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地质数据采集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17059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5 0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持式地质数据采集仪,包括微处理器模块和为手持式地质数据采集仪中各用电模块供电的电源模块,以及与微处理器模块连接的移动通信电路、串口扩展电路和数据存储器;所述微处理器模块的输入端接有按键操作电路、三轴数字电子罗盘和图像采集模块,所述串口扩展电路上接有卫星定位模块和激光测距模块,所述卫星定位模块与微处理器模块连接,所述微处理器模块的输出端接有液晶显示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集成度高,设计新颖合理,实现方便,地质数据存储方便,数据传输可靠且效率高,功能完备,实用性强,推广使用价值高。

A handheld geological data acquisition instru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持式地质数据采集仪
本技术属于地质调查
,具体涉及一种手持式地质数据采集仪。
技术介绍
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测量学家R.F.TOM提出并建立了地理信息系统,在不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中,GIS技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逐渐在越来越高的应用需求面前暴露出很多不足,在新需求的刺激以及移动通讯技术、无线互联网技术和各种移动终端技术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移动GIS技术应运而生。移动GIS是地理信息系统与移动通信、无线互联网、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等多种技术的集成,具有移动性和时态性,致力于随时随地为所有人和事提供实时服务。它的出现为多种野外工作的信息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并可根据各领域中工作内容的不同及同领域中信息化模型的不同而使野外工作方法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体现在地质方面则主要是在地质调查信息化中的应用。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是地质工作的基础,其工作流程严格,涉及的信息种类多、内容复杂、信息量大。传统的地质调查工作是由地质调查人员在野外连续路线观测的过程中,把采集到的属性数据记录在纸质记录簿上,把地质观测点及点间界线等空间数据标绘在纸质地形图上,经过室内繁琐的数据整理后最终形成地质图。这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手持式地质数据采集仪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持式地质数据采集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微处理器模块(1)和为手持式地质数据采集仪中各用电模块供电的电源模块(2),以及与微处理器模块(1)连接的移动通信电路(3)、串口扩展电路(4)和数据存储器(11);所述微处理器模块(1)的输入端接有按键操作电路(5)、三轴数字电子罗盘(6)和图像采集模块(7),所述串口扩展电路(4)上接有卫星定位模块(8)和激光测距模块(9),所述卫星定位模块(8)与微处理器模块(1)连接,所述微处理器模块(1)的输出端接有液晶显示屏(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式地质数据采集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微处理器模块(1)和为手持式地质数据采集仪中各用电模块供电的电源模块(2),以及与微处理器模块(1)连接的移动通信电路(3)、串口扩展电路(4)和数据存储器(11);所述微处理器模块(1)的输入端接有按键操作电路(5)、三轴数字电子罗盘(6)和图像采集模块(7),所述串口扩展电路(4)上接有卫星定位模块(8)和激光测距模块(9),所述卫星定位模块(8)与微处理器模块(1)连接,所述微处理器模块(1)的输出端接有液晶显示屏(10)。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地质数据采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处理器模块(1)包括DSP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F2812;所述电源模块(2)包括输出电压为3.7V的供电电池(2-1)和用于将供电电池(2-1)输出的3.7V电压转换为3.3V电压的电压转换电路(2-2),所述电压转换电路(2-2)包括芯片MAX8877-33、极性电容CE2、非极性电容C2、非极性电容C4和非极性电容C6,所述芯片MAX8877-33的第1引脚和第3引脚以及所述非极性电容C2的一端均与供电电池(2-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芯片MAX8877-33的第4引脚与非极性电容C6的一端连接,所述芯片MAX8877-33的第6引脚与所述非极性电容C4的一端和极性电容CE2的正极连接且为电压转换电路(2-2)的输出端,所述芯片MAX8877-33的第2引脚、非极性电容C2的另一端、非极性电容C6的另一端、非极性电容C4的另一端和极性电容CE2的负极均接地;所述供电电池(2-1)的输出端为电源模块(2)的3.7V电压输出端VCC37,所述电压转换电路(2-2)的输出端为电源模块(2)的3.3V电压输出端VCC33。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持式地质数据采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通信电路(3)包括异步通信电路(3-1)、与异步通信电路(3-1)连接的CDMA模块(3-2)、与CDMA模块(3-2)连接的UIM卡接口电路(3-3)和接在UIM卡接口电路(3-3)上的UIM卡(3-4),所述异步通信电路(3-1)包括芯片SN74AHC245、非极性电容C13、电阻R9和电阻R10,所述芯片SN74AHC245的第1引脚、第10引脚和第19引脚均接地,所述芯片SN74AHC245的第2引脚与所述DSP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F2812的第91引脚连接,所述芯片SN74AHC245的第5引脚与所述DSP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F2812的第92引脚连接,所述芯片SN74AHC245的第7引脚与所述DSP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F2812的第93引脚连接,所述芯片SN74AHC245的第14引脚通过电阻R10与所述DSP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F2812的第174引脚连接,所述芯片SN74AHC245的第17引脚通过电阻R9与所述DSP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F2812的第90引脚连接,所述芯片SN74AHC245的第20引脚与电源模块(2)的3.3V电压输出端VCC33连接且通过非极性电容C13接地;所述CDMA模块(3-2)包括芯片CEM800、非极性电容C18、非极性电容C19、非极性电容C20和非极性电容C21,所述芯片CEM800的第1引脚、第3引脚、第5引脚和第7引脚均与电源模块(2)的3.7V电压输出端VCC37连接,所述芯片CEM800的第2引脚、第4引脚、第6引脚、第8引脚、第50引脚和第56引脚均接地,所述芯片CEM800的第30引脚与所述芯片SN74AHC245的第18引脚连接,所述芯片CEM800的第32引脚与所述芯片SN74AHC245的第3引脚连接,所述芯片CEM800的第36引脚与所述芯片SN74AHC245的第6引脚连接,所述芯片CEM800的第38引脚与所述芯片SN74AHC245的第13引脚连接,所述非极性电容C18、非极性电容C19、非极性电容C20、非极性电容C21和非极性电容C76并联接在电源模块(2)的3.7V电压输出端VCC37与地之间;所述UIM卡接口电路(3-3)包括用于插入UIM卡(3-4)的UIM卡槽UIM、电阻R11、电阻R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钊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