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雾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35304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1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雾分离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孔和排气孔,位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沿其圆周分布的数圈用于引导气流的引导槽,以及沿所述壳体轴向分布的并与引导槽相交叉的数个用于收集油雾的导流槽,沿所述导流槽汇集而来的液体与设置在壳体上的出油口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以有效地过滤混合在压缩空气中的油雾,分离较为彻底,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分离效果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铸造而成,使用寿命长,降低了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雾分离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油雾分离器,特别是一种用于空压机的油雾分离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用于空压机的油雾分离器一般安装在空压机的排气口,主要用于过滤空压机排气口气体中的液压油,使空压机排气口排出不带泵油的清洁干净气体,以避免空压机在使用过程中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其工作原理是:在排气压力的作用下油气混合物通过油雾分离器中的纸质或棉质滤芯时,混合物中的真空泵油被滤芯吸附截留,从而实现气体与空压机油的分离,使排出的气体中无油。现有的油雾分离器主要依靠滤芯来吸收气体中的油雾,因此不得不定期更换滤芯,进而大大增加了使用成本,同时滤芯的后期处理也较为复杂,对环境影响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油雾分离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油雾分离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孔和排气孔,位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沿其圆周分布的数圈用于引导气流的引导槽,以及沿所述壳体轴向分布的并与引导槽相交叉的数个用于收集油雾的导流槽,沿所述导流槽汇集而来的液体与设置在壳体上的出油口相通。压缩机出口处的气体被引入壳体内,由于压缩过的气体具有较高的气压,因此通过进气孔进入后与内壁上的引导槽发生作用,产生高速的涡旋,使得气体与其中含有的油雾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出,并通过导流槽被引走,最后通过出油口将油排出。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回油槽,所述回油槽具有向壳体底部凹陷的槽体,所述回油槽设置于导流槽的下方并且与出油口相通。回油槽可以暂时汇集分离后的油雾,同时向底部凹陷的槽体可以增大收集体积,同时避免污染新进入的气流。优选地,所述引导槽和导流槽具均向壳体外壁凸出并附着在壳体的外壁上。引导槽和导流槽向外壁凸出可以大大地扩展两者的有效面积,同时在凸出在外壁上的部分同时可以起到加强壳体强度的作用,提升了壳体的使用寿命。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一个端面上安装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上设置有数个螺栓台,所述螺栓台上设置有供螺栓穿过的通孔,所述壳体的一个端面上开设有螺纹孔供螺栓拧入。密封盖地设置可以有效地减小气体外溢的可能,并且可以降低整机的制造难度,使得壳体的体积不比过大,同时螺栓台的设置可以减轻密封盖的重量,减小非螺栓安装区域的厚度。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数个底脚,所述底脚设有一个平直的底板,所述底板通过斜筋与壳体相连接。整机在使用时需安装在平台上,底脚的设置既能满足安装需求,同时减小壳体重量,因不必将壳体整个底部设置成一个较厚的安装平板。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可以有效地过滤混合在压缩空气中的油雾,分离较为彻底,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分离效果好,本技术整体铸造而成,强度好,使用寿命长,降低了使用成本。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壳体的又一个视角的示意图;图4为图1中壳体的俯视图;图5为图1中壳体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图1密封盖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6所示,一种油雾分离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进气孔11和排气孔12,位于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沿其圆周分布的4或5圈用于引导气流的引导槽a,以及沿所述壳体1轴向分布的并与引导槽a相交叉的3或4个用于收集油雾的导流槽b,沿所述导流槽b汇集而来的液体与设置在壳体1上的出油口13相通。本实施例的油雾分离器整体铸造而成,强度好,使得引导槽a以及导流槽b结构清晰,无接缝使得油液分离式时流动更顺畅。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回油槽14,所述回油槽14具有向壳体1底部凹陷的槽体,所述回油槽14设置于导流槽b的下方并且与出油口13相通。所述引导槽a和导流槽b具均向壳体1外壁凸出并附着在壳体1的外壁上。所述壳体1的一个端面上安装有密封盖2,所述密封盖2上设置有8个螺栓台21,所述螺栓台21上设置有供螺栓穿过的通孔,所述壳体1的一个端面上开设有螺纹孔供螺栓拧入。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4个底脚15,所述底脚15设有一个平直的底板151,所述底板151通过斜筋152与壳体1相连接。工作时,将压缩机出口处与壳体1的进气孔11相连接,由于压缩过的气体具有较高的气压,因此通过进气孔11进入后与内壁上的引导槽a发生作用,产生高速的涡旋,使得气体与其中含有的油雾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出,并通过导流槽b被引走,最后通过出油口13将油排出。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油雾分离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雾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进气孔(11)和排气孔(12),位于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沿其圆周分布的数圈用于引导气流的引导槽(a),以及沿所述壳体(1)轴向分布的并与引导槽(a)相交叉的数个用于收集油雾的导流槽(b),沿所述导流槽(b)汇集而来的液体与设置在壳体(1)上的出油口(13)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雾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进气孔(11)和排气孔(12),位于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沿其圆周分布的数圈用于引导气流的引导槽(a),以及沿所述壳体(1)轴向分布的并与引导槽(a)相交叉的数个用于收集油雾的导流槽(b),沿所述导流槽(b)汇集而来的液体与设置在壳体(1)上的出油口(13)相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雾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回油槽(14),所述回油槽(14)具有向壳体(1)底部凹陷的槽体,所述回油槽(14)设置于导流槽(b)的下方并且与出油口(13)相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粉华孟凡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鑫华控阀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