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化和入射角度不敏感的低损耗电磁感应透明全介质超材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08522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4 2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极化和入射角度不敏感的低损耗电磁感应透明全介质超材料结构,属于超材料技术领域。该低损耗电磁感应透明全介质超材料结构的第一立方体的立方面沿空间直角坐标系的X轴方向和Y轴方向分别开设第一正方形空气孔和第二正方形空气孔,第一正方形空气孔和第二正方形空气孔的重心均与第一立方体的重心重合;第二立方体的立方面沿空间直角坐标系的X轴方向和Y轴方向分别开设第三正方形空气孔和第四正方形空气孔,第三正方形空气孔和第四正方形空气孔的重心均与第二立方体的重心重合,第二立方体与第一立方体之间的间隙为1mm。当这两种谐振器被组合成超材料单元时,由于米氏电磁谐振之间的近场耦合作用,可实现低损耗、高透波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极化和入射角度不敏感的低损耗电磁感应透明全介质超材料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超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极化和入射角度不敏感的低损耗电磁感应透明全介质超材料结构。
技术介绍
电磁感应透明是一种重要的量子光学效应,当泵浦光和探测光共同作用在原子上时,在原子的激发路径之间形成量子相消干涉,导致光在原子共振频率处吸收减少,从而在传输谱中产生一个明显的透明窗。这种透明效应通常伴随着非常陡峭的相位色散,产生许多重要的应用,例如慢光传播、光延迟和光存储等。然而,电磁感应透明效应在实际中的应用却受到材料选择,以及难以处理的实验条件限制,例如强泵浦激光束、极低的温度等。而在其他系统里模拟实现电磁感应透明效应可以避免这些限制,例如耦合谐振系统、电路系统、光机械系统、等离子系统等。特别是,在超材料中模拟实现电磁感应透明效应已经在理论上和实验上得到证明。基于超材料的电磁感应透明效应具有加工方便,实用性强,电磁性能容易控制,可工作在室温环境等优点。同时,在超材料中模拟电磁感应透明效应的成功,也启发了科研人员利用超材料模拟实现其他量子效应,比如电磁感应吸收,光学自选霍尔效应等。然而,目前几乎所有的电磁感应透明超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极化和入射角度不敏感的低损耗电磁感应透明全介质超材料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极化和入射角度不敏感的低损耗电磁感应透明全介质超材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边长为4mm的第一立方体,所述第一立方体的立方面沿空间直角坐标系的X轴方向开设第一正方形空气孔,沿空间直角坐标系的Y轴方向开设第二正方形空气孔,所述第一正方形空气孔和所述第二正方形空气孔的重心均与所述第一立方体的重心重合;边长为5mm的第二立方体,所述第二立方体的立方面沿空间直角坐标系的X轴方向开设第三正方形空气孔,沿空间直角坐标系的Y轴方向开设第四正方形空气孔,所述第三正方形空气孔和所述第四正方形空气孔的重心均与所述第二立方体的重心重合,所述第二立方体与所述第一立方体并排设置以形成一组合单元,所述第二立方体与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化和入射角度不敏感的低损耗电磁感应透明全介质超材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边长为4mm的第一立方体,所述第一立方体的立方面沿空间直角坐标系的X轴方向开设第一正方形空气孔,沿空间直角坐标系的Y轴方向开设第二正方形空气孔,所述第一正方形空气孔和所述第二正方形空气孔的重心均与所述第一立方体的重心重合;边长为5mm的第二立方体,所述第二立方体的立方面沿空间直角坐标系的X轴方向开设第三正方形空气孔,沿空间直角坐标系的Y轴方向开设第四正方形空气孔,所述第三正方形空气孔和所述第四正方形空气孔的重心均与所述第二立方体的重心重合,所述第二立方体与所述第一立方体并排设置以形成一组合单元,所述第二立方体与所述第一立方体之间的间隙为1mm,所述第二立方体的重心与所述第一立方体的重心之间连线的延伸方向为Z轴方向,所述第二立方体的重心与所述第一立方体的重心之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磊董亮郭靖赵昕
申请(专利权)人:齐齐哈尔大学中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