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茶壶上的泡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9547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4 11:22
一种应用于茶壶上的泡茶器,包括外杯体、嵌设于外杯体内的内杯体以及盖设于内、外杯体之上的盖子,外杯体、内杯体和盖子共同组成泡茶室。所述内杯体的最下端设有漏水口,外杯体的最下端装设有漏水矽胶。漏水矽胶包括凸半球和位于凸半球旁侧的通孔,内杯体的漏水口与漏水矽胶的凸半球之间具有抵靠和分离两种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泡茶器避免了喝茶时将茶叶一同饮下且操作方便。

A teapot applied to a teapo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tea brewing device applied to a teapot, comprising an outer cup body, an inner cup embedded in the outer cup body and a lid which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and outer cup bodies, and the outer cup body, the inner cup body and the cover form a tea making room together. The lower end of the inner cup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Leakage mouth, the lower end of the external cup body is provided with Water Leakage silicone. Water Leakage silicone rubber comprises a convex hemisphere and through holes in the side convex hemisphere, between convex hemisphere Water Leakage and Water Leakage silicone cup body is abutted and separation of two kinds of stat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avoiding tea drinking and convenient operation when drinking t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茶壶上的泡茶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泡茶器,尤其是一种应用于茶壶上而将茶叶与茶水隔离的茶壶泡茶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茶壶或者茶杯,泡茶时,茶叶直接漂浮于水中,喝茶时,容易将茶叶一同饮下,给饮茶者造成一定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泡茶器,其能够将茶叶与茶水有效隔离,避免了喝茶时将茶叶一同饮下的困扰。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茶壶上的泡茶器,包括外杯体、嵌设于外杯体内的内杯体以及盖设于内、外杯体之上的盖子,外杯体、内杯体和盖子共同组成泡茶室,所述内杯体的最下端设有漏水口,外杯体的最下端装设有漏水矽胶,漏水矽胶包括凸半球和位于凸半球旁侧的通孔,内杯体的漏水口与漏水矽胶的凸半球之间具有抵靠和分离两种状态。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杯体和内杯体之间具有三角斜坡轨道,且三角斜坡轨道的上部设有三角顶凹槽,内杯体能够沿着三角斜坡轨道相对于外杯体提升至与三角顶凹槽定位。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孔上下贯穿漏水矽胶且环绕于凸半球的外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杯体具有贴合于外杯体内壁的主体部以及自主体部上端向外弯折而位于外杯体上缘的檐部,所述盖子搭接于檐部上,漏水口形成于主体部的底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杯体具有本体部和自本体部向外凸伸使得外杯体和内杯体一起盖装于茶壶上沿的延伸部,外杯体和内杯体的延伸部以下部分凸伸入至茶壶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杯体内还嵌设有不锈钢滤网片和不锈钢滤网托,所述不锈钢滤网托位于漏水口的上方,不锈钢滤网片位于不锈钢滤网托的上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泡茶器在泡茶后饮用时,漏水口与漏水矽胶凸半球分离,茶叶水经由漏水口和漏水矽胶凸半球旁的通孔漏到茶壶中,从而茶叶与茶水有效隔离,避免了喝茶时将茶叶一同饮下,且本技术泡茶器直接盖装于茶壶的上方,取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泡茶器放置于茶壶上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技术泡茶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泡茶器中漏水矽胶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泡茶器中内杯体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泡茶器中外杯体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泡茶器的泡茶状态图;图7为本技术泡茶器的漏茶状态图。对照以上附图,作如下补充说明:100---泡茶器1---外杯体10---泡茶室11---本体部12---延伸部2---内杯体20---漏水口21---主体部22---檐部3---盖子4---漏水矽胶41---凸半球42---通孔5--三角斜坡轨道6---三角顶凹槽7---不锈钢滤网片8---不锈钢滤网托9---茶壶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应用于茶壶9上的泡茶器100,包括外杯体1、嵌设于外杯体1内的内杯体2以及盖设于内杯体2、外杯体1之上的盖子3。外杯体1、内杯体2和盖子3共同组成泡茶室10。所述内杯体2的最下端设有漏水口20,外杯体1的最下端装设有漏水矽胶4。漏水矽胶4包括凸半球41和位于凸半球41旁侧的通孔42。内杯体2的漏水口20与漏水矽胶4的凸半球41之间具有抵靠和分离两种状态。所述外杯体1和内杯体2之间具有三角斜坡轨道5,且三角斜坡轨道5的上部设有三角顶凹槽6,内杯体2能够沿着三角斜坡轨道5相对于外杯体1提升至与三角顶凹槽6定位。提升后能够将漏水口20保持在与凸半球41分离的状态。所述通孔42上下贯穿漏水矽胶4且环绕于凸半球41的外圈。通孔42的作用是使茶水通过漏入茶壶9。所述内杯体2具有贴合于外杯体1内壁的主体部21以及自主体部21上端向外弯折而位于外杯体1上缘的檐部22,所述盖子3搭接于檐部22上,漏水口20形成于主体部21的底端。所述盖子3搭接于檐部22上,使用者同时握住盖子3和内杯体2,盖子3和内杯体2能够实现同时旋转。所述外杯体1具有本体部11和自本体部11向外凸伸使得外杯体1和内杯体2一起盖装于茶壶9上沿的延伸部12,外杯体1和内杯体2的延伸部12以下部分凸伸入至茶壶9内。所述内杯体2内还嵌设有不锈钢滤网片7和不锈钢滤网托8,所述不锈钢滤网托8位于漏水口20的上方,不锈钢滤网片7位于不锈钢滤网托8的上方。下面的不锈钢网托8是泡茶叶和冲咖啡的时候都会用到,起到过滤的作用。上方的不锈钢网片7是冲咖啡的时候才会用到,作用是:压住放入的速溶咖啡粉,防止冲调过程中咖啡向上冒。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泡茶时,漏水口20与漏水矽胶4的凸半球41抵接,起到阻水的作用,这时候,茶叶在泡茶室10内与水接触而泡成茶水;需饮用茶水时,同时拿住盖子3和内杯体2,沿着内杯体2、外杯体1之间的三角斜坡轨道5相对于外杯体31提升到定位于三角顶凹槽6内,漏水口20与漏水矽胶4的凸半球41分离,茶叶水经由漏水口20和漏水矽胶4凸半球41外侧的通孔42漏到茶壶9中。操作过程为:泡茶器100直接放置于茶壶9上即可泡茶;茶泡好后向上提升内杯体2,茶水即可漏入茶壶9;拿走泡茶器100,即可拿起茶壶9倒茶水喝。倒茶时,将盖子3倒置于桌子上,然后将外杯体1和内杯体2一起放置于倒置的盖子3上,避免了将外杯体1和内杯体2弄脏。泡茶器100和茶壶9之间无需特殊的安装固定装置,因此,使用过程简洁、方便。本技术泡茶器100在泡茶后饮用时,漏水口20与漏水矽胶4凸半球41分离,茶叶水经由漏水口20和漏水矽胶4凸半球41旁的通孔42漏到茶壶9中,从而茶叶与茶水有效隔离,避免了喝茶时将茶叶一同饮下,且本技术泡茶器100直接盖装于茶壶9的上方,取用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应用于茶壶上的泡茶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茶壶上的泡茶器,其特征是:包括外杯体、嵌设于外杯体内的内杯体以及盖设于内、外杯体之上的盖子,外杯体、内杯体和盖子共同组成泡茶室,所述内杯体的最下端设有漏水口,外杯体的最下端装设有漏水矽胶,漏水矽胶包括凸半球和位于凸半球旁侧的通孔,内杯体的漏水口与漏水矽胶的凸半球之间具有抵靠和分离两种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茶壶上的泡茶器,其特征是:包括外杯体、嵌设于外杯体内的内杯体以及盖设于内、外杯体之上的盖子,外杯体、内杯体和盖子共同组成泡茶室,所述内杯体的最下端设有漏水口,外杯体的最下端装设有漏水矽胶,漏水矽胶包括凸半球和位于凸半球旁侧的通孔,内杯体的漏水口与漏水矽胶的凸半球之间具有抵靠和分离两种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茶壶上的泡茶器,其特征是:所述外杯体和内杯体之间具有三角斜坡轨道,且三角斜坡轨道的上部设有三角顶凹槽,内杯体能够沿着三角斜坡轨道相对于外杯体提升至与三角顶凹槽定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茶壶上的泡茶器,其特征是:所述通孔上下贯穿漏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纪君林欣硕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泰耀动态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