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转换连接头的两用数据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4327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17:24
一种方便转换连接头的两用数据线,包括有USB连接端和手机连接端,以及连接于USB连接端和手机连接端之间的数据线缆,所述手机连接端由壳体、第一手机接头和第二手机接头组成,所述第一手机接头的上部和第二手机接头的下部皆设置有滑动块,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一手机接头位于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二手机接头位于第二空腔内,所述壳体的上部和下部皆设置有沿壳体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通孔,所述滑动块位于条形通孔内,所述壳体的前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和位于第一连接孔下部的第二连接孔,该数据线可以连接两种不同的设备端口,且使用方便。

A dual-use data line for a convenient convertion he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转换连接头的两用数据线
本技术涉及一种方便转换连接头的两用数据线。
技术介绍
数据线(datacable)的作用是来连接移动设备和电脑的,来达到数据通信目的。通俗点说,就是连接电脑用来传送图片等类文件的通路工具。数据线按照接口分为COM接口和USB连接端。随着电子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数据线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获缺的部分。现如今,电子设备的设备端口并不统一,应用最多的连接口有安卓连接口和苹果连接口,现有技术中,一般是不同的设备端接口使用不同的数据线,有时也使用转换头来解决此问题,然而无论是使用两条数据线,还是使用一条备有转换头的数据线,使用起来都不是太方便、且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转换连接头的两用数据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方便转换连接头的两用数据线,包括有USB连接端和手机连接端,以及连接于USB连接端和手机连接端之间的数据线缆,所述手机连接端由壳体、第一手机接头和第二手机接头组成,所述第一手机接头的上部和第二手机接头的下部皆设置有滑动块,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一手机接头位于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二手机接头位于第二空腔内,所述壳体的上部和下部皆设置有沿壳体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通孔,所述滑动块位于条形通孔内,所述壳体的前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和位于第一连接孔下部的第二连接孔。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手机接头的下部、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第一滑道,所述第一手机接头与第一滑道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手机接头的上部、位于第二空腔内设置有第二滑道,所述第二手机接头与第二滑道滑动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手机接头上部的滑动块为圆柱体滑动块,所述圆柱体滑动块与第一手机接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手机接头下部的滑动块为长方体滑动块,所述长方体滑动块与第二手机接头固定连接,第一手机接头上的滑动块和第二手机接头上的滑动块不同,使用时方便识别,使用更方便。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第一手机接头对应设置,使第一手机接头可以从第一连接孔露出来,用来连接设备;所述第二连接孔与第二手机接头对应设置,使第二手机接头可以从第二连接孔露出来,用来连接设备。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的后部设置有线缆保护套,所述数据线缆在线缆保护套内分成两股,一股与第一手机接头相连接,另一股与第二手机接头相连接,线缆保护套起到保护数据线缆的作用,防止数据线缆折断。本技术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由于手机连接端包括有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第一手机接头和第二手机接头,使该数据线可以与两种不同的设备端口相连接;由于在第一手机接头的上部和第二手机接头的下部设置有滑块,且在壳体上设置有与滑块相配合的滑道,使用者可以将需要使用的手机接头推出壳体外,将不用的手机接头推入壳体内,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方便转换连接头的两用数据线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方便转换连接头的两用数据线的侧视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方便转换连接头的两用数据线的俯视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上”、“下”、“顶部”、“右侧”、“左端”、“上方”、“背面”、“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另,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如未特别说明部件之间的连接或固定方式,其连接或固定方式均可为通过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螺栓固定或钉销固定,或销轴连接等方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详述。参考图1-3,一种方便转换连接头的两用数据线,包括有USB连接端(未图示)和手机连接端10,以及连接于USB连接端和手机连接端10之间的数据线缆2,所述手机连接端10由壳体1、第一手机接头3和第二手机接头4组成,所述第一手机接头3为苹果连接头,所述第二手机接头4为安卓连接头,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第一空腔11和第二空腔12,所述第一手机接头3的下部、位于所述第一空腔11内设置有第一滑道6,所述第一手机接头3与第一滑道6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手机接头4的上部、位于第二空腔12内设置有第二滑道7,所述第二手机接头4与第二滑道7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手机接头3的上部和第二手机接头4的下部皆设置有滑动块,所述第一手机接头3上部的滑动块为圆柱体滑动块31,所述圆柱体滑动块31与第一手机接头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手机接头4下部的滑动块为长方体滑动块41,所述长方体滑动块41与第二手机接头4固定连接,第一手机接头3上的滑动块和第二手机接头4上的滑动块不同,使用时方便识别,使用更方便,所述第一手机接头3位于第一空腔11内,所述第二手机接头4位于第二空腔12内,所述壳体1的上部和下部皆设置有沿壳体1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通孔,所述壳体1上部的条形通孔为第一条形通孔13,所述壳体1下部的条形通孔为第二条形通孔14,所述圆柱体滑动块31位于第一条形通孔13内,当圆柱体滑块31位于第一条形通孔13的最前端时,第一手机接头3的连接端口可以完全露出壳体1外,当圆柱体滑块31位于第一条形通孔13的最后端时,第一手机接头3刚好可以隐入壳体1内,所述长方体滑动块41位于第二条形通孔14内,当长方体滑块41位于第二条形通孔14的最前端时,第二手机接头4的连接端口可以完全露出壳体1外,当长方体滑块41位于第二条形通孔14的最后端时,第二手机接头4刚好可以隐入壳体1内,所述壳体1的前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5和位于第一连接孔15下部的第二连接孔16,所述第一连接孔15与第一手机接头3的前端对应设置,使第一手机接头3可以从第一连接孔露15出来,用来连接设备;所述第二连接孔16与第二手机接头4的前端对应设置,使第二手机接头4可以从第二连接孔16露出来,用来连接设备,所述壳体1的后部设置有线缆保护套5,所述数据线缆2在线缆保护套5内分成两股,一股与第一手机接头3相连接,另一股与第二手机接头4相连接,线缆保护套5起到保护数据线缆2的作用,防止数据线缆2折断,使其实用寿命长。实用方法:使用时,首先观察需要连接的设备,看清楚其是哪种连接头,如果是苹果连接头,则将圆柱体滑块31向前推,直到推不动为止,此时,第一手机接头3完全露出,手持手机连接端10,用大拇指抵住圆柱体滑块31,将第一手机接头3插入需要连接的设备连接口内,即可使用,使用完毕,将圆柱体滑块31向后推,直到推不动为止,即将第一连接头3收回到壳体1内部;使用第二手机接头4的方法与使用第一手机接头3的方法一样。本技术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由于手机连接端包括有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第一手机接头和第二手机接头,使该数据线可以与两种不同的设备端口相连接;由于在第一手机接头的上部和第二手机接头的下部设置有滑块,且在壳体上设置有与滑块相配合的滑道,使用者可以将需要使用的手机接头推出壳体外,将不用的手机接头推入壳体内,使用方便。当然,以上只是本技术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方便转换连接头的两用数据线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方便转换连接头的两用数据线,包括有USB连接端和手机连接端,以及连接于USB连接端和手机连接端之间的数据线缆,所述手机连接端由壳体、第一手机接头和第二手机接头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机接头的上部和第二手机接头的下部皆设置有滑动块,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一手机接头位于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二手机接头位于第二空腔内,所述壳体的上部和下部皆设置有沿壳体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通孔,所述滑动块位于条形通孔内,所述壳体的前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和位于第一连接孔下部的第二连接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转换连接头的两用数据线,包括有USB连接端和手机连接端,以及连接于USB连接端和手机连接端之间的数据线缆,所述手机连接端由壳体、第一手机接头和第二手机接头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机接头的上部和第二手机接头的下部皆设置有滑动块,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一手机接头位于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二手机接头位于第二空腔内,所述壳体的上部和下部皆设置有沿壳体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通孔,所述滑动块位于条形通孔内,所述壳体的前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和位于第一连接孔下部的第二连接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转换连接头的两用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机接头的下部、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第一滑道,所述第一手机接头与第一滑道滑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威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腾达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