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杰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智能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5196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1 11:19
一种新型智能床,属于家庭用床技术领域,包括床架和床板,床板包括活动连接的前折叠组件、第三床板和后折叠组件,前折叠组件和后折叠组件均由至少两个床板依次铰接而成,前折叠组件和后折叠组件的一端与第三床板铰接,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三床板可拆卸的固定在床架中部;床架上连接有左转动装置和右转动装置,左转动装置的一端与床架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前折叠组件的自由端铰接;右转动装置的一端与床架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后折叠组件的自由端铰接;左转动装置和右转动装置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转臂+推杆”的结构,该结构简单,距离电机的力臂较短,省力,省电,且操作方便。

A new type of intelligent bed

A new type of intelligent bed,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domestic bed, including bed frame and bedplate. The bedplate comprises a front folding component with a movable connection, third sheets and a rear folding component. The front folding component and the rear folding component are hinged by at least two sheets, and one end of the front folding component and the rear folding component is hinged with the third bed board. The other end is a free end; the third bedplate is detachable and fixed in the middle of the bed frame; the bedside is connected with a left rotating device and a right rotating device. The one end of the left rotating devi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bed frame, the other end is articulated with the free end of the front folding component; one end of the right rotating devi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bed frame, the other end and the rear end are connected. The free end hinge of the folding component, the left rotation device and the right rotating device and the control device ar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he invention adopts the structure of \rotating arm + push rod\,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the force arm of the distance from the motor is short, the power saving, the power saving, and the operation is conven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智能床
本专利技术属于家庭用床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智能床。
技术介绍
床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现代人类生活条件的不断升级和物质条件的不断富足,人们的家具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现在人们不仅对床舒适性有很高要求,同时对床功能性也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失眠,或者睡眠质量不好,或者打鼾,然而传统的床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对人们造成极大的困扰。另外中国社会日益老龄化,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多有不便,特别是有些行动不便,需要人照顾的老人,也包括一些可能是疾病导致行动不便的人士,然而传统的床均不能满足使用需求。目前,针对这些人群所使用的智能化家庭用床,多数是床头一侧设置电动驱动装置和与驱动装置相连的支撑装置,使床头一侧升起。现有的驱动装置和支撑装置的安装方式与专利申请号201710543813.9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动护理床的拼装式床架的安装方式相同,公开的床架的前推杆15和后推杆14的驱动位置位于床架的中部,对应于人体的腰背和大腿的位置,对于有腰背疾病或者大腿有疾的患者来说,腰背部或腿部在没有任何缓冲的作用下直接受到向上的驱动力,会在瞬时产生严重的不适感,尤其是重症患者,这种不适感尤其明显;此外该护理床公开的支撑装置和联动装置结构十分复杂,操作起来不便,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智能床。一种新型智能床,包括床架和床板,所述的床板包括活动连接的前折叠组件、第三床板和后折叠组件,所述的前折叠组件和后折叠组件均由至少两个床板依次铰接而成,所述前折叠组件和后折叠组件的一端与第三床板铰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的第三床板可拆卸的固定在床架中部;所述的床架上连接有左转动装置和右转动装置,所述的左转动装置的一端与床架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前折叠组件的自由端铰接;所述的右转动装置的一端与床架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后折叠组件的自由端铰接;所述的左转动装置和右转动装置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进一步,所述的前折叠组件包括活动连接的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所述的后折叠组件包括活动连接的第四床板和第五床板;所述的第二床板和第四床板与第三床板活动连接。进一步,所述的左转动装置包括左活动杆,所述的左活动杆上固定连接有转臂和推杆,所述的转臂的自由端与前折叠组件连接,所述的推杆的自由端与左驱动装置铰接;所述的右旋转装置包括右活动杆,所述的右活动杆上固定连接有转臂和推杆,所述的转臂的自由端与后折叠组件连接,所述的推杆的自由端与右驱动装置铰接;所述的左活动杆和右活动杆通过活动连接件分别固定在床架的左侧和右侧,并可相对床架旋转。进一步,所述的前折叠组件包括活动连接的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所述的后折叠组件包括活动连接的第四床板和第五床板;所述的第二床板和第四床板与第三床板活动连接;所述的左活动杆上的转臂的自由端与第一床板铰接,所述的右活动杆上的转臂与第五床板铰接。进一步,所述的左驱动装置和右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电动推杆,所述的驱动电机可拆卸的固定在床架的连接杆上。进一步,所述的活动连接件的中部为中空圆筒,在中空圆筒的两侧设置有连接耳,在所述的连接耳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的活动连接件通过螺钉穿过螺纹孔固定在床架上,所述的左活动杆或右活动杆置于中空圆筒中。进一步,所述的转臂包括两块位于左活动杆或右活动杆同侧且垂直于左活动杆或右活动杆的直板,两块直板中间通过竖板连接,所述的竖板垂直于两块直板,所述的连接杆中部还设置有一块垂直于连接杆和左活动杆及右活动杆的加强板,所述的转臂与左活动杆或右活动杆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的床架上还挂设有遥控器,该遥控器通过导线与控制装置连接,或者遥控器与控制装置之间通过无线连接,或者,遥控器与该控制装置之间通过蓝牙连接。进一步,所述的转臂和推杆之间形成的夹角大于等于120度且小于等于180度。进一步,所述的第三床板通过卡扣与床架连接。进一步,所述的第一床板、第二床板、第三床板、第四床板和第五床板之间通过旋转卡扣连接。进一步,所述的新型智能床,还包括四个床脚,所述的四个床脚分别位于床架的四角。进一步,所述的转臂和推杆固定焊接在左活动杆或右活动杆上。进一步,所述的第三床板通过卡扣与床架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新型智能床具有如下创新点: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新型智能床,(1)采用“转臂+推杆”的结构,该结构简单,距离电机的力臂较短,省力,省电,且操作方便,(2)本专利技术的转臂的驱动位置位于第一床板或第五床板,即人体的头部或脚部,由第一床板带动第二床板向上转动,该结构与人体在自然状况下的起身情形相同,对人体的腰背部的作用力较小,且给予人体腰背部足够的适应和调整时间,大大削弱了人体在起身过程中的不适感,具有广阔的市场推广潜力和市场价值,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新型智能床的床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新型智能床的前示意图;附图3位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活动连接件13的前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一种新型智能床,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型智能床,包括床架1和床板10,所述的床板10包括活动连接的前折叠组件、第三床板103和后折叠组件,所述的前折叠组件和后折叠组件均由至少两个床板依次铰接而成,所述前折叠组件和后折叠组件的一端与第三床板铰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的第三床板103可拆卸的固定在床架1中部;所述的床架1上连接有左转动装置和右转动装置,所述的左转动装置的一端与床架1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前折叠组件的自由端铰接;所述的右转动装置的一端与床架1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后折叠组件的自由端铰接;所述的左转动装置和右转动装置与控制装置15电性连接。具体地,所述的前折叠组件包括活动连接的第一床板101和第二床板102,所述的后折叠组件包括活动连接的第四床板104和第五床板105;所述的第二床板102和第四床板105与第三床板103活动连接。所述的床板10从左至右依次包括活动连接的第一床板101、第二床板102、第三床板103、第四床板104和第五床板105;所述的第三床板103固定在床架1中部;具体地,所述的第一床板101、第二床板102、第三床板103、第四床板104和第五床板105之间通过旋转卡扣连接;所述的床架1上设置有多个卡扣,所述的第三床板103通过卡扣与床架1连接;将床架1上的卡扣换成螺纹,也可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功能。具体地,所述的左转动装置包括左活动杆12,所述的左活动杆12上固定连接有转臂4和推杆3,所述的转臂4的自由端与前折叠组件的自由端铰接,所述的推杆3的自由端与左驱动装置6铰接;所述的右旋转装置包括右活动杆9,所述的右活动杆9上固定连接有转臂4和推杆3,所述的转臂4的自由端与后折叠组件的自由端铰接,所述的推杆3的自由端与右驱动装置7铰接;所述的左活动杆12和右活动杆9通过活动连接件13分别固定在床架1的左侧和右侧,并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新型智能床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智能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架(1)和床板(10),所述的床板(10)包括活动连接的前折叠组件、第三床板(103)和后折叠组件,所述的前折叠组件和后折叠组件均由至少两个床板依次铰接而成,所述前折叠组件和后折叠组件的一端与第三床板(103)铰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的第三床板(103)可拆卸的固定在床架(1)中部;所述的床架(1)上连接有左转动装置和右转动装置,所述的左转动装置的一端与床架(1)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前折叠组件的自由端铰接;所述的右转动装置的一端与床架(1)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后折叠组件的自由端铰接;所述的左转动装置和右转动装置与控制装置(15)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智能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架(1)和床板(10),所述的床板(10)包括活动连接的前折叠组件、第三床板(103)和后折叠组件,所述的前折叠组件和后折叠组件均由至少两个床板依次铰接而成,所述前折叠组件和后折叠组件的一端与第三床板(103)铰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的第三床板(103)可拆卸的固定在床架(1)中部;所述的床架(1)上连接有左转动装置和右转动装置,所述的左转动装置的一端与床架(1)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前折叠组件的自由端铰接;所述的右转动装置的一端与床架(1)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后折叠组件的自由端铰接;所述的左转动装置和右转动装置与控制装置(15)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智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折叠组件包括活动连接的第一床板(101)和第二床板(102),所述的后折叠组件包括活动连接的第四床板(104)和第五床板(105);所述的第二床板(102)和第四床板(105)与第三床板(103)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智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转动装置包括左活动杆(12),所述的左活动杆(12)上固定连接有转臂(4)和推杆(3),所述的转臂(4)的自由端与前折叠组件的自由端铰接,所述的推杆(3)的自由端与左驱动装置(6)铰接;所述的右旋转装置包括右活动杆(9),所述的右活动杆(9)上固定连接有转臂(4)和推杆(3),所述的转臂(4)的自由端与后折叠组件的自由端铰接,所述的推杆(3)的自由端与右驱动装置(7)铰接;所述的左活动杆(12)和右活动杆(9)通过活动连接件(13)分别固定在床架(1)的左侧和右侧,并可相对床架旋转。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智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折叠组件包括活动连接的第一床板(101)和第二床板(102),所述的后折叠组件包括活动连接的第四床板(104)和第五床板(105);所述的第二床板(102)和第四床板(105)与第三床板(103)活动连接;所述的左活动杆(12)上的转臂(4)的自由端与第一床板(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杰
申请(专利权)人:李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