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茗晰专利>正文

一种多功能教学昆虫观察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40631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1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生物教学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教学昆虫观察仪,包括环形轨道、支撑杆、箱体、箱门、球轴、照明灯、进物门、吊杆、高度轴、转换头、目镜、三级变焦物镜、微型相机、数据线Ⅰ、环境色板、称重器、温度仪、数据线Ⅱ、温敏探头、湿度仪、数据线Ⅲ、湿敏探头、连接盘、支撑轴、保护壳、微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观察仪能够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活体昆虫样本情况和体表特征,并且能完整记录其活动规律和过程。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观察仪能够实现对昆虫生活环境的模拟,并且能够通过增加环境道具让活体昆虫样本还原其生活动作,有助于保证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性。

A multi-function teaching insect observation instru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教学昆虫观察仪
本技术涉及生物教学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功能教学昆虫观察仪,属于生物教学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昆虫是生物界中的重要类群,种类多,数量大,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昆虫间以及昆虫与植物间形成了一种以信息物质为基础的复杂关系网。因此,在初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常常需要设置观察昆虫的课程,但是目前的昆虫观察仪器的存在许多弊端,其一,观察不全面,并且不能记录其活动规律和过程;其二,观察仪器不能模拟昆虫的生活环境,不利于保证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性;并且不能实时记录昆虫对于周围环境变化而做出的反馈。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教学昆虫观察仪。其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功能教学昆虫观察仪,包括环形轨道、支撑杆、箱体、箱门、球轴、照明灯、进物门、吊杆、高度轴、转换头、目镜、三级变焦物镜、微型相机、数据线Ⅰ、环境色板、称重器、温度仪、数据线Ⅱ、温敏探头、湿度仪、数据线Ⅲ、湿敏探头、连接盘、支撑轴、保护壳、微机。所述支撑杆一端等距分布在环形轨道上,支撑杆另一端与箱体连接,所述箱门设置在箱体一侧,所述进物门设置在箱体另一侧,所述球轴设置在照明灯上,所述照明灯设置在箱体顶部,所述吊杆设置在环形轨道底部,所述高度轴两端分别与吊杆和转换头连接,所述目镜依次与转换头、三级变焦物镜连接,所述微型相机与转换头连接,所述微型相机通过数据线Ⅰ与微机连接;所述环境色板设置在箱体内部底端,所述称重器设置在箱体底部,所述温度仪和湿度仪均设置在称重器底部,所述连接盘设置在温度仪和湿度仪的底部,所述微机通过支撑轴与连接盘连接,所述保护壳设置在支撑轴外部,所述温敏探头设置在箱体内,温敏探头通过数据线Ⅱ与温度仪连接,所述湿敏探头设置在箱体内,湿敏探头通过数据线Ⅲ与湿度仪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箱体上嵌套有透明材质的高清玻璃板,底端设置有嵌套层。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照明灯可绕球轴转动。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吊杆可沿环形轨道转动滑行。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高度轴上设置有旋转柄。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三级变焦物镜上分别设置有变焦旋钮。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环境色板可更换不同颜色。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称重器上设置有显示屏、归零键、累计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观察仪能够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活体昆虫样本情况和体表特征,并且能完整记录其活动规律和过程。(2)本技术的观察仪能够实现对昆虫生活环境的模拟,并且能够通过增加环境道具让活体昆虫样本还原其生活动作,有助于保证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性。(3)本技术的观察仪能够实时记录昆虫对于周围环境变化而做出的反馈,以及其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上半部分部件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观察仪下半部分部件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环境色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环形轨道、2-支撑杆、3-箱体、4-箱门、5-球轴、6-照明灯、7-进物门、8-吊杆、9-高度轴、10-转换头、11-目镜、12-三级变焦物镜、13-微型相机、14-数据线Ⅰ、15-环境色板、16-称重器、17-温度仪、18-数据线Ⅱ、19-温敏探头、20-湿度仪、21-数据线Ⅲ、22-湿敏探头、23-连接盘、24-支撑轴、25-保护壳、26-微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的一种多功能教学昆虫观察仪,包括环形轨道1、支撑杆2、箱体3、箱门4、球轴5、照明灯6、进物门7、吊杆8、高度轴9、转换头10、目镜11、三级变焦物镜12、微型相机13、数据线Ⅰ14、环境色板15、称重器16、温度仪17、数据线Ⅱ18、温敏探头19、湿度仪20、数据线Ⅲ21、湿敏探头22、连接盘23、支撑轴24、保护壳25、微机26。所述支撑杆2一端等距分布在环形轨道1上,支撑杆2另一端与箱体3连接,所述箱门4设置在箱体3一侧,所述进物门7设置在箱体3另一侧,所述球轴5设置在照明灯6上,所述照明灯6设置在箱体3顶部,所述吊杆8设置在环形轨道1底部,所述高度轴9两端分别与吊杆8和转换头10连接,所述目镜11依次与转换头10、三级变焦物镜12连接,所述微型相机13与转换头10连接,所述微型相机13通过数据线Ⅰ14与微机26连接;所述环境色板15设置在箱体3内部底端,所述称重器16设置在箱体3底部,所述温度仪17和湿度仪20均设置在称重器16底部,所述连接盘23设置在温度仪17和湿度仪20的底部,所述微机26通过支撑轴24与连接盘23连接,所述保护壳25设置在支撑轴24外部,所述温敏探头19设置在箱体3内,温敏探头19通过数据线Ⅱ18与温度仪17连接,所述湿敏探头22设置在箱体3内,湿敏探头22通过数据线Ⅲ21与湿度仪20连接。所述箱体3上嵌套有透明材质的高清玻璃板,底端设置有嵌套层。所述照明灯6可绕球轴5转动。所述吊杆8可沿环形轨道1转动滑行。所述高度轴9上设置有旋转柄。所述三级变焦物镜12上分别设置有变焦旋钮。所述环境色板15可更换不同颜色。所述称重器16上设置有显示屏、归零键、累计键。本技术在工作时:将环境模拟道具通过进物门7放置到箱体3内,后将活体昆虫样本通过箱门4放置到箱体3内。当需要观察昆虫样本时,调节聚焦三级变焦物镜12,在目镜11观察到清晰可见的图片后,通过转换头10和微型相机13进行拍照,并通过数据线Ⅰ14传输到微机26上,并且可以通过滑动吊杆8调整观察位置,通过旋转伸缩高度轴9调整观察高度和角度。通过更换插入的环境色板15调节昆虫样本所处区域的环境颜色,可以观察昆虫样本更趋于在何种环境颜色中,亦可以观察其在不同环境颜色中的反馈动作。通过调节照明灯6的强弱以及照射范围,可以模拟昆虫接受日照强度的情况以及对应的反馈,同时保证观察光源的充足。通过称重器16观察昆虫样本的重量变化。通过温度仪17、数据线Ⅱ18、温敏探头19、湿度仪20、数据线Ⅲ21、湿敏探头22监测昆虫样本所处环境数值。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多功能教学昆虫观察仪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教学昆虫观察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轨道(1)、支撑杆(2)、箱体(3)、箱门(4)、球轴(5)、照明灯(6)、进物门(7)、吊杆(8)、高度轴(9)、转换头(10)、目镜(11)、三级变焦物镜(12)、微型相机(13)、数据线Ⅰ(14)、环境色板(15)、称重器(16)、温度仪(17)、数据线Ⅱ(18)、温敏探头(19)、湿度仪(20)、数据线Ⅲ(21)、湿敏探头(22)、连接盘(23)、支撑轴(24)、保护壳(25)、微机(26),所述支撑杆(2)一端等距分布在环形轨道(1)上,支撑杆(2)另一端与箱体(3)连接,所述箱门(4)设置在箱体(3)一侧,所述进物门(7)设置在箱体(3)另一侧,所述球轴(5)设置在照明灯(6)上,所述照明灯(6)设置在箱体(3)顶部,所述吊杆(8)设置在环形轨道(1)底部,所述高度轴(9)两端分别与吊杆(8)和转换头(10)连接,所述目镜(11)依次与转换头(10)、三级变焦物镜(12)连接,所述微型相机(13)与转换头(10)连接,所述微型相机(13)通过数据线Ⅰ(14)与微机(26)连接;所述环境色板(15)设置在箱体(3)内部底端,所述称重器(16)设置在箱体(3)底部,所述温度仪(17)和湿度仪(20)均设置在称重器(16)底部,所述连接盘(23)设置在温度仪(17)和湿度仪(20)的底部,所述微机(26)通过支撑轴(24)与连接盘(23)连接,所述保护壳(25)设置在支撑轴(24)外部,所述温敏探头(19)设置在箱体(3)内,温敏探头(19)通过数据线Ⅱ(18)与温度仪(17)连接,所述湿敏探头(22)设置在箱体(3)内,湿敏探头(22)通过数据线Ⅲ(21)与湿度仪(20)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教学昆虫观察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轨道(1)、支撑杆(2)、箱体(3)、箱门(4)、球轴(5)、照明灯(6)、进物门(7)、吊杆(8)、高度轴(9)、转换头(10)、目镜(11)、三级变焦物镜(12)、微型相机(13)、数据线Ⅰ(14)、环境色板(15)、称重器(16)、温度仪(17)、数据线Ⅱ(18)、温敏探头(19)、湿度仪(20)、数据线Ⅲ(21)、湿敏探头(22)、连接盘(23)、支撑轴(24)、保护壳(25)、微机(26),所述支撑杆(2)一端等距分布在环形轨道(1)上,支撑杆(2)另一端与箱体(3)连接,所述箱门(4)设置在箱体(3)一侧,所述进物门(7)设置在箱体(3)另一侧,所述球轴(5)设置在照明灯(6)上,所述照明灯(6)设置在箱体(3)顶部,所述吊杆(8)设置在环形轨道(1)底部,所述高度轴(9)两端分别与吊杆(8)和转换头(10)连接,所述目镜(11)依次与转换头(10)、三级变焦物镜(12)连接,所述微型相机(13)与转换头(10)连接,所述微型相机(13)通过数据线Ⅰ(14)与微机(26)连接;所述环境色板(15)设置在箱体(3)内部底端,所述称重器(16)设置在箱体(3)底部,所述温度仪(17)和湿度仪(20)均设置在称重器(16)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茗晰
申请(专利权)人:杨茗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