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源湘专利>正文

一种水稻联合收割机轮履复合式行走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60 阅读:3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水稻联合收割机轮履复合式行走机构,包括底盘2、动力10、变速箱7、主动行走轮3、303、从动行走轮4、404、履带1、101,所述动力10固定安装在底盘2后端,在动力10前方安装有变速箱7,它的两侧有输出半轴5,且其上相应安装有随轴转动的主动行走轮3、303,所述底盘2另一端安装有从动行走轴6、606,且其上安装有从动行走轮4、404,两轮的外周套装有平板履带1、10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水稻联合收割机轮履复合式行走机构,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接地面积大,接地压力小,不陷泥,性能稳定,可靠性强,行走阻力小,爬坡性能强,拆装容易,移田方便,完全适宜配置在、中、小、微型收割机上,作为它完美的行走机构。(*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联合收割机轮履复合式行走机构
:本技术涉及水田作业农用机械,进一步是指用于水稻联合收割机的行走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水稻联合收割机的行走机构基本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轮式行走机构,一种是履带式行走机构。轮式行走机构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坚固耐用,拆装方便,机动性好等优点,然而用于水稻收割行走机构,存在极严重的缺陷,主要是: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差,在湿田或水田中工作下陷严重,甚至不能运行,跨越水沟田埂能力也差。与轮式行走装置相比较,履带式行走机构具有如下优势:接地面积大,接地压力小,下陷小,对水田,湿田适应性较好,但它也存在很多缺陷,主要是它的装置复杂,质量大,成本高,易磨损,行走平稳差,转弯时严重破坏土壤结构,影响耕整,尤其是体积庞大,自身偏重,深泥脚田作业仍有下陷现象,极不适宜丘陵山区、梯田、小块田、深泥脚田作业收割。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水稻联合收割机轮式和履带行走机构各自存在的缺陷,研制一种轮和履带相结合的轮履复合式行走机构,克服了它们各自的缺点,综合利用了它们各自的优点,它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接地面积大,接地压力小,不陷泥,性能稳定,可靠性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稻联合收割机轮履复合式行走机构,包括底盘(2)、动力(10)、变速箱(7)、主动行走轮(3)、从动行走轮(4)、履带(1),其特征是:所述底盘(2)后端安装有动力(10),在动力(10)前方安装有变速箱(7),变速箱(7)侧有输出半轴(5、505),且其上相应安装有随轴转动的主动行走轮(3、303),所述底盘(2)另一端安装有从动行走轮轴,且其上安装有从动行走轮(4、404),主动行走轮和从动行走轮的外周套装有平板履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联合收割机轮履复合式行走机构,包括底盘(2)、动力(10)、变速箱(7)、主动行走轮(3)、从动行走轮(4)、履带(1),其特征是:所述底盘(2)后端安装有动力(10),在动力(10)前方安装有变速箱(7),变速箱(7)侧有输出半轴(5、505),且其上相应安装有随轴转动的主动行走轮(3、303),所述底盘(2)另一端安装有从动行走轮轴,且其上安装有从动行走轮(4、404),主动行走轮和从动行走轮的外周套装有平板履带。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水稻联合收割机轮履复合式行走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变速箱(7)安装在底盘(2)后端中部位置,变速箱(7)两侧有输出半轴(5、505)且其上相应安装有随轴转动的主动行走轮(3、303),所述底盘(2)前端安装有从动行走轴(6、606)且其上相应安装有从动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源湘
申请(专利权)人:李源湘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