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树红专利>正文

一种呼吸内科用输氧管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696359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4 1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呼吸内科用输氧管连接装置,包括主管、输氧管插头、入鼻管、夹鼻装置、保险杆、限位杆;所述主管为空心管;所述输氧管插头设在主管进气端,用以插接输氧管;所述入鼻管设有一对,所述入鼻管连通设在所述主管上方;所述夹鼻装置包括:内棘齿条、转动盘、扭转弹簧;保险杆,设在一对入鼻管前端面下方;限位杆,设在一对入鼻管后端面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呼吸内科用输氧管连接装置,安装使用方便,并且从结构上有效杜绝了重复使用。

With a respiratory oxygen tube connect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respiratory medicine with oxygen tube connecting device comprises a main pipe, oxygen tube, plug into the nose, nasal tube clamping device, a safety lever, a limiting rod; the head is a hollow tube; the oxygen tube plug in charge of an inlet end for inserting the oxygen tube into the nasal tube; has a pair, the nose pipe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head; nose device includes: inner ratchet bar, a rotating disk, a torsion spring; a bumper, located in the front end of the tube below; limiting rod, in a nasal tube after the end of the botto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with oxygen tube connecting device,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and use, and the structure effectively prevent repeated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呼吸内科用输氧管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呼吸内科用输氧管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氧气治疗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动脉氧分压,改善人体的氧气供应,减轻因代偿缺氧所增加的呼吸和循环负担。不同疾病所致缺氧的原因不同,输氧效果也不同。凡因肺组织病变影响换气功能,导致氧气吸收障碍或通气量不足者,输氧效果显著。常用的输氧方法有以下几种:(1)鼻导管输氧:简单易行,是较经济有效的常用给氧方法,咽喉为天然的储气囊,无增加死腔及漏气之弊。一般用细软的导尿管即可,应用前先检查管腔有无堵塞,并清洗患儿鼻孔。鼻导管放入鼻内约1cm即管口在鼻前庭,氧流量为0.5~1L/分,吸入氧浓度为30%左右。此法适用于中度缺氧的肺炎患儿。(2)口罩雾化给氧:鼻导管给氧效果不好或患儿拒用鼻管时,可用口罩给氧,氧流量为1~3L/分,吸入氧浓度为50%~60%。近来此法常与雾化吸入相结合,雾化给氧不但可使吸入氧气得到湿化,同时还可通过雾化给药。由于口罩给氧时口鼻皆可吸氧,所以效果比相同流量的鼻导管给氧法为佳。但是上述方法均存在以下问题:即所述输氧装置缺少使用后自动损毁或者自动锁止的装置,进而有效地避免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呼吸内科用输氧管连接装置,安装使用方便,并且从结构上有效杜绝了重复使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前”“后”“上”“下”方向与说明书附图中所示方向一致。一种呼吸内科用输氧管连接装置,包括主管、输氧管插头、入鼻管、夹鼻装置、保险杆、限位杆;所述主管为空心管,所述主管水平设置;所述输氧管插头设在主管进气端,用以插接输氧管;进一步的,所述输氧管插头垂直设在所述主管下方。所述入鼻管设有一对,所述入鼻管连通设在所述主管上方;进一步的,一对入鼻管相近端面设有弧形卡头。所述夹鼻装置包括:内棘齿条,至少一只,设在所述主管位于一对入鼻管之间的部分;转动盘,可转动的套设在所述主管位于一对入鼻管之间的部分,所述转动盘内壁周向均布有与所述内棘齿条配合的外棘齿条,所述转动盘前端面上方设有摆动臂,所述外棘齿条与内棘齿条配合使所述摆动臂只能向后翻转;进一步的,所述摆动臂后端面设有用以容设鼻梁的凹槽。扭转弹簧,绕接在所述主管上,位于任一入鼻管与摆动臂之间,一端与相邻入鼻管抵接另一端与摆动臂抵接,用以驱动摆动臂向后翻转;保险杆,设在一对入鼻管前端面下方;进一步的,所述保险杆中部设有便于折断的折痕;便于将其折断。限位杆,设在一对入鼻管后端面下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使用方便:将输氧管插入输氧管接头,将入鼻管插入患者鼻内,然后将保险杆掰断,所述扭转弹簧驱动所述摆动臂向后翻转并抵靠在患者鼻尖,完成固定,打开氧气输送装置,氧气经由输氧管、输氧管接头、主管、入鼻管后进入患者鼻内。进一步的,本技术还可以从结构上有效避免重复使用:将本技术从患者鼻内取出,所述扭转弹簧驱动所述摆动臂继续向后翻转,直至摆动臂抵靠在限位杆上为止;并且所述内棘齿条与所述外棘齿条作用限制所述摆动臂向前翻转,所述摆动臂被固定;由于所述摆动臂处在一对入鼻管之间阻碍了一对入鼻管插入患者鼻内,从结构上有效杜绝了重复使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正视图。图2是图1中A-A截面剖视图。图中:1.主管;2.输氧管接头;3.入鼻管,31.弧形卡头;4.夹鼻装置,41.内棘齿条,42.转动盘,42a.外棘齿条,42b.摆动臂,43.扭转弹簧;5.保险杆;6.限位杆;7.输氧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前”“后”“上”“下”方向与说明书附图中所示方向一致。一种呼吸内科用输氧管连接装置,包括主管1、输氧管插头2、入鼻管3、夹鼻装置4、保险杆5、限位杆6;所述主管1为空心管,所述主管1水平设置;所述输氧管插头2设在主管1进气端,用以插接输氧管7;进一步的,所述输氧管插头2垂直设在所述主管1下方。所述入鼻管3设有一对,所述入鼻管3连通设在所述主管1上方;进一步的,一对入鼻管3相近端面设有弧形卡头31。所述夹鼻装置4包括:内棘齿条41,至少一只,设在所述主管1位于一对入鼻管3之间的部分;转动盘42,可转动的套设在所述主管1位于一对入鼻管3之间的部分,所述转动盘42内壁周向均布有与所述内棘齿条41配合的外棘齿条42a,所述转动盘42前端面上方设有摆动臂42b,所述外棘齿条42a与内棘齿条41配合使所述摆动臂42b只能向后翻转;进一步的,所述摆动臂42b后端面设有用以容设鼻梁的凹槽。扭转弹簧43,绕接在所述主管1上,位于任一入鼻管3与摆动臂42b之间,一端与相邻入鼻管3抵接另一端与摆动臂42b抵接,用以驱动摆动臂42b向后翻转;保险杆5,设在一对入鼻管3前端面下方;进一步的,所述保险杆5中部设有便于折断的折痕;便于将其折断。限位杆6,设在一对入鼻管3后端面下方。具体使用方法:本技术使用方便:将输氧管7插入输氧管接头2,将入鼻管3插入患者鼻内,然后将保险杆5掰断,所述扭转弹簧43驱动所述摆动臂42b向后翻转并抵靠在患者鼻尖,完成固定,打开氧气输送装置,氧气经由输氧管7、输氧管接头2、主管1、入鼻管3后进入患者鼻内。进一步的,本技术还可以从结构上有效避免重复使用:将本技术从患者鼻内取出,所述扭转弹簧43驱动所述摆动臂42b继续向后翻转,直至摆动臂42b抵靠在限位杆6上为止;并且所述内棘齿条41与所述外棘齿条42a作用限制所述摆动臂42b向前翻转,所述摆动臂42b被固定;由于所述摆动臂42b处在一对入鼻管3之间阻碍了一对入鼻管3插入患者鼻内,从结构上有效杜绝了重复使用。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呼吸内科用输氧管连接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呼吸内科用输氧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1)、输氧管插头(2)、入鼻管(3)、夹鼻装置(4)、保险杆(5)、限位杆(6);所述主管(1)为空心管,所述主管(1)水平设置;所述输氧管插头(2)设在主管(1)进气端,用以插接输氧管(7);所述入鼻管(3)设有一对,所述入鼻管(3)连通设在所述主管(1)上方;所述夹鼻装置(4)包括:内棘齿条(41),至少一只,设在所述主管(1)位于一对入鼻管(3)之间的部分;转动盘(42),可转动的套设在所述主管(1)位于一对入鼻管(3)之间的部分,所述转动盘(42)内壁周向均布有与所述内棘齿条(41)配合的外棘齿条(42a),所述转动盘(42)前端面上方设有摆动臂(42b),所述外棘齿条(42a)与内棘齿条(41)配合使所述摆动臂(42b)只能向后翻转;扭转弹簧(43),绕接在所述主管(1)上,位于任一入鼻管(3)与摆动臂(42b)之间,一端与相邻入鼻管(3)抵接另一端与摆动臂(42b)抵接,用以驱动摆动臂(42b)向后翻转;保险杆(5),设在一对入鼻管(3)前端面下方;限位杆(6),设在一对入鼻管(3)后端面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内科用输氧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1)、输氧管插头(2)、入鼻管(3)、夹鼻装置(4)、保险杆(5)、限位杆(6);所述主管(1)为空心管,所述主管(1)水平设置;所述输氧管插头(2)设在主管(1)进气端,用以插接输氧管(7);所述入鼻管(3)设有一对,所述入鼻管(3)连通设在所述主管(1)上方;所述夹鼻装置(4)包括:内棘齿条(41),至少一只,设在所述主管(1)位于一对入鼻管(3)之间的部分;转动盘(42),可转动的套设在所述主管(1)位于一对入鼻管(3)之间的部分,所述转动盘(42)内壁周向均布有与所述内棘齿条(41)配合的外棘齿条(42a),所述转动盘(42)前端面上方设有摆动臂(42b),所述外棘齿条(42a)与内棘齿条(41)配合使所述摆动臂(42b)只能向后翻转;扭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树红蒋萍
申请(专利权)人:黄树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