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工川贝的方法以及川贝制剂技术

技术编号:1768920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4 04: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加工川贝的方法以及川贝制剂,所述加工川贝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川贝切片或粗破碎,之后加入山刺玫果的乙醇提取液,在室温下浸泡1~2h,所述山刺玫果的乙醇提取液的加入量为至少没过所述川贝;(2)、将川贝在70~100℃下干燥至其含水量低于8%;(3)、在‑35~‑25℃下超微粉碎干燥后的川贝,至95%以上川贝超微粉末的粒径在400~600目范围内。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上述方法加工川贝,不但能够抑制褐变、增加生物碱和皂苷的溶出量,提升药效,而且具有节能、成本低,性价比高的优点。

A method of processing and preparation of Chuanbei Chuanbe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工川贝的方法以及川贝制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加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工川贝的方法以及川贝制剂。
技术介绍
川贝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cirrhosaD.Don、暗紫贝母F.unibracteataHsiaoetK.C.Hsia、甘肃贝母F.przewalskiiMaxim.和梭砂贝母F.delavayiFranch的干燥鳞茎,属于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淀粉是川贝中的主要成分,约占其总质量的40~60%左右,其余主成分包括纤维素、蛋白质和脂肪酸等,而川贝的药用成分则主要包括生物碱、皂苷以及一些萜类和甾体物质。中药典籍《滇南本草》一书记载,川贝母具有清热润肺和化痰止咳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证实,川贝能够舒张气管平滑肌,具有平喘、镇咳和祛痰的作用;川贝还能够降血压、减慢心率和抑制血小板凝集,松弛肠道收缩、减慢胃肠蠕动和抗溃疡;除此之外,川贝还对中枢神经系统、呼吸道感染和肿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鉴于川贝的上述重要药理作用,如何在加工过程中避免川贝中活性药物成分失效以及促进活性药物成分溶出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川贝加工方式是将川贝高温干燥后粉碎成粗颗粒或将川贝切片后高温干燥,使用前通过加水煎煮的方式促进活性药物成分生物碱和皂苷等的释放。这种传统的炮制方式存在较大缺陷。首先,粗粉碎或切片不能有效破坏川贝的细胞壁,不利于活性成分的溶出。其次,由于淀粉的含量高,在干燥过程中,川贝容易发生褐变,影响活性成分的含量。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川贝加工方式进行改进。超微粉碎技术是近20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在中药加工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使中药材的细胞破壁率提高,比表面积增大,粒径达到微米级,有效提高中药材的利用率,增强药物疗效。而低温超微粉碎技术是在超微粉碎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粉碎技术,该技术在低温下操作,能够有效减少中药材中热敏性物质的失活,降低易挥发成分的损失,同时还能避免多糖类物质在粉碎过程中容易黏连的缺陷。但无论是常规的超微粉碎技术,还是低温超微粉碎技术,对于不同的中药材,超微粉碎的最佳工艺条件差异大,具体加工效果也迥异,某些中药材甚至由于存在难以克服的技术问题而不适宜采用上述技术进行加工。参考文献1(“中药超微粉碎研究现状及思考”,赵瑞芝,2013生物颗粒制备技术与产业化应用技术研讨会)就记载:在20μm以下,减小药材粒径大小对增加大黄中蒽醌溶出的效果不大;对于红花和丹皮而言,超微粉碎并不能增加主要成分的溶出量;超微粉碎人参虽然能增加人参皂苷和多糖的溶出量,但对疗效无显著增加作用。另外,中药材在经过超微细化后,理化性质经常发生改变,给药品的后期加工和使用增加难度。另外,除中药材自身特性外,超微粉碎技术,尤其是低温超温粉碎技术的能耗大,成本高也是将上述技术应用于中药加工遇到的难题之一。因此,为了提高细胞破壁率,增加有效物质的溶出,可以考虑采用低温超微粉碎的方式加工川贝,但需要解决以下技术问题:(1)适合川贝的低温超微粉碎工艺条件;(2)粉碎之前,川贝干燥过程中容易出现褐化现象;(3)川贝经低温超微粉碎后,理化性质可能发生改变,不利于后续加工和利用。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川贝的方法,通过所述方法可以促进川贝活性药物成分生物碱和皂苷的溶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根据上述方法制备而成的川贝制剂,所述制剂具有活性物质含量高、容易溶出等特点。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加工川贝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川贝切片或粗破碎,之后加入山刺玫果的乙醇提取液,在室温下浸泡1~2h,所述山刺玫果的乙醇提取液的加入量为至少没过所述川贝;(2)、将川贝在70~100℃下干燥至其含水量低于8%;(3)、在-35~-25℃下超微粉碎干燥后的川贝,至95%以上川贝超微粉末的粒径在400~600目范围内。首先,本专利技术采用低温超微粉碎技术加工川贝,并探究在不同温度和不同粉碎细度下,川贝超微粉末中活性药物成分的溶出量和药效。根据本申请说明书实验例1~2所示实验数据可知,将川贝粉碎得过细并不能有效增加活性物质的溶出以及提升川贝的疗效,这可能是由于川贝被研磨得过细,粉末表面的电荷和黏着力等发生变化,尽管粒径更小,但反而不利于活性成分的释放。另外,川贝在低温超微粉碎过程中,温度越低,活性成分的溶出率越高,但当温度低于-35℃之后,随着温度的降低,总生物碱和总皂苷溶出率的增加并不明显。因此,在综合考虑川贝超微粉末中活性成分的溶出率、治疗功效以及加工成本(温度越低、粉末的粒径越小,加工成本约高)之后,最终确定低温超微粉碎川贝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25~-35℃下超微粉碎干燥后的川贝,至95%以上川贝超微粉末的粒径在400~600目范围内。其次,为增加物料的脆性,降低粉碎的难度,在低温超温粉碎之前,一般都需要对物料进行干燥处理,降低物料的含水量。由于加工方式简单、不需要复杂的仪器,高温加热干燥是常见的干燥方式。本专利技术使用高温干燥的方式可以快速地获得干燥程度好、含水量低的川贝,但在该加热干燥过程中,川贝容易发生褐变,生物碱的含量减少,川贝品质下降。为克服该缺陷,申请人采取多种不同方式对川贝进行预处理,其中包括使用Vc、NaHSO3、柠檬酸、葛根素、白藜芦醇、荞麦种子的乙醇提取物和山刺玫果的乙醇提取液等在内的多种处理液对川贝进行浸泡处理,以期降低川贝在干燥过程中的褐化现象。最终本专利技术出人意料地发现,与Vc、NaHSO3、柠檬酸、葛根素和荞麦种子的乙醇提取液等处理液相比,经过山刺玫果的乙醇提取液浸泡处理后,川贝在高温干燥过程中的褐化现象明显减少,总生物碱含量的下降也得到显著抑制。山刺玫果的乙醇提取液在抑制川贝褐化方面的作用与白藜芦醇处理液基本相当,但前者以山刺玫果为原料通过简单地浸提操作即可大量制备,操作简单且成本低廉,而白藜芦醇需要经过复杂的分离纯化方能获得。目前,山刺玫果的乙醇提取液能够抑制由高温干燥而引起的川贝褐化的具体原料尚不明确。但不管山刺玫果的乙醇提取液是如何具体发挥作用的,其对川贝褐化的抑制效果是毋庸置疑的。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上述方法在加热干燥之前使用山刺玫果的乙醇提取液处理所述川贝,不但遏制川贝褐化的效果好,而且成本低、性价比高。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山刺玫果的乙醇提取液通过以下方式提取:将山刺玫果切片、干燥并粉碎,之后,用乙醇溶液浸提山刺玫果,固液分离,经活性炭脱色,即得所述山刺玫果的乙醇提取液。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山刺玫果的乙醇提取液具体通过以下方式提取:将山刺玫果切片,并在70~100℃下干燥12~24小时,之后,粉碎所述山刺玫果,过50~100目筛,按质量体积比10~15g:100mL的比例加入60~95%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浸提2~4小时,固液分离,加入1~5%质量分数的活性炭,振摇20~40min,过滤,即得山刺玫果的乙醇提取液。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2)与步骤(3)之间,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将川贝粉碎,过50~100目筛,加水溶解成川贝浆料,之后,对浆料进行高压均质处理,将处理后的浆料进行低温冷冻干燥。加水煎煮是川贝饮片的常规处理方法,通过煎煮可以进一步促进生物碱和皂苷的释放。然而本专利技术令人惊讶地发现,与直接使用热水冲服或浸泡相比,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工川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川贝切片或粗破碎,之后加入山刺玫果的乙醇提取液,在室温下浸泡1~2h,所述山刺玫果的乙醇提取液的加入量为至少没过所述川贝;(2)、将川贝在70~100℃下干燥至其含水量低于8%;(3)、在‑35~‑25℃下超微粉碎干燥后的川贝,至95%以上川贝超微粉末的粒径在400~600目范围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工川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川贝切片或粗破碎,之后加入山刺玫果的乙醇提取液,在室温下浸泡1~2h,所述山刺玫果的乙醇提取液的加入量为至少没过所述川贝;(2)、将川贝在70~100℃下干燥至其含水量低于8%;(3)、在-35~-25℃下超微粉碎干燥后的川贝,至95%以上川贝超微粉末的粒径在400~600目范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山刺玫果的乙醇提取液通过以下方式提取:将山刺玫果切片、干燥并粉碎,之后,用乙醇溶液浸提山刺玫果,固液分离,经活性炭脱色,即得所述山刺玫果的乙醇提取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山刺玫果的乙醇提取液具体通过以下方式提取:将山刺玫果切片,在70~100℃下干燥12~24小时,之后,粉碎所述山刺玫果,过50~100目筛,按质量体积比10~15g:100mL的比例加入60~95%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浸提2~4小时,固液分离,加入1~5%质量分数的活性炭,振摇20~40min,过滤,即得山刺玫果的乙醇提取液。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与步骤(3)之间,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将川贝粉碎,过50~100目筛,加水溶解成川贝浆料,之后,对浆料进行高压均质处理,将处理后的浆料进行低温冷冻干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裕彬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裕华佰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