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氧型潜流人工湿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6586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1 2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复氧型潜流人工湿地包括垂直潜流湿地单元、复氧单元和水平潜流湿地单元,不需要额外的人员使用曝气装置进行人工增氧,在进水时就可以自然增加氧气,其原理是:螺旋管的直径逐渐缩小,水压增加,并且螺旋管喷射出螺旋状的水流,能在水中引起小漩涡,有利于空气中的氧气溶入水中增加水的含氧量。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独特的填料配方能够获得优异的废水净化处理效果,牡蛎碎壳具有良好的吸附性且其具有多层细微的小孔,有利于有益微生物生长,微生物可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及消化分解氮元素,同时,添加一定比例牡蛎壳后可有效吸附水体中磷元素并为湿地植物提供充足的钙离子,促进湿地植物生长发育。呈略碱性的牡蛎碎壳和略酸性的花岗岩碎石适量搭配,可维持水质的pH值在6~8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氧型潜流人工湿地
本专利技术涉及人工湿地
,特别是涉及一种复氧型潜流人工湿地。
技术介绍
人工湿地是通过人为地控制条件,利用湿地复杂特殊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综合能力功能净化污水的类似沼泽的地面系统。绝大多数人工湿地都是由四部分组成:1)填料,又称为基质,如土壤、细砂、粗砂、砾石等,不同的填料成分不同的比例都严重影响人工湿地的综合性能;2)植物,适合水中生长的水生植物,如芦苇、美人蕉、文殊兰等;3)微生物,附着于植物根系及填料表面,对废水中污染物起主要的降解作用;4)水生昆虫。因人工湿地基建投资费用低、净化能力强、运行费用低等特点,被广泛运用于处理生活污水。根据系统布水方式或者流动方式的不同,将人工湿地分为三种: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垂直流人工湿地。目前,人工湿地用于处理高氨氮废水的效果较差,这与废水进入湿地后其溶解氧水平不断下降有关,在湿地系统的中后段,废水中溶解氧不足成为湿地净化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存在问题,亟需提供一种废水氨氮去除率高、湿地净化效果好的人工湿地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种废水氨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复氧型潜流人工湿地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氧型潜流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垂直潜流湿地单元、复氧单元和水平潜流湿地单元,垂直潜流湿地单元、复氧单元和水平潜流湿地单元的面积比为3:1:3~1:1:1,且所述垂直潜流湿地单元和水平潜流湿地单元分别位于复氧单元的两侧,所述垂直潜流湿地单元的上部安装有水平设置的布水装置,布水装置设有主管和交错分布于主管两边的支管,主管每个10cm~20cm开有直径3mm~6mm的布水孔,所述布水装置的下方为填料层,填料层的底部为滤水板,滤水板下垫有5cm~10cm的混凝土砖块,并在垂直潜流湿地单元的底部设有汇水层,汇水层与复氧单元相通;复氧单元的进水管的排水口设有螺旋管,所述螺旋管的直径从进水口往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氧型潜流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垂直潜流湿地单元、复氧单元和水平潜流湿地单元,垂直潜流湿地单元、复氧单元和水平潜流湿地单元的面积比为3:1:3~1:1:1,且所述垂直潜流湿地单元和水平潜流湿地单元分别位于复氧单元的两侧,所述垂直潜流湿地单元的上部安装有水平设置的布水装置,布水装置设有主管和交错分布于主管两边的支管,主管每个10cm~20cm开有直径3mm~6mm的布水孔,所述布水装置的下方为填料层,填料层的底部为滤水板,滤水板下垫有5cm~10cm的混凝土砖块,并在垂直潜流湿地单元的底部设有汇水层,汇水层与复氧单元相通;复氧单元的进水管的排水口设有螺旋管,所述螺旋管的直径从进水口往出水口方向逐渐缩窄,且螺旋管的管壁沿着螺旋方向开有多个细孔;所述水平潜流湿地单元上部靠近复氧单元的进水一侧设有溢流堰,所述设置为5cm~10cm等边三角形锯齿状,且所述溢流堰不高于所述垂直潜流湿地单元中的水面,所述水平潜流湿地单元的另一侧下部设有集水装置,所述集水装置由两块10cm~20cm边长穿孔水泥板粘合而成,与池底、池壁组成正方体收集水装置,所述集水装置的壁每间隔50cm~100cm处开孔,孔径5cm~10c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诚余招龙肖梅仙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茂名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冠利达海洋生物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