接,输送管2的右端与煤仓6的左下方相连,以不阻碍盛料铲10的运转为主,输送管2的右端也可以与煤仓6的其他位置相连,煤仓6内安装从动轮8,从动轮8正上方安装主动轮7,主动轮7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转动,驱动电机与与PLC控制器连接以控制其转动速度从而控制加煤的速率,输送带9安装在主动轮7上和从动轮8上,输送带9上安装有盛料铲10,主动轮7的右侧设有落料斗11,落料斗11的底端与锅炉12的进料斗13连接。本实施例中,盛料铲10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盛料铲10的宽度与落料斗11到输送带9之间的距离相等,叶片5安装在螺旋轴4上,叶片5为实体螺旋面型,便于输送煤炭,煤仓6的右侧设有用于收集洒落煤粉的收集箱14,螺旋轴4的长度与输送管2的长度相等,保证煤炭输送进入煤仓6内。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电机3驱动螺旋轴4转动,由于煤炭的重力及其与输送管2内壁所产生的摩擦力,使煤炭只能在叶片5的推送下沿着输送管2的槽底向前移动进入煤仓6内,对煤仓6内的煤炭进行补充,而上层的煤炭通过盛料铲10提升至落料斗内,从而输送至锅炉12的进料斗内,省事省力,可自动进行提煤、加煤工作,并且加煤速率均匀,不会造成燃烧不彻底或者供热不稳定等现象,通过收集箱14可以收集洒落煤粉,保护工作环境,节约能源。本技术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锅炉自动提煤加煤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锅炉自动提煤加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料斗、输送管、电机、螺旋轴、叶片、煤仓、主动轮、从动轮、输送带、盛料铲和落料斗;所述输送管为左端封闭的管状结构,输送管的左上部设有进料口,所述加料斗的下端开口与输送管的进料口连接,所述电机安装在输送管的左端,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设置在输送管内的螺旋轴连接,所述输送管的右端与煤仓的左下方相连,所述煤仓内安装从动轮,所述从动轮正上方安装主动轮,所述输送带安装在主动轮上和从动轮上,所述输送带上安装有盛料铲,所述主动轮的右侧设有落料斗,所述落料斗的底端与锅炉的进料斗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炉自动提煤加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料斗、输送管、电机、螺旋轴、叶片、煤仓、主动轮、从动轮、输送带、盛料铲和落料斗;所述输送管为左端封闭的管状结构,输送管的左上部设有进料口,所述加料斗的下端开口与输送管的进料口连接,所述电机安装在输送管的左端,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设置在输送管内的螺旋轴连接,所述输送管的右端与煤仓的左下方相连,所述煤仓内安装从动轮,所述从动轮正上方安装主动轮,所述输送带安装在主动轮上和从动轮上,所述输送带上安装有盛料铲,所述主动轮的右侧设有落料斗,所述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征伟
申请(专利权)人:新昌县达科机电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