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无菌操作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21909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0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生物无菌操作台,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前窗设置有透明隔离板,所述透明隔离板上设置有圆形操作口,所述操作口上连接有环形气囊,所述环形气囊的内缘设置有弹性圈,通过连接充气装置给气囊充气并与实验手臂相贴合,可增加实验手臂的舒适性,使操作环境更加封闭;操作台其底部设置有臭氧发生器,并与出风口相连通,解决了紫外灯灭菌存在死角的问题,使灭菌更彻底;操作台上设置凹槽式结构的废料池,并在废料池上设置可自动关闭的盖板,方便及时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料,使操作台面更加整洁,同时降低实验污染的可能性。

Microorganism aseptic tab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icroorganism aseptic operation, including a cabinet body, wherein the cabinet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transparent front window partition board, the transparent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circular opening operation, the operation port is connected with an annular air bag, inner edge of the annular air bag is provided with an elastic ring, by connecting the charging device inflated and attach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arm, the arm can increase the comfort, the operating environment is more closed; the operating platform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ozone generator, and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air outlet, solve the ultraviolet lamp sterilization dead angle problem, make more thorough sterilization; operating table groove type structure the waste pool, and the cover can be automatically closed set in the waste pool, waste treatment conveniently and timely in the process of experiments, the operating table more clean, while reducing the pollution experiment 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生物无菌操作台
本技术涉及微生物无菌操作领域。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微生物无菌操作台。
技术介绍
无菌操作台是微生物研究领域的一种必要设备,它能够为科研人员的实验操作提供一个无菌的洁净空间。在实验开始前需要对微生物无菌操作台进行紫外灭菌,由于光线沿直线传播,所以如果无菌操作台内存在紫外灯照射不到的死角,死角处易藏匿细菌;微生物实验的操作过程需要相对封闭的空间;微生物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料需要及时处理,传统的废料池没有盖板结构,产生的废料直接暴露在操作环境内,这些都会给微生物实验的操作带来一定的风险,所以,开发一种可以彻底杀灭死角处的细菌,能够及时处理废料,并封闭性相对较强的微生物无菌操作台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微生物无菌操作台,使操作环境更加封闭;解决紫外灭菌存在死角的问题,使灭菌更彻底;方便及时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废料,使操作台面更加整洁,同时降低实验污染的可能性。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微生物无菌操作台,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前窗设置有透明隔离板,所述透明隔离板上设置有圆形操作口,所述操作口上连接有环形气囊,所述环形气囊的内缘设置有弹性圈;其中,所述环形气囊通过导气管与充气装置连接,所述充气装置设置在所述柜体内部,所述导气管内设置有气阀。操作台,其底部设置有臭氧发生器,所述操作台上设置有出风口和废料池,所述出风口与所述臭氧发生器相连,所述废料池为凹槽式结构,所述凹槽底部边、角均为圆弧形,且设置有通向所述操作台外部的开口,其上缘与所述操作台平齐,并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废料池上缘通过铰接轴铰接固定,所述盖板与所述废料池的铰接固定处设置有可使所述盖板自动关闭的弹簧片。其中,所述柜体扣合在所述操作台上。优选的是,还包括空气循环系统,所述出风口与空气循环系统相连。优选的是,还包括所述柜体外部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空气循环系统与所述控制面板电连接,所述控制面板上分别设置有所述臭氧发生器和所述空气循环系统的独立开关。优选的是,所述圆形操作口伸出柜体外部,并且伸出部分沿外圆周向内凹陷形成卡槽。优选的是,所述环形片的外缘直径大于所述操作口的外圆周直径,所述环形气囊的外缘通过卡环固定连接在所述环形操作口的卡槽处。优选的是,所述环形气囊可伴随内缘的弹性圈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形变,其形变范围以可允许实验耗材和手臂进出为准。优选的是,还包括在所述透明隔离板外层设置有密封窗,所述密封窗可沿所述柜体前窗边缘升降。优选的是,所述废料池内嵌有滤网,所述滤网以可活动连接的方式嵌入所述废料池内。优选的是,所述废料池的开口处设置配适的活塞,所述活塞从所述开口外部塞紧。优选的是,所述柜体内顶部设置有紫外灭菌灯,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所述紫外灭菌灯的定时开关装置。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柜体前窗的透明隔离板上设置圆形操作口,并在其基础上设置内缘带有弹性圈的环形气囊,通过连接充气装置给气囊充气并与实验手臂贴合,可增加实验手臂的舒适性,使操作环境更加封闭;通过在操作台底部设置臭氧发生器,并与出风口相连通,解决了紫外灭菌存在死角的问题,使灭菌更彻底;设置废料池并在废料池上设置可自动关闭的盖板,方便及时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废料,使操作台面更加整洁,同时降低实验污染的可能性。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微生物无菌操作台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微生物无菌操作台,包括:柜体1,所述柜体1前窗设置有透明隔离板3,所述透明隔离板上设置有圆形操作口4,所述操作口上连接有环形气囊5,所述环形气囊的内缘设置有弹性圈6其中,所述环形气囊通过导气管与充气装置连接,所述充气装置设置在所述柜体内部,所述导气管内设置有气阀。操作台7,其底部设置有臭氧发生器2,所述操作台7上设置有出风口8和废料池9,所述出风口8与所述臭氧发生器2相连,所述废料池9为凹槽式结构,所述凹槽底部边、角均为圆弧形,且设置有通向所述操作台外部的开口,其上缘与所述操作台平齐,并设置有盖板10,所述盖板10与所述废料池9上缘通过铰接轴铰接固定,所述盖板10与所述废料池9的铰接固定处设置有可使所述盖板自动关闭的弹簧片。其中,所述柜体1扣合在所述操作台7上。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在柜体1前窗的透明隔离板3上设置圆形操作口4,并在其基础上设置内缘带有弹性圈6的环形气囊5,所述环形气囊5与实验员手臂贴合,可增加实验员手臂的舒适性,使操作环境更加封闭;通过在操作台7底部设置臭氧发生器2,并与出风口8相连通,解决了紫外灯灭菌存在死角的问题,使灭菌更彻底;在操作台3上设置凹槽式废料池9,所述凹槽底部边、角均为圆弧形,且设置有通向所述操作台3外部的开口,在废料池9上设置可自动关闭的盖板10,方便及时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同时使操作台面更加整洁,降低实验污染的可能性。一个优选方案中,还包括空气循环系统,所述出风口8与空气循环系统相连。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空气循环系统提供无菌的单向空气流动,无菌气流由所述出风口8流出,携带臭氧在操作台7内单方向流动循环。一个优选方案中,还包括所述柜体1外部设置有控制面板11,所述空气循环系统与所述控制面板11电连接,所述控制面板11上分别设置有所述臭氧发生器和所述空气循环系统的独立开关12和13。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臭氧发生器通过独立开关12控制,当实验过程中不需要使用臭氧时,可通过独立开关12关闭臭氧发生器,而不关闭空气循环系统,使操作台7内的气流平稳流动,维持操作台7内的无菌环境。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圆形操作口4伸出柜体外部,并且伸出部分沿外圆周向内凹陷形成卡槽。在上述方案中,伸出柜体外部的圆形操作口4沿外圆周设置有向内凹陷收紧形成的卡槽结构,方便环形气囊5通过卡槽结构固定在所述圆形操作口上。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环形气囊5的外缘直径大于所述操作口4的外圆周直径,所述环形气囊5的外缘通过卡环固定连接在所述环形操作口4的卡槽处。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环形气囊5固定在所述操作口4上,为操作台7提供封闭空间,选择外缘直径较大的环形气囊可实现固定。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环形气囊5可伴随内缘的弹性圈6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形变,其形变范围以可允许实验耗材和手臂进出为准。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环形气囊5和弹性圈6均为弹性软质材料,所述软质材料可以是橡胶、硅胶或其他高分子合成材料,所述软质材料具有较大弹性和形变度,通过向环形气囊5内充气或排气,可允许实验耗材通过,同时可与实验手臂贴合。一个优选方案中,还包括在所述透明隔离板3外层设置有密封窗14,所述密封窗14可沿所述柜体1前窗边缘升降。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透明隔离板3外层设置有密封窗14,所述微生物无菌操作台在空闲时期或者进行紫外灭菌的过程中,将所述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微生物无菌操作台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生物无菌操作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前窗设置有透明隔离板,所述透明隔离板上设置有圆形操作口,所述操作口上连接有环形气囊,所述环形气囊的内缘设置有弹性圈,其中,所述环形气囊通过导气管与充气装置连接,所述充气装置设置在所述柜体内部,所述导气管内设置有气阀;操作台,其底部设置有臭氧发生器,所述操作台上设置有出风口和废料池,所述出风口与所述臭氧发生器相连,所述废料池为凹槽式结构,所述凹槽底部边、角均为圆弧形,且设置有通向所述操作台外部的开口,其上缘与所述操作台平齐,并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废料池上缘通过铰接轴铰接固定,所述盖板与所述废料池的铰接固定处设置有可使所述盖板自动关闭的弹簧片;其中,所述柜体扣合在所述操作台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无菌操作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前窗设置有透明隔离板,所述透明隔离板上设置有圆形操作口,所述操作口上连接有环形气囊,所述环形气囊的内缘设置有弹性圈,其中,所述环形气囊通过导气管与充气装置连接,所述充气装置设置在所述柜体内部,所述导气管内设置有气阀;操作台,其底部设置有臭氧发生器,所述操作台上设置有出风口和废料池,所述出风口与所述臭氧发生器相连,所述废料池为凹槽式结构,所述凹槽底部边、角均为圆弧形,且设置有通向所述操作台外部的开口,其上缘与所述操作台平齐,并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废料池上缘通过铰接轴铰接固定,所述盖板与所述废料池的铰接固定处设置有可使所述盖板自动关闭的弹簧片;其中,所述柜体扣合在所述操作台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无菌操作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气循环系统,所述出风口与空气循环系统相连。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生物无菌操作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柜体外部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空气循环系统与所述控制面板电连接,所述控制面板上分别设置有所述臭氧发生器和所述空气循环系统的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梅梅熊亚南章广玲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