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网络挂毯多协议集成的系统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74726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21:10
公开了使用网络挂毯经由跨越网络织构的虚拟全局网络连接装置的系统和方法。该网络系统包括与第一骨干交换服务器通信的第一接入点服务器,与第二骨干交换服务器通信的第二接入点服务器,以及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入点服务器的第一通信路径和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骨干交换服务器的第二通信路径的网络挂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网络挂毯多协议集成的系统和方法本申请要求享有2015年6月1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2/174394的优先权,在此通过引用将其并入本文。
本公开总体涉及网络,更具体而言,涉及通过跨越各种集成到更大网络挂毯中的网络织构的全球性虚拟网络的业务流量。
技术介绍
“网络”的第一种部署通常由具有大型中央计算机核心,例如主机,连同在同一设施中直接连接到其上的从属终端的拓扑结构构成。主机和终端的这种体现具有特定的优点,允许进行分布式物理接入,但在过去,所有用户必须要非常接近核心。随着长距离网络传输的改进,从属终端能够位于距主机更远的远程位置。当今,这种拓扑结构可以称为中央服务器和连接到它的薄客户端装置。然后电力和存储被转移到个人计算机(PC),其本地CPU、RAM和存储装置允许在PC之内包含计算。当今,钟摆正在后摆。个人计算机的崛起是开发有线联网技术的驱动力,然后膝上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是用于无线网络的动力,再后来移动电话、智能电话、平板计算机、平板手机和其他类型的移动和无线装置是有线和无线网络基础设施两者改善的动力。移动装置和最后一英里的改进因特网连接性刺激了服务的增长,其中主机客户端通过云中的服务器存储、访问并检索其数据。物联网(IoT)意味着越来越多连接的装置——这些中有很多在LAN、PAN、微微网等中,这些装置中的大部分必须不能仅具有上游连接性,而且必须也在因特网中被发现。连接到因特网的装置电源在改变。一些能容忍不算完美的连接性,其中其他装置对低延迟、零分组损失和高带宽具有绝对要求以正常工作。随着装置继续增长,大量的装置将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如何可靠地连接所有这些装置,如何有效率地找到所有这些装置,以及如何在它们和大的数据汇集点之间传输大量数据。因特网由构成网络的连接装置构成,连接这些网络构成网络的网络。随着联网继续发展,核心协议和网络类型继续成熟,它们已经扩展到可以将网络类型称为网络织构的程度。公共网络织构在以太网标准、光纤信道、无限带宽(InfiniBand)和各种其他网络协议和类型上构建于标准协议以上,例如IPv4和IPv6。网络织构可以定义为在定义为单骨干的一对一基础上与其他网络对等的一个主体管理之下的网络或经由多骨干对等关系的一对多网络关系。网络织构还可以定义从端到端的网络协议类型的尺度和范围。以太网定义一种网络,但这也可以进一步由以太网上的因特网协议分类,然后通过诸如代表因特网协议版本4的IPv4或代表因特网协议版本6的IPv6的IP版本来分类,以及其他网络类型。构建于因特网协议(IP)上的是诸如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的协议。TCP/IP更为冗长,相对于没有与更多流体流量控制组合的严格错误检查的UPD,对于发送的数据可靠性具有过多的内置差错检验和处理。这使得UDP比TCP更适于流传输数据,例如音频或视频广播,其中丢失的分组将对消费者体验没有显著不良影响。除了构建于以太网上的不同的协议和IP版本之外,以太网自身具有不同的版本,例如以太网、十亿比特以太网(可用于1或10或40或100十亿比特)加上预计随着承载能力技术改善而引进的其他版本。无限带宽(IB)是以太网的替代,IB利用了不同的物理NIC端口、线路和插头,且IB以类似但与IP不同的方式工作。为了将各种计算装置连接在一起,以便使它们能够彼此交流或至少传递数据,以太网是当前最流行的协议。为了将很多节点连接到高速计算(HPC)环境中,无限带宽(IB)是一种优选的选择。IB允许在节点之间进行自然的远程直接存储器存取(RDMA),这样绕过了网络认证以及连接RDMA存储装置(或其他)装置的提升过程和操作系统(O/S)堆栈。这样便于托管平行文件系统(PFS),提供了对很多装置的同时和快速访问。为了进一步界定范围,每个网络基础协议,例如以太网或无限带宽以及运行于它们顶部的后续网络协议都可以被定义为织构。在织构之间的互连点处,成功交叉连接必需要有诸如网络地址转换(NAT)或等价方法的技术。诸如IPv4的一种网络协议可以被封装,使得其分组在另一协议之上运行,另一协议例如是经由“包装者”协议的IB,例如无限带宽上的IP(IPoIB)。如果希望通过由一些非IB段构成的网络,例如以太网连接平行文件系统(PFS)的各个分布式节点,可以利用包装者,例如收敛以太网上的RDMA(RoCE)。尽管RoCE能够允许RDMA访问,但有一点反作用,因为下层以太网不支持IB的真正优点,因此与本机IB上的RDMA相比将呈现出性能滞后。不同类型的客户端及其用户对使用当前的因特网有不同的预期和需求。这些预期也针对这些各种用途的每种定义了服务质量(QoS)要求。在QoS谱的最大需求端是要求以100%可靠性和可用性、最高带宽、最低延迟为特征的高质量体系的客户端用户。一些示例是:高性能计算(HPC)——需求最大的状况之一是HPC,其中数据量巨大,在全球分散的位置分布,并需要以可能最低的延迟100%无损传输。常常与UPC一起使用平行文件系统(PFS)以供客户端从本地和远程位置访问中央或分布式数据商店。金融行业——尽管金融行业进行贸易的传统通信需求利用了大小方面较小的分组,但需求的带宽必须无拥塞,具有绝对最低的可能延迟,具有100%的可靠性。几个纳秒会出问题,不能有损失。往返时间(RTT)非常关键,因为交易消息不仅要通过,而且必须要尽快返回成功传输的确认。大众媒介——高清晰度覆盖体育赛事、新闻广播和其他目的中的实况视频流需要高带宽和低延迟。在Qos谱的另一端是运行能够容忍某种程度的分组损失且其中延迟和/或带宽要求不是任务关键性的应用的客户端用户。一些示例是:流媒体音频——例如因特网无线电设备,其带宽需求适中,稍微一些周期性损失将没有关系,仅呈现出瞬间的静态比特。RSS文本流——这些要求非常小的带宽但无损的传输,在大多数情况下,延迟不是实质重要的因素。数据备份(业余时间)——需要足够好的带宽和延迟,以允许发送和确认数据,但为高级线路花费额外的成本不合理。话音呼叫——其中双向音频消耗更低带宽,一点损失代表瞬间的一点线路静电噪声。电子邮件发送/接收——需要适中的带宽和“足够好”的延迟,以允许消息通过。更高容量的服务器和商用级的消息传输需要更好的QoS。在最低QoS要求需求下,带宽有效性和延迟可能升高或下降,但用户能够容忍这种波动,因为他们不愿意为更好的服务花更多钱。在两种极端情况的中间是具有各种级别QoS预期和需求的主流客户端用户。在主流之内,还有从低到高水平期望值范围之内的粒度。一些示例是:主流的高端由银行、公司和各种其他类型的组织构成,它们需要办公室和/或集中分布的应用之间的WAN连接性,其中很多分布式“瘦客户端”与更大的中央系统连接。主流的中间——IDC/CND/等等中的云服务器,其充当消费者和SME客户端。主流的低端——有预算意识的家庭用户。总之,QoS需求常常驱动采用哪种类型的网络,预算约束是影响“在线”购买的质量标准的因素。以太网是联网技术的组合,是使用最广泛的网络类型,部署在从办公室之内的局域网、数据中心和其他装置集群到全球因特网的全球骨干中。以太网变成了主要的网络类型,其广泛应用常见于LAN和更宽广的因特网中,因为它是相对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网络挂毯多协议集成的系统和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经由跨网络织构的全局虚拟网络连接装置的系统,包括:与第一骨干交换服务器通信的第一接入点服务器;与第二骨干交换服务器通信的第二接入点服务器;以及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入点服务器的第一通信路径和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骨干交换服务器的第二通信路径的网络挂毯。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6.11 US 62/174,3941.一种用于经由跨网络织构的全局虚拟网络连接装置的系统,包括:与第一骨干交换服务器通信的第一接入点服务器;与第二骨干交换服务器通信的第二接入点服务器;以及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入点服务器的第一通信路径和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骨干交换服务器的第二通信路径的网络挂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路径是所述因特网之上之上的IP。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通信路径为无限带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路径为因特网之上的IP,所述第二通信路径为无限带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骨干交换服务器通信的第一平行文件存储器;与所述第二骨干交换服务器通信的第二平行文件存储器,其中所述第一骨干交换服务器能够利用所述第二通信路径而不利用所述第一通信路径直接向所述第二平行文件存储器写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路径为因特网上IP。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通信路径为暗光纤。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路径是在所述因特网之之上的IP,所述第二通信路径是暗光纤。9.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E·鲁本斯坦
申请(专利权)人:安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