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训忠专利>正文

一种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2452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06:0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包括:一架体组,具相互枢连的一第一架体单元及一第二架体单元;多个滚轮,装置于所述架体组;以及一承载部,枢接至所述架体组;当所述可变形载具呈所述运输模式时,所述第一架体单元及所述第二架体单元并合成一水平平台、各个所述滚轮位于所述第一架体单元或所述第二架体单元的下表面,各个所述滚轮同时跨置于一水平面以进行运动,且所述承载部跨置于所述水平平台以承载物品;以及当所述可变形载具呈所述定置模式时,所述第一架体单元及所述第二架体单元展开呈X状,各个所述滚轮位于所述第一架体单元或所述第二架体单元呈倾斜的下表面,且所述承载部跨置于所述架体组以承载物品。

A transport model and stationary mode deformable carri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eformable carrier transport mode and set out mode includes a frame group, with each other is pivotally connected a first frame unit and a second frame body unit; a plurality of rollers arranged on the frame body; and a bearing part and pivoted to the frame group; when the deformation is the carrier transport mode, the first frame unit and the second frame body unit and a synthetic level platform, each of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roller in the first frame unit or the second frame body unit, each of the roller at the same time in a cross level to exercise, and the bearing part is arranged on the cross level platform to carry the goods; and when the vehicle is stationary and the deformation mode, the first frame unit and the second unit launched a X - shaped, each of the roller is located at The first body unit or the second body unit assumes an inclined lower surface, and the bearing part is placed in the body group to carry the goo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
本申请属于载具制作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同时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
技术介绍
日常生活中经常要搬运重物,多数人为了可以快速地达到运输的目的,会通过手推车进行重物的运输,但是,大部分的手推车仅具有运输的功能,不用时,仅能放置于仓库中,不但极占空间,也不符合经济效益。为了解决此一问题,中国专利公开第CN103978998A号申请案揭示了一种可实现桌子、手推车功能互换的多用途的手推车,含有面板、U型结构手推杆及方向轮,方向轮是装置于面板的底部。当在面板上安装一根U型结构手推杆时,便形成一般的手推车;当在面板的两侧分别安装一根U型结构手推杆,并将其倒置后,便可形成一张桌子。然而,此申请案中,当桌子是由面板两侧所插入的两根U型结构手推杆支撑于地面而组成时,两根U形结构手推杆、面板与地面,是构成一四连杆结构,为一活动链并非为一呆链结构。这样的结构体并无法很稳定地支撑面板,容易摇晃,因此所形成的桌子很容易受外力而倾倒。另外、在手推车模式下,当用户运送物品至远方后,由于此时仅具有一根U型结构手推杆,并无法组成一张桌子。因此,若要同时拥有手推车及桌子的功能,用户必须在运输的过程中,将第二根U型结构手推杆一并带走,才能达到组成一张桌子的目的,但如此累赘的第二根U型结构手推杆,将造成运输上的困扰,因此显现出该案所揭示的手推车在应用上的不稳定性及不便利性。另外,美国专利公开第4,934,718号揭示了一种兼具手推车、桌面的装置,包括:两个滚轮(9)及趾板(7),分别枢接在一框架(2)的底端,并于框架(2)上枢接有支撑杆(5),并在支撑杆(5)的顶端与框架(2)间装置一桌面(10),使该装置可以变换形成直立式手推车及餐桌的功能。然而,此案所揭示的装置乃为两轮的立式手推车,使用者无法将手推车平放地面进行货物的堆栈及运输,且用户只能藉由小面积的趾板(7)承接重物,因此可以承载的物品数量及体积非常有限,而局限该装置的运输功能。再者,该趾板(7)与桌面(10)形成两个组件,无法共享,而无法简约其结构,而有改进的必要。有鉴于此,本案的专利技术人乃加予研究,揭示出本专利技术所示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前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所有元件共享同一结构,除可进行货物的堆栈及运输外,亦可组成稳固的桌面。一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包括:一架体组,具相互枢连的一第一架体单元及一第二架体单元;多个滚轮装置于所述架体组;以及一承载部,枢连至所述架体组;其中,当所述可变形载具呈所述运输模式时,所述第一架体单元及所述第二架体单元并合成一水平平台、各个所述滚轮位于所述第一架体单元及所述第二架体单元至少其一的下表面,各个所述滚轮同时跨置于一水平面以进行运动,且所述承载部跨置于所述水平平台以承载物品;以及当所述可变形载具呈所述定置模式时,所述第一架体单元及所述第二架体单元展开呈X状,以及各个所述滚轮位于所述第一架体单元或所述第二架体单元呈倾斜的下表面,且所述承载部跨置于所述架体组以承载物品。一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更包括:一把手,枢接于所述架体组而可朝所述水平平台方向并合或者与所述水平平台呈一角度展开。可选地,所述把手可收折于由所述第一架体单元或所述第二架体单元所形成的一容置空间中。一实施例中,各个所述滚轮皆设置于所述第一架体单元或皆设置于所述第二架体单元。一实施例中,所述滚轮的数量为至少三。可选地,所述滚轮的数量为四。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架体单元小于所述第二架体单元,当所述可变形载具呈所述运输模式时,所述第一架体单元及所述第二架体单元为内外并合以形成所述水平平台。一实施例中,当所述可变形载具为所述运输模式时,所述第一架体单元及所述第二架体单元为相邻并合以形成所述水平平台。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架体单元及所述第二架体单元为矩形框架。可选地,各个所述滚轮非设置于所述第一架体单元及所述第二架体单元的四角。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具有以下特征及优点:1.以单一的承载部组件,提供承载重物及桌面两用功能,一物两用,以简约其结构。2.当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呈运输模式时,可水平地置于地面上,以方便使用者在所述承载部上堆栈货物,增进运输的便利及量能。3.当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呈定置模式时,各个滚轮位于所述第一架体单元或所述第二架体单元的呈倾斜的所述下表面,各个滚轮并不与地面接触,藉由所述第一、二架体单元稳稳地支撑于地面,以增进使用上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呈运输模式的一应用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呈运输模式的另一应用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呈定置模式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4的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呈运输模式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图5的呈运输模式的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的把手展开时的立体图;图7为图6的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的承载部被移除的示意图;图8为图7的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9为图4的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呈定置模式的立体示意图;图10为图9的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的安全锁栓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的承载部衔接次承载部的示意图;以及图14为图13的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的立体示意图;图16为图15的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组成手推车时的示意图;图17为图15的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的把手收入于架体组中的过程示意图;图18为图17的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的承载部水平跨置于架体组所组成的水平平台上的示意图;图19为图15的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呈定置模式的示意图;图20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的立体示意图;以及图21为图20的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呈定置模式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揭示一种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包括:一架体组10,包括相互枢连的一第一架体单元10a及一第二架体单元10b,第一、二架体单元10a、10b可被展开呈X状或被并合成一水平平台11;多个滚轮20,分别安装于架体组10;至少一承载部30,枢接于架体组10上,可跨置于第一、二架体单元10a、10b呈X展开状的顶端,或跨置于第一、二架体单元10a、10b并合后的水平平台11上。当架体组10呈运输模式时,架体组10的第一、二架体单元10a、10b并合,各个滚轮20位于第一架体单元10a或第二架体单元10b的下表面,并同时跨置于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架体组,具相互枢连的一第一架体单元及一第二架体单元;多个滚轮,装置于所述架体组;以及一承载部,枢连至所述架体组;其中,当所述可变形载具呈所述运输模式时,所述第一架体单元及所述第二架体单元并合成一水平平台、各个所述滚轮位于所述第一架体单元或所述第二架体单元的下表面,各个所述滚轮同时跨置于一水平面以进行运动,且所述承载部跨置于所述水平平台以承载物品;以及,当所述可变形载具呈所述定置模式时,所述第一架体单元及所述第二架体单元展开呈X状,各个所述滚轮位于所述第一架体单元或所述第二架体单元呈倾斜的下表面,且所述承载部跨置于所述架体组以承载物品。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0.07 TW 1051326351.一种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架体组,具相互枢连的一第一架体单元及一第二架体单元;多个滚轮,装置于所述架体组;以及一承载部,枢连至所述架体组;其中,当所述可变形载具呈所述运输模式时,所述第一架体单元及所述第二架体单元并合成一水平平台、各个所述滚轮位于所述第一架体单元或所述第二架体单元的下表面,各个所述滚轮同时跨置于一水平面以进行运动,且所述承载部跨置于所述水平平台以承载物品;以及,当所述可变形载具呈所述定置模式时,所述第一架体单元及所述第二架体单元展开呈X状,各个所述滚轮位于所述第一架体单元或所述第二架体单元呈倾斜的下表面,且所述承载部跨置于所述架体组以承载物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把手,枢接于所述架体组而可朝所述水平平台方向并合或者与所述水平平台呈一角度展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运输模式及定置模式的可变形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可收折于由所述第一架体单元或所述第二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训忠
申请(专利权)人:李训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