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蛾类诱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18403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0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蛾类诱捕装置,包括瓶身和瓶底,瓶身和瓶底构成封闭空间,在所述瓶身侧面设有向内凹的第一进出口,进出口周围区域的瓶身采用夜晚可发光的荧光材料制作,在瓶底盛装有用于吸引蛾类的性信息素,由于第一进出口周围区域的瓶身采用夜晚可发光的荧光材料制作,因此在白天时其能够大量的、较好的吸收和储存太阳光的能量,在夜晚的时候能够持续发光,利用蛾类显著的“趋光性”特点吸引蛾类,有针对性地诱导蛾类高效通过进虫口进入诱捕装置,提高夜晚诱捕蛾类的效率。

A moth trap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oth trapp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bottle body and a bottle bottom, a bottle body and a bottle bottom to form a closed space, on the side of the bottl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ncave import and export, production of fluorescent material for bottle import and export in the area around the night light, at the bottom of the bottle is filled with for information to attract moths, due to the production of fluorescent material first import and export in the area around the bottle with illumination at night, so during the day when the large, can better absorb and store solar energy, can shine in the night, with a significant \moth phototaxis\ features to attract the moth, targeted by moths, through the mouth into the insect trapping device,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night trapping mo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蛾类诱捕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蛾类诱捕装置,属于烟叶生产蛾类害虫防治领域。
技术介绍
夜蛾科害虫主要有斜纹夜蛾、烟草夜蛾和甜菜夜蛾等,取食范围广泛,危害多种作物。烟草夜蛾和斜纹夜蛾是烟草的两大主要害虫,以幼虫为害嫩茎、叶和幼芽,严重时把叶片吃光,仅留叶脉。对烟草夜蛾和斜纹夜蛾的防治,多采用人工捏杀幼虫、化学药剂喷施和安装诱捕器等。人工捏杀幼虫主要以农事操作发现一头消灭一头为主,许多低龄幼虫多在幼芽里取食,藏匿较为隐蔽,多半要发现叶片的虫孔才能找到,化学药剂防治一方面药液不易充分进入到心叶发挥作用一方面长期使用还会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目前,安装诱捕器通过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诱杀夜蛾科害虫较为安全、环保,防治原理为通过释放性信息素诱捕雄蛾,以减少雄蛾的数量导致雌雄虫性比严重失调,从而减少其交配产卵的数量。目前市售的夜蛾科诱捕器主要是诱虫瓶和集虫瓶的结合,普遍存在以下缺点:1、没有充分利用蛾类显著的的“趋光性”特点;2、蛾类害虫不容易找到进虫口;从而没有达到诱捕效率最大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蛾类诱捕装置,可以在夜间发光吸引蛾类,提升烟草蛾类害虫的捕捉效率,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蛾类诱捕装置,包括瓶身和瓶底,瓶身和瓶底构成封闭空间,在所述瓶身侧面设有向内凹的第一进出口,进出口周围区域的瓶身采用夜晚可发光的荧光材料制作,在瓶底盛装有用于吸引蛾类的性信息素。沿所述瓶身内腔竖直方向设有呈倒锥形的隔板,在隔板底部设有第二进出口,蛾类进入瓶身内腔被诱杀后,可通过第二进出口掉入瓶底,便于后续的取出。所述第一进出口呈五角星形,这种结构使得蛾类进去容易出来难。所述瓶身和瓶底采用螺纹连接,结构简单,不易泄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进出口周围区域的瓶身采用夜晚可发光的荧光材料制作,因此在白天时其能够大量的、较好的吸收和储存太阳光的能量,在夜晚的时候能够持续发光,利用蛾类显著的的“趋光性”特点吸引蛾类,有针对性地诱导蛾类高效通过进虫口进入诱捕装置,提高夜晚诱捕蛾类的效率。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等特点,特别适合用于诱捕蛾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中:1、瓶身,2、第一进出口,3、周围区域,4、瓶底,5、隔板,6、第二进出口,7、性信息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技术进行进一步介绍:参考图1和图2,本技术一种蛾类诱捕装置,包括瓶身1和瓶底4,瓶身1和瓶底4采用螺纹连接,并构成封闭空间,在瓶身1侧面设有向内凹的第一进出口2,进出口周围区域3的瓶身1采用夜晚可发光的荧光材料制作,这样在夜晚蛾类可通过该发光的进出口进入到瓶身1内。特别地,沿所述瓶身1内腔竖直方向设有呈倒锥形的隔板5,将瓶身1内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隔开来,在隔板5底部(即锥形尖部)设有第二进出口6,蛾类进入瓶身1内腔被诱杀后,可通过第二进出口6掉入瓶底4,便于后续的取出。特别地,第一进出口2采用向内凹的呈五角星形,这种结构使得蛾类进去容易出来难,提高诱捕效率。诱捕蛾类时,在本装置瓶底4盛装用于吸引蛾类的性信息素7,安置在烟地上即可。在诱杀一定数量的蛾类后,可通过旋开瓶底4将其取出。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蛾类诱捕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蛾类诱捕装置,包括瓶身(1)和瓶底(4),瓶身(1)和瓶底(4)构成封闭空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瓶身(1)侧面设有向内凹的第一进出口(2),进出口周围区域(3)的瓶身(1)采用夜晚可发光的荧光材料制作,在瓶底(4)盛装有用于吸引蛾类的性信息素(7),沿所述瓶身(1)内腔竖直方向设有呈倒锥形的隔板(5),在隔板(5)底部设有第二进出口(6),所述第一进出口(2)呈五角星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蛾类诱捕装置,包括瓶身(1)和瓶底(4),瓶身(1)和瓶底(4)构成封闭空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瓶身(1)侧面设有向内凹的第一进出口(2),进出口周围区域(3)的瓶身(1)采用夜晚可发光的荧光材料制作,在瓶底(4)盛装有用于吸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浩杨如松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烟草公司黔东南州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