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并行数据加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709750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4 2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复合并行数据加密方法。通过对数据流进行分块,形成256bit的数据块,存入4*4的矩阵中,然后生成64位校验码,得到最终的5*4的数据矩阵;通过矩阵变换和矩阵融合进行加密。包括以下步骤:1、读取需要传输的数据,记录读取位置;2、将数据流分块,形成数据矩阵并通过与密钥矩阵的矩阵操作进行加密;3、发送加密后的数据,分享密钥矩阵;4、接收到加密后的数据,进行解密;5、判断数据是否被篡改并返回判断信息;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并行数据加密方法,针对数据通信过程中的数据安全问题,以串行数据转换成并行数据进行处理的方式,实现了通信数据的加密和校验,解决了通信过程中数据安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并行数据加密方法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并行数据加密方法,它涉及对称加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分块形成数据矩阵下的复合并行数据加密的方法。属于数据加密

技术介绍
加密作为保障数据安全的一种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建立在对信息进行数学编码和解码的基础上进行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处理器运算能力的增强,过去的密码算法变得更加容易被破解,新的数据加密方式被不断地研究出来。传统的加密类型主要分为两种,对称加密方式与非对称加密方式。非对称密码算法安全性强,但是加解密算法复杂,硬件实现复杂度高;保密密钥和对称密钥加密算法通过软件实现编解码耗时很长,但使用硬件进行加解密计算速度很快。杨兴等人在2013年对无线局域网数据伪装技术进行研究和实现,针对当前网络安全隐患,提出了一种无线局域网的防入侵安全方案,采用数据伪装技术,模拟接入点发送数据包,阻断非法终端和接入点的通信,并在嵌入式系统平台上进行总体实现,但是其加密算法过于简单。
技术实现思路
(一)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并行数据加密方法。本方法首先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分块处理,形成一个数据矩阵,然后对数据矩阵进行矩阵操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复合并行数据加密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并行数据加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步骤包括:步骤1,读取需要传输的数据,并且记录数据读取位置;步骤2,将读取到的串行数据分成256比特的数据块,然后对划分好的数据块进行串并转换形成数据矩阵,并为每行数据生成一个校验值保存在数据矩阵中,通过矩阵变换和与给定的密钥矩阵进行矩阵操作形成传输矩阵,完成矩阵加密;步骤3,将加密后的传输矩阵进行并串转换,发送给数据接收方,同时向接收方共享密钥矩阵;步骤4,数据接收方接收到传输来的串行数据后,对串行数据进行串并转换,恢复出来传输矩阵,然后通过步骤2中矩阵变换的反变换恢复出带有校验值的数据矩阵;步骤5,通过数据矩阵中每行数据的校验值,判断传输的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并行数据加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步骤包括:步骤1,读取需要传输的数据,并且记录数据读取位置;步骤2,将读取到的串行数据分成256比特的数据块,然后对划分好的数据块进行串并转换形成数据矩阵,并为每行数据生成一个校验值保存在数据矩阵中,通过矩阵变换和与给定的密钥矩阵进行矩阵操作形成传输矩阵,完成矩阵加密;步骤3,将加密后的传输矩阵进行并串转换,发送给数据接收方,同时向接收方共享密钥矩阵;步骤4,数据接收方接收到传输来的串行数据后,对串行数据进行串并转换,恢复出来传输矩阵,然后通过步骤2中矩阵变换的反变换恢复出带有校验值的数据矩阵;步骤5,通过数据矩阵中每行数据的校验值,判断传输的数据是否被篡改并返回判断信息;通过以上步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并行数据加密方法,针对数据通信过程中的数据安全问题,以串行数据转换成并行数据进行处理的方式,实现了通信数据的加密和校验,解决了通信过程中数据安全的问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并行数据加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的“读取需要传输的数据,并且记录数据读取位置”,其具体作法如下:在通信过程中,需要传输的数据是一组串行数据,首先从串行数据中读取需要传输的部分,通过一个专门设计的计数器记录数据的读取位置,为数据的加密、恢复和校验做好准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并行数据加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的“将读取到的串行数据分成256比特的数据块,然后对划分好的数据块进行串并转换形成数据矩阵,并为每行数据生成一个校验值保存在数据矩阵中,通过矩阵变换和与给定的密钥矩阵进行矩阵操作形成传输矩阵,完成矩阵加密”,其具体作法步骤如下:步骤21,利用计数器将需要传输的串行数据流分成256比特的数据块,在此基础上每个数据块形成一个4*4的数据矩阵,每一个矩阵元素是一个16比特的数据,即每行每列均有64比特的数据;步骤22,在读取数据形成数据矩阵的同时,对每一行数据进行一次CRC-16校验计算,即每64比特数据生成一个16比特的校验码,并插入到数据矩阵的第5行,最终形成一个5*4的数据矩阵;步骤23,给出共享的两个5*4的密钥矩阵,分别命名为密钥矩阵B0、密钥矩阵B1;将5*4的数据矩阵进行矩阵变换,打乱数据顺序,相当于进行简单的矩阵乘法,再与密钥矩阵B0进行异或操作,与密钥矩阵B1进行同或操作,生成用来传输的传输矩阵,完成数据加密;其中,在步骤21中所述的“利用计数器将需要传输的串行数据流分成256比特的数据块,在此基础上每个数据块形成一个4*4的数据矩阵,每一个矩阵元素是一个16比特的数据,即每行每列均有64比特的数据”,其具体作法如下:首先使用专门设计的计数器将需要传输的串行数据流按照每256比特的大小分成预定数据块,然后以256比特大小的数据块为单位,将每个数据块中的256比特数据转换成一个4行4列的数据矩阵,共16个元素,因此每个元素为一个16比特的数据,每行每列均有64比特的数据;其中,在步骤22中所述的“CRC-16校验”,是指一种16位的循环冗余校验,它是数据通讯过程中最常用的校验方式,能提供1/65536的误码碰撞概率;其中,在步骤22中所述的“在读取数据形成数据矩阵的同时,对每一行数据进行一次CRC-16校验计算,即每64比特数据生成一个16比特的校验码,并插入到数据矩阵的第5行,最终形成一个5*4的数据矩阵”,其具体作法如下:在读取数据形成数据矩阵时,每行均为64比特的数据,采用CRC-16校验的方式为每行数据生成一个16比特的校验码,并依次加入到数据矩阵的第5行;即第1行的校验码放在第5行第1列位置,第2行校验码放在第5行第2列位置,以此类推;当某一行的数据被篡改后,对应的校验码会发生变化,接收端能及时发现数据的篡改;其中,在步骤23中所述的“给出共享的两个5*4的密钥矩阵,分别命名为密钥矩阵B0、密钥矩阵B1;将5*4的数据矩阵进行矩阵变换,打乱数据顺序,相当于进行简单的矩阵乘法,再与密钥矩阵B0进行异或操作,与密钥矩阵B1进行同或操作,生成用来传输的传输矩阵,完成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翔王维克杜培董圆圆徐斌赵宗民周成张准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