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印红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工地用防护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1127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4 2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工地用防护栏,包括第一箱体、椎体、顶座、收卷轴和连接带,所述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之间安装有折叠装置,所述第一箱体的底部四角均安装有支撑腿,且支撑腿的底部设置有插孔,所述椎体与插孔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箱体的内部中间水平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下方两侧均设置有立筒,且立筒的底部与第一箱体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立筒内设置有升降柱,且升降柱的底部延伸至第一箱体的下方,且升降柱的底部安装有脚轮,所述立筒的一侧竖直设置有滑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脚轮的设置,使得整个装置移动简单,有利于工人的安装与拆卸,并且通过液压缸和升降柱的设置,使得能够根据需要对脚轮进行升降操作,便于脚轮的隐藏。

A protective fence for construction sit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地用防护栏
本技术属于建筑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工地用防护栏。
技术介绍
在工程建设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作业场所的各种敞开边沿都需要进行安全防护,以预防工作人员从高处跌落,避免造成工人伤亡事故和不应有的损失。目前的一般做法是使用脚手架钢管搭设简单的防护栏杆,这种防护栏杆的立柱、横杆均使用脚手架钢管搭设,连接采用扣件连接,在混凝土楼面、墙面等处固定,用预埋铁件与钢管或与钢筋焊接牢固。目前市场上的一般防护栏结构简单,移动困难,并且只能安装在混凝土上,由于建筑工地泥土较多,此时普通的防护栏安装就不会牢固,无法起到防护垫的作用,并且普通的防护栏在夜晚没有显著的标识,降低了防护栏的安全性能,从而不能满足人们需求,为了解决上述所出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工地用防护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地用防护栏,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建筑工地用防护栏,包括第一箱体、椎体、顶座、收卷轴和连接带,所述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之间安装有折叠装置,所述第一箱体的底部四角均安装有支撑腿,且支撑腿的底部设置有插孔,所述椎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建筑工地用防护栏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工地用防护栏,包括第一箱体(1)、椎体(5)、顶座(10)、收卷轴(15)和连接带(1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1)和第二箱体(2)之间安装有折叠装置(3),所述第一箱体(1)的底部四角均安装有支撑腿(4),且支撑腿(4)的底部设置有插孔(21),所述椎体(5)与插孔(21)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箱体(1)的内部中间水平安装有隔板(6),所述隔板(6)的下方两侧均设置有立筒(7),且立筒(7)的底部与第一箱体(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立筒(7)内设置有升降柱(8),且升降柱(8)的底部延伸至第一箱体(1)的下方,且升降柱(8)的底部安装有脚轮(9),所述立筒(7)的一侧竖直设置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地用防护栏,包括第一箱体(1)、椎体(5)、顶座(10)、收卷轴(15)和连接带(1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1)和第二箱体(2)之间安装有折叠装置(3),所述第一箱体(1)的底部四角均安装有支撑腿(4),且支撑腿(4)的底部设置有插孔(21),所述椎体(5)与插孔(21)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箱体(1)的内部中间水平安装有隔板(6),所述隔板(6)的下方两侧均设置有立筒(7),且立筒(7)的底部与第一箱体(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立筒(7)内设置有升降柱(8),且升降柱(8)的底部延伸至第一箱体(1)的下方,且升降柱(8)的底部安装有脚轮(9),所述立筒(7)的一侧竖直设置有滑槽,所述顶座(10)穿过滑槽与升降柱(8)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顶座(10)的顶部与液压缸(11)的底部固定连接,且液压缸(11)的顶部与隔板(6)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箱体(1)的前侧表面设置有盖门(12),且盖门(12)的一侧通过合页与第一箱体(1)铰链连接,所述第一箱体(1)的顶部设置有插槽(13),所述第二箱体(2)的顶部安装有收卷筒(14),所述收卷筒(14)的内部安装有收卷轴(15),且收卷轴(15)的两端均通过轴承与收卷筒(14)的内壁连接,所述收卷轴(15)的顶部延伸至收卷筒(14)的上方,且收卷轴(15)的顶部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印红
申请(专利权)人:王印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